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愉舒 (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121000)
工筆畫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它在發展的過程中,與其它的繪畫形式在不斷地在進行交流與融合,在歲月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藝術特色和魅力。而其構成形式又在現代中國工筆畫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工筆畫在我國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我國的工筆畫是中國人審美價值觀的體現,更是體現了人們追求人與自然至善至美的美學思想。早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彩陶藝術,雖然其中只是對平面化的幾何圖形進行了利用,但是這也為我國后來工筆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到了戰國時期,出現了《人物御龍圖》和《人物龍鳳圖》等作品,當時的人們在顏料的使用方面和線條的勾勒上都更加成熟,并且畫作中的色彩也更加的細致和鮮艷。到了魏晉南北朝,外來文化開始在我國流行起來,尤其是石窟和壁畫,這為后來我國工筆畫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了隋代,我國出現了現階段保存最為完整的山水畫《游春圖》,在《游春圖》中,畫面的景物已經有了明確的比例關系,說明當時的畫家已經開始注重構圖的問題。到后來的唐代,我國的古代人物畫又被推向了高潮。唐朝之后,我國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在宋朝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色彩技法更加的成熟。到了元明清時期,我國的繪畫藝術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而且也漸漸地與佛家、道教和儒家思想進行融合,使得畫作與文化有了很好的交流。經過歷朝歷代的變遷,我國的工筆畫有了許多的創新,并且成為了一種優秀的視覺藝術。
在對中國工筆畫的構成形式進行探討之前,有必要對構成形式的相關概念和內涵進行初步地界定。構成形式這一概念在中國工筆畫中原本是不存在的,它實質上是一個舶來詞。構成形式是來源于西方的繪畫藝術,正是因為我國繪畫藝術與西方繪畫藝術在進行不斷的交流與合作,才使得構成形式這一概念在中國工筆畫中也得到了應用。
所謂的構成形式,簡單來講,就是指的一個事物的存在所需要的必要組成部分。從繪畫的層面來看,一幅畫的構成形式往往就包括了畫面的結構布局、畫面的色彩、畫面素材的選擇和相關的技法等等。在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一方面需要繪畫者考慮到畫面元素之間的搭配和組合,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各個元素自身獨有的屬性和特點,只有按照各個元素固有的規律來進行繪畫,才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相比于西方的藝術而言,我國的傳統藝術所注重的往往是對于人內心世界的構造,因此我國的工筆畫在造型方面,往往只是以所畫的物象為一個載體,通過這個載體來對畫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加以傳達。所以說我國的工筆畫最重要的是傳神。工筆畫在造型不同于西方的古典繪畫,西方的古典繪畫是一種具象藝術,它們往往嚴格忠于物象的生態原理,所強調的也是造型上的“絕似”,但同時我國工筆畫也不同于西方現代派繪畫一樣,西方現代派繪畫是一種抽象藝術,它們往往將物體的原本形態進行刻意的改變。我國工筆畫的造型重在傳神,既不會過分地遵從物象原形,也不會刻意地將其扭曲,而只是以主觀意識為中心來將其進行描繪。
如果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線”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就我國早期的工筆畫而言,卻是在運用線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我國工筆畫中的“線”,實質上是繪畫者對于所畫物象進行觀察后再加以抽象,最后通過“線”將其展示在我們面前。工筆畫中“線”的運用,不僅僅使得物象的表達更加具有主觀性,同時“線”在傳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時,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的工筆畫中,“線”是最為主要的造型手段,“線”有著自己完整、獨立的語言體系?!熬€”對于我國工筆畫家而言,是其彰顯個性的一個重要手段,因為每一位畫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審美觀念,因此他們對于“線”的運用方式也不盡相同。
在任何一部繪畫作品中,色彩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影響繪畫的主要因素的之一。就工筆畫中的色彩而言,它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隱喻,與人類的文化和情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因為人們對于色彩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才使得我國在歷史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思想。我國古人對于色彩的追求不僅僅局限于物體表面的顏色,而更加注重的是通過顏色所表達出的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態度,以及通過不同的顏色所表現出來的哲學思想和宗教思想。早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形成了“五色論”,“五色論”成為了中華民族色彩美學觀的一個重要基礎。所謂“五色論”,就是指的在我國古代,人們將色彩歸結為青、赤、黃、白、黑五種,這五種顏色與五行說無形之中形成了對應,是一種具有哲理性的色彩認識論。
繪畫的基本步驟就是在一個二維的平面中通過對一些物象進行組合來表達一定的主題,而在對這些物象進行組合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其形狀、比例、位置和層次關系,從而使得畫面更加和諧,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我國傳統的工筆畫在構圖方面有著自己的特色,首先其構圖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關系,采用了移動視點的觀察和表現方法來構成相應的畫面。其次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國傳統的工筆畫在構圖上往往是通過虛實和空白的處理來構成畫面的。最后,就是通過對于尊卑主次關系加以夸大來構成畫面。我國傳統工筆畫的構圖特點是一種技藝積累的結果,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思想的體現。
在進行工筆畫創作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構成形式之一就是線條,線條往往在整個畫面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眾多的現代工筆畫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線條對于整個畫面質感的表現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的。一般來說,不同的思想與情感,往往都是通過不同疏密程度的線條來加以表現的。而且就我國工筆畫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歷朝歷代的工筆畫作者都比較重視對于線條的使用,也正是由于工筆畫作中的線條有所不同,所以產生的表達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繪畫者在對線條進行繪制和選擇過程中,往往都是通過線條的粗細和多寡來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加以表達和傳遞。正是由于有了這種樸實的表達情感的方式,才使得工筆畫在情感的表達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除此之外,在畫面的整體結構方面,繪畫者也是通過線條來加以表現的,通過不同的線條,以實現各種藝術造型和形式的表達,尤其是在畫面中,中線所扮演的角色是無可替代的。如果一幅工筆畫作缺乏了一個明確的中線,觀賞者在對其進行審視時勢必會感到混亂,因此缺乏明確中線的工筆畫作也就不會具備很高的藝術價值。由此可見,無論是外在的形式,還是內在的含義,都集中在了線條上面,所以線條是工筆畫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只有通過對線條的合理利用,才能夠使得工筆畫能夠表達出其應有的主題和思想。
比如說在我國南宋畫家林椿的代表工筆畫作《果熟來禽圖》中,就可以看見作者在線條選擇方面的用心良苦。這幅工筆畫作是一幅著名的花鳥畫,在該作品中,作者對于線條進行了精心的營造,同時還通過線條渲染出了一種非常優美的情景,通過這對這些線條的打磨,表現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于生活的熱愛之情。而作者又將這種感情流露于紙上,使得畫作留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畫作中小鳥所呈現的是細致的線條,正是由于這些細致的線條,才使得小鳥具備神韻,也具備了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在這幅畫作中,作者所追求的是寫意,因此才有了如此精細唯美的線條。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當代中國工筆畫的構成形式之中,線條不僅僅是構圖中的一個重要框架,更是一個工筆畫重要的發展方向。同時對于線條的追求也體現出了我國畫家在從事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斷精益求精的精神。
除此之外,工筆畫構成形式之中的線條所起到的作用是將藝術表現形式加以進一步的發展。換言之,就是在當代的工筆畫中,仍然是借用線條來體現畫作的意境的。只是相比于傳統的工筆畫作而言,其表現方式有所不同。現代的工筆畫對于線條的觸感和精度有著更高的追求,這是受到西方畫作技巧的影響,也正是由于現代工筆畫作對于線條的不同要求,才使得工筆畫的藝術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深華。具體來說,現代的工筆畫中,線條是帶有一定集合特性的一種的表達,這種表達方式使得工筆畫更加具有穿透力。通過對現代工筆畫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其在藝術表現形式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工筆畫中,除了對于線條的強調之外,素材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材也是工筆畫構成形式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比如說,當我們在進行工筆花鳥畫的創作的時候,可以通過對不同素材的選用,來實現不同的創作意圖,這種意圖的實現正是由于作者對創作素材進行靈活選擇的結果。當然,在進行素材選擇的時候,針對不同的色彩,我們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不同層面的分析。并且在這種分析的基礎之上,我們還要對造型加以借助,以實現寫意的進一步表達。在造型的選擇方面,對外形的追求和內在神韻的追求是相互補充的,因此也就使得素材得到了更大范圍的發展。在我國許多傳統的工筆花鳥畫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借助對于素材選擇和造型塑造來實現創作的例子。因為,在傳統的工筆花鳥畫中,所表現在畫面上的內容往往和所繪畫的對象在物理層面上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比如說在我國的傳統花鳥畫《梔子蝴蝶圖》中,繪畫者在進行創作時,對于植物的內在紋理和每一個細節的變化都進行了精確的傳遞,可見作者的觀察入微。同時,在空間排列上,作者也借助于不同的素材,通過對它們的不同排列和布局,使得作品體現出了不同的畫面質感。而且就畫面的整體感而言,由于各種圖形的扭曲與美觀的結構,使得整個畫面呈現出了獨有的寫意藝術。還有在我國著名的畫作《圓寂》中,作者蘇百鈞通過對于線條和素材的精確把握,然后在整體的造型上加以創造性的發揮,使得整個畫面具有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圓寂》這幅作品中,作者借助了對于素材的選擇和對于景象造型的設計來進行寫意的表達,使得我國傳統的工筆花鳥畫的情感表達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深華。
在我國許多的工筆畫作品中,大部分的作者對于畫面色彩都會進行不一樣的闡釋和應用。無論是在傳統的工筆畫還是現代的工筆畫中,對于畫面色彩的追求和強調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說從我國古代的傳統花鳥畫中就可以對色彩的表達方式所呈現出來的藝術表達的成就有所感悟。
我國傳統的工筆花鳥畫與西方的繪畫存在著一定的反差,西方的繪畫往往在色彩的渲染中更加注重的是色彩的現實表現,也就是說西方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對于色彩的選擇更多的是基于作者自身的需求,而非客觀事物的自身顏色,而我國傳統的工筆畫則更加注重現實色彩。我國的畫家將二者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先借助整體的畫面渲染,然后再對其進行高于現實的色彩表達。比如說在邊景昭的《春禽花木圖》中,其整體上的顏色就給人以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所以說色彩對于我國現代工筆畫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顏色的選擇以及利用顏色之間的對比,可以更好地將寫意的內涵進行表達。
在我國的工筆畫中,對于畫面布局的整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構圖結構的巧妙與否也關系著整個工筆畫的情感表達。雖然我國傳統的工筆畫與西方的油畫在構圖方面有著一些相通之處,但是在細節上,仍然有著較大的差異。我國的工筆畫在構圖方面往往所追求的是靈活和推陳出新。因此就會選擇不同的裁剪技法,更加注重于畫面的自然表達。
在對工筆畫進行構圖的過程中,繪畫者就好比是一個建筑設計師,通過構圖來將自己的情感和素材進行一個很好的融合。這種融合實質上也是主觀和客觀的一個融合,情感和色彩的一個綜合呈現。比如說蘇百鈞先生的畫作《7月盛開的三棱劍花》,就是通過對于畫面的巧妙布局來使得畫面中的素材有了更加深遠的意味,也使得這些素材更加地抽象化,把作者內心的藝術情感和現實畫面通過構圖進行了交織,產生出了不一樣的畫面質感。
我國現代的工筆畫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一方面它面向傳統的工筆畫敞開,另一方面它也面向現代一切優秀的視覺藝術敞開。因此,在現代工筆畫中,其構成形式就顯得更加的重要,必須要注重素材、顏色、線和構圖等方面的構成形式,才能夠使得工筆畫作品更加具有韻味,更加地夠表現出作者思想情感,從而使得工筆畫在二十一世紀得到更好的發展。
[1]彭麗蓉.芻議當代工筆畫中平面構成形式的運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2(10).
[2]胡繼艷.當代工筆畫語言的探索與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8).
[3]李素艷.論現代工筆畫的色彩拓展[J].藝術評論,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