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
中國電信吉林公司
淺析中國電信的LTE承載網選擇
李志軍
中國電信吉林公司
本文首先介紹了LTE承載網的技術方案,其次概述了LTE承載網的技術成本比較,最后探討了LTE承載網的商用性以及現網的融合性,希望能夠為中國電信的發展提供借鑒。
中國電信;LTE承載網;選擇
PTN模式與IP PAN模式各具優勢,但是通過技術、成本的比較,我們認為IP PAN模式更適合于LTE承載網的使用,而PTN模式因為與路由器的功能基本相同,以此如果使用這種模式,則會出現重復投資的現象,從商用性方面來考慮,國際上大部分運營商都選擇使用IP PAN模式,而只有小部分運營商選擇使用PTN模式,因此IP PAN模式更適合LTE承載網的要求。
工信部在2013年12月4日下午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布4G牌照,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獲得LTE牌照。獲發4G牌照后,中國電信LTE網絡建設已大規模鋪開。專家指出,若要承載LTE業務,采用MSTP的現網需擴容幾十倍以上,從技術與成本等方面考慮,這樣的擴容是不可行的。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承載方式來代替傳統的MSTP方式。早在2000年,某公司就提出IP用于移動回傳的概念,隨著傳送網的發展,業界提出了幾種承載方式來實現LTE的承載,其中包括國內提出的PTN(分組傳送網)方式和以思科為主的路由器廠家提出的“IP RAN”方式。其實,IP RAN(Radio Acess Network),指的是無線接入網IP化,簡單地說就是IP化的移動回傳網。但思科將它們提出的IP/MPLS方式直接用IPRAN命名,由于它在數據通信行業的強勢地位,以至于目前普遍將IP/MPLS—IP RAN承載方式稱為IP RAN,這也就是文章所講的IP RAN技術。兩種方式的主要特點如下:
1.1 PTN方式
PTN最初采用二層面向連接技術進行設計和開發,不僅集成了二層設備的統計復用、組播等功能,同時還提供基于LSP實現端到端的電信級以太網業務保護、帶寬規劃等功能,從而在高等級的業務傳送、網絡故障定位等方面,較傳統的二層數據網優勢明顯,隨著業務需求的進一步明確和細化,當前業界各主流PTN供貨廠家已可以通過PTN升級的方式來提供完善的L3處理功能。
1.2 IP RAN方式
IP RAN方式的主要優勢在于三層功能的完備和成熟,包括支持全面的IPV4(IPV6)三層轉發及路由功能(靜態、動態,動態又包括域內路由協議RIP/OSPF/ISIS,域間路由協議BGP);支持MPLS三層功能、三層MPLS VPN功能和三層組播功能。并在網管、OAM、同步和保護等方面融合了傳統傳輸技術的一些元素,做了相應的改進。
LTE作為一種演進技術,具有長期性,目前我國主要的運營商都在研究使用這種技術,該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傳輸性能更高,除此之外,頻譜效率也有所提高,目前該技術已經被應用在我國手機用戶中,我們也將其稱之為4G技術,該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的通信傳輸事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討論LTE技術從實質上來說,與真正的4G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需要對其進行升級之后,才能達到4G的水平。
中國電信的LTE承載網的選擇需要一定的成本,下面將對兩種技術的成本進行比較。
PTN作為一種光傳網技術,其使用的內核主要是包交換,該內核的作用就是提供彈性管道是,其主要的優勢就是芯片核心處理技術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同時帶寬利用效率非常高,最為重要的是其需要的所有的成本并不高,因此選擇PTN的性價比比較高。IP PAN能夠支持三層功能,但是其處理機制十分繁復,而且芯片研發或者購買的成本與PTN相比要高很多,特別需要處理TDM業務時,IP PAN更顯其弊端。但是如果對其進行集采以及規模部署,其成本價格會有所下降,之后兩者之間的相比將變小,這樣無論選擇哪種承載網都能夠發揮其價值,但是就目前來說,選擇PTN性價比更高,但是從長遠角度來分析,使用IP PAN模式更佳。
經過長期的發展,PTN技術發展已經基本成熟,我國某運營商已經在全國建立以及部署了幾十萬的PTN設備,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PTN技術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大量的開發與使用,另外,我國運營商已經開始研發核心匯聚設備,該設備的主要優勢就是可以經過升級而實現三層協議的功能,這一點正是LTE承載網需要的達到的要求。國外很多運營商經過多年的研發現已完成了承載網絡的IP化。在國際上,運營商通常都會選擇,IP PAN以及PTN另種技術來完成LTE承載網的任務,從國際上的使用來看,一半以上的運營上都選擇了IP PAN,只有一小部分運營商選擇了PTN,從這方面來說,IP PAN技術的可用價值更高。
中國電信作為我國三大運營商之一,其數據寬帶用戶在世界范圍內的數量居第一位,目前其城域骨干網絡十分的全面與豐富,在業界屈指可數,其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就是形成綜合業務承載網,其實現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IP轉型架構。我們假設使用PTN完成組網,因為該技術與路由器并不處于相同的網絡之中,因此服務質量難以達到統一,與此同時,保護機制也不能完成統一,所以端與端的服務質量要求難以保證。其產生的直接后果是很多業務或者運維工作都必須雙方共同參與。再加之,PTN中的核心設備中的各項性能與路由器幾乎都相同,其存在的主要差別就是路由器具有PTN無法取代的3層功能,因此如果使用PTN技術來完成LTE的組網工作,其產生的直接的消極影響就是重復投資。中國電信并不是單純開發某一項業務,其屬于全業務運營商,因此在建網投資時,考慮到建網成本以及使用性能,電信不會選擇傳統的每一業務建立一個網絡的方式,因此上述的下次PTN模式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可知對中國電信的LTE承載網選擇進行淺析非常必要,這對我國整個的通信行業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其進行淺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能夠為其他運營商提供幫助。
[1]李芳.PTN技術的標準進展[J].電信技術.2009(06)
[2]修作鵬.中國電信公司生存和發展相關問題的探討[J].山東通信技術.2000(03)
[3]中國電信與國家稅務總局攜手推進金稅工程[J].當代通信. 2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