楊政權+吳壽靜
“人間四月芳菲盡,客樓桃花始盛開。”三月底,伴隨天氣逐漸轉暖,貴州省岑鞏縣客樓鎮萬畝桃花競相開放,游客慕名紛至沓來,桃園里人流如織,場景甚是壯觀。
“思州水蜜桃花期最美應該是在4月初,因為我們這里地勢相對較高,氣溫也相對要低一些。”3月28日,在鞍山村大龍塘桃園基地,桃園主人陳新文、曾朝坤正忙著給來自銅仁、遵義、貴陽等地的游客介紹。
“我們早上六七點就出發了,先從貴陽坐火車到岑鞏縣城,又在岑鞏坐客車到這!”滿頭銀發的劉奶奶正在和老伴合影,“我們年紀大了,得抓緊時間感受這美好的春天,美好的桃花,讓我們的夕陽年華也‘紅起來。”
“很多地方都有桃花,但像這樣的花海確實不多見。一個穿梭在世俗之外的桃園,不但有風景獨好的延綿青山,還有柔情嫵媚的桃花仙境。”來自湖南新晃的胡陽時而在桃林里奔跑,時而又情不自禁地歌唱。
“去年我家60畝老果園產果13萬斤,市場價格1.2~1.4元/斤,收入15萬余元。”鞍山村支部書記陳智說,今年他家 100多畝新栽種的新品種桃樹也將掛果,預計產果8萬斤,桃林里還養了3千多只思州雞,預計產值20余萬元。
隨著水蜜桃產業的不斷壯大,該鎮的鄉村旅游也“火”了起來。據曾朝坤、陳新文介紹,自桃花盛開這一段時間以來,慕名前來賞花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桃園外的車隊都排得像一條條長龍似的,也帶火了鎮上幾十家飯館和當地十幾家農家樂。
“春天游人到我們這來賞桃花、夏天避暑品嘗水蜜桃、秋天品嘗生態稻田魚、冬天賞紅豆杉雪景,每天接待游客上千名,生態資源不僅成為老百姓的致富產業,還帶動了部分群眾在農閑時節發展旅游服務副業增加收入?!痹撴傸h委書記鄭珍君介紹。
客樓鎮地處云貴高原,黔東南州岑鞏縣。因氣溫相對較低、交通不便等因素,曾一度是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里最貧困的鄉鎮,被當地人譽為“高原屋脊”和“涼鎮”。如何在不強遷、不進城的情況下,“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農村的貧困面貌,一直是橫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為保存農村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2003年,當地黨委政府依托境內植被繁茂和氣候涼爽的優勢,以“一村一品一特”為理念,積極發動當地群眾種植水蜜桃。在農民自愿、政府鼓勵的基礎上,以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讓外出務工或無力耕種的農戶以土地租金、務農工資、創業收入等方式賺取多份收益,促進了土地、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向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集聚,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買汽車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依托水蜜桃種植業的快速發展,我們這些窮山溝溝的人也能夠買得起小轎車了。”依靠水蜜桃產業致富的曾朝坤,去年花14萬元買了一輛轎車,為自己家添置了新“家當”。
在第一批水蜜桃致富典型陳智、陳新文、曾朝坤的帶動下,該鎮水蜜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為把水蜜桃種植產業化、規?;撴傄劳小瓣柟夤こ獭?、“雨露計劃”等平臺,積極組織水蜜桃種植示范戶“走出去”考察學習和把專家“請進來”的方式開展零距離培訓。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成立了岑鞏縣樓外樓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果農走產業化、品牌化、組織化發展路子,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種植積極性。
“荒山變銀行,致富有保障。”這是客樓果農們常說的一句話。如今,果農們還在成千上萬畝的桃園里搞起了林下養雞產業,利潤更是成倍增長。昔日的“高原屋脊”變成了今天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當地群眾也依靠水蜜桃產業生活在“世外桃園”中。
“通過打氣候差異性致富牌,依托得天獨厚的高原氣候及地理優勢,發動群眾種植水蜜桃、蘋果、蔬菜,發展林下養殖,鼓勵有條件的群眾開辦農家樂。”客樓鎮黨委書記鄭珍君說,這種立體式的復合發展模式,讓農民實現了產業、生態雙項和諧發展的共贏。
目前,客樓鎮水蜜桃種植面積近萬畝,果農大戶700余戶,建成“農家桃園”景點50余個,其中200畝連片示范種植的7個,桃樹已掛果3000余畝,年可創產值1800萬元。思州雞年出欄10萬羽,農家樂3家,年接待旅客、客商20萬人次,形成了以精品水果生產銷售,集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實體。
客樓鎮“桃園經濟”效應很快成為了全縣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典范。2012年,該縣聘請水平高、實力強的旅游規劃機構,把岑鞏1486.5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空間布局,立足氣候、資源、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和優勢,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區域發展、分類指導,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和 “6個100萬”工程為載體,大力實施山地高效現代農業,打造鄉村旅游精品。
“以前,雨天出門一身泥,晴天出門一身灰?,F在政府不僅動員我們發展種植業,還把路修到家門口,幫助我們銷售種植出來的農產品,徹底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痹摽h思旸鎮岑豐村水蜜桃種植大戶吳昌益深有感觸地說。
發展產業,基礎設施先行。岑鞏縣在引導果農打造旅游觀光“果園”經濟的同時,大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戶”、“一事一議”工程,加快農村的路、水、房、電、訊、寨的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條件,保障每戶農家的產品都能夠運出大山走進市場。
隨著現代生態農業產業的發展,該縣“以活動為媒,促進旅游開發,繁榮經濟”的節日活動宗旨一直延續至今。每年舉辦一次的“客樓桃花節”、“思州頤紅水蜜桃桃王爭霸賽”等活動,既加強了農業產業的宣傳,又助推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做大做強生態旅游觀光農業,該縣通過招商引資和引進外地老板,先后打造了水尾鎮荷花園、注溪鎮思州柚園、天馬鎮思州綠茶園、凱本鎮稻田養魚園,把旅游與當今倡導的“綠色、環保、原生態”相結合,進一步豐富了旅游業態,讓鄉村旅游增添了新的內涵和活力。
鄉村旅游不僅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還改變了農村群眾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他們的精神面貌,推動了“農民就地就業、農業就地轉型、農產就地增值、農村就地致富”等四個就地化,讓村民充分嘗到了旅游業的甜頭。
經過3年多的不懈努力,鄉村旅游“破繭成蝶”,獨領風騷。實現了旅游業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據統計,從2010年到2014年,該縣接待游客從8.2萬人增至43.98萬人,旅游收入從0.093億元增至1.79億元。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旅游業成為全縣新興支柱產業之一。
依托農業產業做強鄉村旅游業,成為近年來該縣發展旅游的新路子。2011年,該縣建檔貧困人口89700人,在旅游扶貧的進程中,依托良好的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建成烤煙基地5.5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5萬畝,成為全國31個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之一;優質果品基地5萬畝、茶葉基地3.7萬畝、油茶基地3.6萬畝、蔬菜花卉基地1.2萬畝、特色種養殖基地3.5萬畝、工業原料林及楠竹基地1.1萬畝,八大生態農業旅游產業解決農民就近就業和創業,3年累計脫貧46876人。
2015年3月,農業部、國家旅游局聯合發出通知,部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創建工作?!锻ㄖ访鞔_,2015年將在全國擇優創建35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00個示范點,進一步探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律、理清發展思路、樹立發展典型、優化發展環境,引導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農村脫貧的一條新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