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珊+楊琴
【提 要】演 隨著新一輪的財稅改革工作的展開,個人所得稅稅前費用扣除問題受到了各界的普遍關注,這不僅僅因為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設計直接決定著稅負的高低,影響著百姓的錢袋子,關系到國民財富的分配,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協調,也影響著納稅人對稅收制度的評價與遵從度。本文就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意見。
【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 ;費用;扣除;改革
【作者簡介】胡珊珊1982—?,女,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審計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審計;楊 琴1982—?,女,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審計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審計。江西南昌 330000
我國在1980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標志著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建立。至今為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也經歷了多次改革。近期,新一輪的財稅改革即將展開,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經確定,將分四步走,包括合并部分稅目、完善稅前扣除、適時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優化稅率結構等。其中,完善費用扣除是使公平納稅得以切實貫徹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稅前扣除的設計直接決定著稅負的高低,影響著百姓的錢袋子,關系到國民財富的分配,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協調,也影響著納稅人對稅收制度的評價與遵從度。
一、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制度
2011年,人大常委會對個稅稅法進行了第六次修正。在經濟迅速發展和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個稅費用扣除標準由每月的2000元變成每月3500元,稅率由9級降至7級。個人所得稅采取分類征收的模式,詳細分為11項所得,采用定額和定率兩種計算方法。
我國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方法分為分項扣除和標準扣除。首先,分項扣除是指對于不同的方式獲得的收入,采取的是不同的扣除方法。比如,工資薪金的應稅所得額是每月收入扣除3500元,而個體工商戶是每一納稅年度收入總額扣除必要的成本、費用和損失。其次,我國個人所得稅扣除制度中的標準扣除又分為定額扣除和定率扣除。其中,定額扣除主要體現在工資薪金所得稅征收方面,內地公民每人每月收入扣除費用固定為3500元,非內地公民每月工資薪金扣除標準為4800元,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應稅所得額適用于3%-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及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每年度的總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稅所得額,適用于5%一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定率扣除的特點表現在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扣除費用800元,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稅所得額?鴉但是財產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沒有費用扣除額,每次的收入額就是應稅所得,適用20%的稅率。
二、我國個稅費用扣除制度存在的問題
經歷多次的修改,我國個人所得稅法逐步成熟和完善,個人所得稅費用的扣除制度也日趨完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飛漲,個稅費用扣除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
1.費用扣除標準“一刀切”
以工資、薪金稅前費用扣除為例,不管是經濟發達的地區,還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稅前統一按3500元的標準扣除,未考慮到不同地區經濟差異問題。假設有甲、乙兩個納稅人,其中甲生活在經濟發達城市,乙生活在經濟欠發達城市。甲、乙收入相同,但因為甲生活在經濟發達城市,物價要比其他地方高。甲、乙兩人購入相同的生活必須物品,甲付出的成本比乙要高,所以,甲和乙雖然繳納相同的稅額, 但是對于甲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這種“一刀切”的制度,沒有充分考慮地域經濟差異,增加了社會的整體稅收負擔,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
2.費用扣除標準范圍太窄,未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
目前,對于工資薪金所得的稅前可扣除項目僅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對于納稅人的贍養父母、子女的支出、住房貸款利息、非醫保范圍的醫療支出、大額住房支出等這些居民生活的必要支出卻不允許稅前扣除。我國憲法規定,生存權和發展權是人的基本權利。個稅費用扣除項目應該以人為本,如果稅前費用扣除項目的范圍太窄,會損害公民的基本權利,甚至是生存權,最終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
3.未考慮物價變動對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
從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產生以來,工資薪金稅前扣除的標準是800元,直至2011年9月1日上調至3500元,30余年來上調了4.4倍。然而在這30余年中,物價卻上漲了5.36倍之多。顯然,物價上漲的速度是高于費用扣除標準上調的速度的。除了工資薪金的扣除額之外,只有個體工商業戶和承包承租經營項目的稅前扣除額由原來的2000元上調為3500元,其他項目的扣除額并未有變動。
三、完善稅前費用扣除制度的建議
1.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兩種納稅申報方式,一種是個人納稅申報,一種是家庭聯合申報。兩種方式相比較而言,家庭聯合申報方式更適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首先,個人納稅申報的稅前費用扣除額由個人的基本生活費用為依據,而家庭申報則是基于家庭生活負擔。比如,兩位納稅人的年收入相等,一個是單身,沒有家庭負擔;另一個則需要一人養活家里兩口人。兩者所繳納的稅款相同,但是后者的家庭負擔更重。所以,不考慮家庭因素的征稅方式是不公平的。其次,以家庭為納稅單位不僅實現了稅收的橫向公平,而且還反映了稅收的量能負擔原則,甚至增加了社會福利,如對贍養老人的撫養扣除,對撫養子女的扣除等這種納稅申報方式既增加了家庭福利,又有增加了社會福利。可見,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是未來個人所得稅改革的趨勢。
2.擴大費用扣除項目的范圍
目前,國外許多發達國家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項目中都包含了納稅人家庭的各種因素。比如在日本一個家庭有一個孩子,那么這個家庭的免征額是220萬日元,如果有兩個孩子,則免征額是325萬日元,一個家庭人口越多,其免征額就越大。在美國,如果家庭人口為2人,那么家庭的費用扣除額就是標準扣除額的2倍,以此類推。
目前我國老齡化現象嚴重,因此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應該增加撫養扣除項目?押即增加納稅人負擔子女、老人及配偶的基本生活費用的扣除。此外,還應將教育、居住、醫療等這些基本生存的開支也列入稅前扣除的范圍。如果個人所得稅法實行上述費用扣除,就等于國家給予了納稅人一定財政補貼。從公共財政理論的出發,社會應該為貢獻社會效益的人支付一定的成本。因此,個人所得稅法如果引入上述費用扣除,那么政府不僅減少了相應支出的壓力,還會降低了教育、居住、醫療的平均成本,促進個人的積極性,最終促進我國教育、居住、醫療的良性發展。
3.費用扣除標準實行累退比率制度
我國實行統一的費用扣除標準沒有考慮到地區消費支出的差異性。由于地域性經濟差異,導致不同地區,同一收入水平承擔的稅負不同。而有些人認為應該實行費用扣除標準的地區差異化,但事實費用扣除標準的地區差異化不利于中央管理,實行過程中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可能產生加速就業者的流動等問題。 我國可以實行費用扣除累退制度,收入越高扣除費用額越低,這是美國和口本費用扣除制度的突出特點,更加注重了實施對高收入者的收入分配的措施,這種費用扣除累退制度達到的效果也正是我國宏觀調控所要達到的目標。引入工資薪金費用扣除的累退性,貫徹了“抽肥補瘦”的收入分配的原則,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能解決我國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居民消費收支不一而形成的稅負不同的現象。具體來說,目前我國的稅率是3%-45%的七級稅率,對應3%稅率的納稅人允許扣除4800元/月,每增加一個稅率級次,費用扣除標準減少200元。同時每年的費用扣除標準都會根據通脹情況進行一次調整,這樣工資薪金費用扣除標準既排除了物價的影響,又避免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稅負不同的影響,這種制度充分體現了稅收公平原則。
[參考文獻]
[1]陳彥云.個稅扣除標準就該統一[J].經濟研究參考,2005(87)
[2]演許建國.劉波.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研究[J].中國財政2009(10)
[3]湯貢亮.陳守中.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調整的測算[J].稅務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