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晨 陳景普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 213000)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內需力,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助推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我國成功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有很多,但更多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的“無奈”。校企合作的成功離不開特定產業背景以及政府、行業、企業、院校的通力協作。因此,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有著不可復制性,高職教育不是單純的從形式上學習優秀校企合作模式,更多是應該思考如何在校企合作體制機制上的創新,從而根本上解決校企合作中諸多問題。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歷經骨干院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建立了適合自身學院特色的發展模式,其中在校企合作方面構建了“四方”共建“三層”運行的校企合模式,并通過實踐,總結經驗創新了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值得借鑒與推廣。
“四方三層”即學院組件了由政府、行業、企業、學院為“四方”單位組成校企合作理事會,“三層”即理事會中的規劃、組織與實施三個層面。“四方三層”的校企合作理事會對學院辦學、人才培養、科研和社會服務等重大問題提供全方位咨詢、指導和監督。
1.組建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作為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特色專業,在學院“四方三層”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對接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組建由政府、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建立專業建設合作委員議事制度和工作機制,圍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廠中校”和“校中廠”建設、教學實習管理、實訓中心建設、訂單培養,基地建設等,制定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體系。
2.明確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職能
定期召開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會議,分析產品造型產業發展與高職產品造型設計應用人才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進行論證,分析討論課程標準及教學組織形式,并評估師資隊伍、實驗實訓條件、實習崗位安排等環節,通過畢業生調查、教學質量監控等方式,綜合評價專業辦學水平。
在學院統籌規劃與指導下,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根據自身特色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情況,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師資隊伍構建”“武進工業設計園區訂單班”“實訓基地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制定了相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有序高效的運轉。
1.人才共育機制建設
充分發揮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的作用,與武進工業設計園區集聚工業設計力量的11家企業緊密合作,探索人才共育運行機制,開展訂單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制定《“園區”訂單班管理辦法》等文件,健全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完善《藝術設計系頂崗實習管理實施細則》。校企雙方定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形成校企共育人才的長效機制。
2.人員互聘機制建設
以“能工巧匠進課堂,專業教師進企業”的要求,在園區常州艾金鷹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和兼職教師儲備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制訂《藝術設計系校企合作雙師培養、人才互聘實施細則》等制度,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共同開展教學開發與實施、“四技服務”。充分發揮合作企業的優勢,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3.實訓基地共建機制建設
充分發揮合作企業積極性,共建實訓基地,與武進工業設計園區內企業常州霍克展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建“創意設計實訓中心”,與常州智豐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基地,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條件。
4.技術服務協作機制建設
依托學院的人才和資源優勢,立足創意設計實訓中心和投資成立的產品造型設計公司,形成“開放、共享”區域性產品造型設計服務平臺。校企共同制訂《藝術設計系對外技術服務管理辦法》等技術服務制度,鼓勵教師聯合企業進行課題及知識產權申報,落實教師密切聯系企業的責任,與企業專家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制訂實施 《藝術設計系社會培訓管理細則》,深入企業開展企業人員培訓,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提升支持。
對接學院理事會相關機構,成立由地方政府職能部門領導、行業企業專家、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其他院校本專業專家組成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委員會下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建設”“社會服務”“頂崗實習與就業”“質量保障監控”六個工作組,各組履行職能,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在校企合作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點對點”創新方法對運行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監控與反饋。“點對點”是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創新,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與擅長,每位專職教師對接一個企業、一位兼職教師,成為項目負責人。專業定期組織項目負責人召開工作例會,提出校企合作開展過程中的問題,交流工作中的經驗等。通過“點對點”服務方式,有效落實校企合作中的問題,避免了交流過程中的誤會,提出典型解決方案;同時,教師本人通過擅長研究方向在社會服務教科研能力上不斷豐富物化各類成果。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學院“四方三層”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指導下,創新符合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促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武進工業設計園區訂單班”形成集團優勢,解決藝術專業單個單位用人需求少的情況,有效保障學生就業對口率;校企共建校內“創意設計實訓中心”滿足完整產品從設計創意——設計表現——設計實現的全流程設計;校企共同參建省級“工業設計與逆向工程實訓室”從方案制定、論證校企雙方經過多輪研討,目前基本建成并有計劃用于教學與社會服務中去;學生素質不斷提高,連續2屆獲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工業設計與快速成型一等獎,各類省級以上獎項不計其數;師資隊伍社會服務能力提升,通過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教師通過點對點與專業公司對接服務,其社會服務、教科研能力顯著提升,反哺于教學,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注:本文的寫作參考了2011年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方案”中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項目方案和任務書的部分內容。
[1]曹根基.“四方”共建“三層”運行的校企合理事會建設[J].校長論壇,2012(29).
[2]彭銀年.“四方三層”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12(12).
[3]康晨,凌麗君,陳龍.依托產業、對接行業立體式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J].美術大觀,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