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鋒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
礦山機械課的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實踐
徐瑞鋒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
《礦山機械》課是煤礦就業方向的礦山機電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課程實施中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關注單個項目或任務中的具體工作方法;通過多種載體(項目、任務、案例、設備等)訓練學生對于崗位工作過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學流程實施教學,融教、學、做為一體;同時,將設備操作工、綜采維修鉗工等取證內容融入教學中,學生完成該課程的學習后,即可進行相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學生畢業后不用經過特殊的培訓就可以頂崗工作。
工學結合;教、學、做為一體;崗位能力,
在研課題:
1、寧夏回族自治區級精品課,寧教高[2012]296號,《礦山機械》第一負責人:徐瑞鋒;
2、寧夏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寧教高[2012]336號,《礦山機械課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改革與實踐》第一負責人:徐瑞鋒。
《礦山機械》課是礦山機電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內容包括礦山流體機械的使用與維護安裝、煤礦運輸提升機械的使用與維護安裝、采掘機械的使用與維護安裝。是培養學生掌握煤礦大型固定設備及采、掘生產主要機械設備的使用操作、維護保養、故障處理、安裝調試等應用型和技能型技術的專業課程。
本課程的能力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圍繞真實的礦山設備(依托學院的兩個實訓車間和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典型工作任務驅動教學,培養學生的礦山機械設備運行操作、維修、安裝的基本技能;
②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按規程、按標準作業的知識和方法;逐步具有合理應用《煤礦安全規程》、《作業標準》、《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的能力;
③通過完成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工作任務,增強學生團隊協作、人際溝通、表達闡述、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愛崗敬業、遵章守紀、安全文明的職業素養。
根據煤礦備發展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以設備操作司機、礦井維修鉗工、綜采維修鉗工的職業崗位標準,以煤礦主要生產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操作、維護檢修、故障處理等能力為目標,滿足就業崗位對所需人才能力的要求,進行面向崗位的教學內容設計。本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九個模塊,33個項目,可為學生就業和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有以下特點:
1.崗位明確:煤礦生產一線的設備操作司機、礦井維修鉗工、綜采維修鉗工。
2.內容具體:煤礦主要生產設備的使用操作、維護保養、故障處理、設備選型、設備安裝與調試。
3.目標適宜:會用、能修、明理。
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組織實施教學。革新教學方法和課程組織實施形式,課程在課堂與實訓基地的兩個車間進行,通過教學任務還原煤礦設備運行、維修、安裝過程,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1.任務布置
由教師下達工作任務,對學生表述該項工作任務對應崗位、任務性質、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及通過理論學習和操作練習所達到的能力目標(手指口述、實際操作、應用寫作、情感態度),做到有的放失。
2.理論指導
學生領悟工作任務之后,由教師進一步向學生傳授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并對教學中的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
學生小組接到任務,討論并制定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步驟及安全注意事項,準備什么工具,車間的規章制度如何遵守。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做出評估指導,最后對教學進行組織安排、做到學生定崗、分工明確和工作有序。
3.實踐指導
組織學生到工作現場、由教師向學生介紹工作場景、工作內容及工作任務,然后進行工作方式方法指導和示范操作,最后強調注意事項和安全工作。
4.巡回指導
學生分組練習操作過程中,教師注重監護學生安全與文明操作,指導學生規范操作,幫助學生處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5.總結評價
工作任務完成后或完成教學循環后,集中學生做好以下工作:
1)學生小組報告:報告實訓工作的完成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2)教學工作檢查:采用抽查、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
3)工作總結(總結指導):肯定學生在教學中取得的進步,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后續學習的方法和要求。
課程內容是按照煤礦的職業崗位要求和煤炭行業崗位技能等級標準選取的。以通風機、壓風機、排水泵、提升機、運輸機、采煤機、掘進機、液壓支架、乳化液泵等主要設備劃分教學項目,以真實設備的操作使用和維護安裝作為教學單元,使本課程形成項目、任務化的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出課程內容設置的針對性、實用性和知識能力的協調性。
在課程講授過程中,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組成教學團隊;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每組6~8人組成,共同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各小組按照工作任務相互學習、共同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完成工作任務,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師相互配合,共同輔導,便于取長補短;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學習積極主動,利于開展技能競賽,共同提高。
在綜采綜掘實訓車間和機電設備實訓車間,教師對著采煤機等真實的設備,按照:布置設備運行、維修、安裝任務;學生制定方案教師輔導;學生分組實施任務;教師巡回檢查個別指導;考核評價;總結點評。這個教學流程實施教學,融教、學、做為一體;同時,將設備操作工、綜采維修鉗工等取證內容融入教學中,學生完成該課程的學習后,即可進行相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學生畢業后不用經過特殊的培訓就可以頂崗工作。
課程考評:注重過程考核,綜合評價課業
學生成績考核按4:6的比例進行考核,即理論知識考核占40%,過程考核占60%。過程考核分為平時課堂任務考核10%+平時課外任務考核10%+實訓教學考核40%三部分。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提高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啟發引導
首先,學生在接受工作任務之前,借助于企業單位召開班前會的形式,將工作任務貫徹給學生,使學生對本工作任務的性質、意義、內容、要求有概括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為完成本工作任務擬定各自的學習計劃。
其次,教學過程中提示學生應當如何做好工作,尤其當學生出現差錯時啟發學生要注重用理論指導實際,再用實際完善和補充理論知識。并鼓勵學生堅定信心,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創新精神,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最后,在工作任務完成之后進行教學總結,以啟發和引導學生掌握工作總結的方法,更好的吸取經驗和教訓。
2.分組討論
教學是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組織實施的,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通過小組討論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和解決學習中的難題,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而且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現場操作練習
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除教師集中指導外,更多的時間是由學生獨立操作練習。通過操作練習使學生在總結經驗的同時完善理論知識,實現教學與現場的“零距離”對接。
4.手指口述
手指口述法就是借鑒煤礦的企業文化運用于本課程的教學中,構成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即以工作場景或設備為背景、采用手、口、腦聯動方式,對某項工作任務進行表述,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技術交流能力的培養。
5.角色扮演
在設備運行操作、維護、安裝的工作任務實施過程中,模擬煤礦生產區隊的勞動組織方式,將學生分成班組并以班組為單位進行組織管理。每組6~8人,分別由學生擔任各設備操作工,由組長分配組員的工作崗位。在任務實施之前由組長組織召開班前會,傳達學習及操作任務、要求安全注意事項等,任務結束后召開班后會總結任務完成的情況與考評結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巡回指導,及時指出學生在操作中的不足之處及注意事項,使學生在獲得工作經驗的同時,養成規范操作、協作、負責等良好的職業素養。
6.虛擬教學
考慮到學生對所學內容中的難點缺乏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對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過程缺乏深刻的認識,本課程教學中利用大量課件、生產錄像片、實體模型、動畫等素材,生動而逼真的演繹了煤礦的生產過程,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和仿真性。
礦山機械課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自2011年3月開始實施,目前已實施四輪。在工學結合教學的具體實施中,以就業崗位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主線,以項目化教學為基礎,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了礦山機械設備的使用與維護等方面的知識,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有效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1]李全文.《高職教育教學方法研究及案例選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6)
[2]楊文明等.《高職項目教學理論與行動研究》.科學出版社, 2008(2)
[3]覃業銀、牛志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