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悅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100000)
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
王 悅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100000)
幼兒階段接受必要的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智力的開發有著特殊的作用。音樂是幼兒大腦極好的營養品,能調節大腦的功能,提高幼兒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語言能力及促進其德育的發展,還可以陶冶幼兒情操。因此,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首先探討了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其次針對性的給出了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科學策略,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
幼兒教育;音樂啟蒙;身心發展;教育作用
幼兒啟蒙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音樂啟蒙教育,以音樂的藝術性、感染性挖掘幼兒潛力、探索幼兒智慧,鼓勵幼兒交流合作、自主實踐。音樂啟蒙教育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幼兒認知特點、興趣愛好、能力發展情況,實施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從認識、了解、領悟到提升對音樂的認識,實施音樂啟蒙教育,引導幼兒綜合發展,實現美育教育。
(一)音樂啟蒙教育引導幼兒身心發育
生理學家和醫學家研究證明,在唱歌中音樂能使心肺、呼吸器官等進行活動,音樂可以引起幼兒血液循環加速和呼吸變化。當幼兒聽到節奏感極強的音樂后,不自覺的手舞足蹈,會調動全身器官,促進身心運動。并且音樂活動可以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積極思維能力,促進了幼兒身體的健康成長。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得到了運動的鍛煉,在幼兒這個時期幼兒童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勞和損傷,肌肉群發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發育,小肌肉群還未發育完善,表現為手腳動作比較笨拙,特別是手,還難以完成精細的動作;心肺體積相對比成人大,心臟收縮力差,因此要注意不要讓幼兒步,長時間的連續地跳躍、跑步。
(二)音樂啟蒙教育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音樂是促進腦發育的最好途徑。音樂教育能促進智慧的發展。記得有人說過:“音樂凝聚著人類的智慧”。音樂能開發人的智力,這是符合大腦機能活動科學規律的。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半球具有語言、計算等功能,是比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樂、繪畫、空間知覺等功能,是比較清閑的半球。人們一直把大腦的左半球視為優勢半球,而右半球視為劣勢半球,而音樂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大腦建立更多、更復雜的神經聯系,因為熟悉旋律,感知節奏等音樂活動都需要右腦的參與,而對音樂性質及樂曲之間關系的理解中左腦起著決定作用,尤其是邊唱邊跳的活動中促使左右腦的興奮和思維,從而促進全腦的發展。
(三)音樂啟蒙教育培養幼兒良好情緒
心理學家指出,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許和尊重。尤其在幼兒階段,孩子們對贊許的需要不希望完全來自同伴,更需要來自家長和老師。在幼兒唱歌和跳舞的過程中,幼兒會努力得到表揚。在授課中,孩子在你面前唱了一首兒歌,或許音調不是那么準,應該鼓勵,對他們說,你唱的真棒!希望下次有更好的表現。他們就會反思與改進;反之,一味的去批評,就會降低幼兒唱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孩子們在一個班集體中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形成了集體的概念,上課時總能跟著老師的要求去完成相應任務。這不僅讓孩子們明白自己在班級中的個人位置,而且促進幼兒的集體榮譽感的發展,通過接受老師的教導與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務,切實感受到了集體的氣氛,對幼兒的責任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幼兒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中,才能放松心情、開拓思維與創新思考。為了引導幼兒學習上課的緊張感、約束感,可以運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策略,引導幼兒猶如在平常的生活中學習、娛樂、游戲與收獲。教師借助多媒體視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精心挑選素材,選取生活中的元素,引導幼兒在視頻教學情境下,不斷體驗和感悟音樂的藝術美。或者借助圖片、游戲、實物器材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鼓勵幼兒思考、分析、探究與運用。如對于《玩具會唱歌》這首幼兒歌曲的教學,教師可以創設實物情境,帶領幼兒到一群可愛的玩具周圍,在播放音樂、視頻的過程中,鼓勵幼兒隨歌而舞,發散思維,快樂感受與收獲,提升音樂欣賞能力。
(二)融入多種藝術形式
借助《企鵝的白肚子》《小公雞》等相關歌曲,教師鼓勵幼兒結合美術藝術,將歌曲內容借助色彩與線條描繪出來,使得音樂變得立體而生動,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同時將舞蹈融入到音樂欣賞教學中,配合音樂舞蹈形式,在優美的舞蹈創作中,強化幼兒創新精神與能力。另外,還可以配合音樂的聽后感,鼓勵幼兒將音樂用朗誦描繪出來,配合故事情節,激發幼兒想象,鼓勵合作交流,說出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大班幼兒譜曲、填詞,創作自己喜愛的音樂作品。
(三)實施表演教學策略
展開表演活動,將音樂元素融入到表演過程中,滲透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音樂方法與音樂素養,鼓勵幼兒在表演活動中提升創作精神。在學習《搖啊搖》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小組間合作與交流,讓幼兒自創動作或者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活動。小組內幼兒邊唱邊表演,并選出幾個幼兒用打擊樂進行伴奏。在表演過程中,幼兒可以自制樂器,借助生活中常見物品,如小木棍、鉛筆、氣球、小碗等,創新想象和聯想,結合音樂歌曲中的故事情節,如《雞媽媽找小雞》展開表演活動,以小組形式,展現完整的表演過程。
(四)打造游戲音樂課堂
展開音樂游戲活動,選取幼兒感興趣的生活化游戲,展開豐富多彩的音樂學習過程。通過在游戲中融入音樂元素,鼓勵幼兒寓教于樂,在輕松的游戲場景中,扎實的記憶音樂知識、展開音樂創造、展現音樂魅力。在音樂游戲活動教學策略中,首先是體驗性策略,其次是情境性策略,最后是角色游戲與角色互換策略,如對于《小木屋做游戲》音樂教學,教師首先講解歌曲大意,之后帶領幼兒們到區域活動的游戲教學塊,幼兒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玩游戲,感悟音樂中表現的韻律和內涵。
音樂啟蒙可以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藝術欣賞能力,引導幼兒用心去感受和聆聽,用聲音來表達情感。音樂對于幼兒的啟蒙教育必不可少,通過音樂的教育讓幼兒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1]國輝.淺談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J].文藝生活,2012(9).
[2]劉風梅.加強幼兒音樂啟蒙教育提高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J].教育時空,2013(9).
[3]董娜娜.淺析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