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菲
七月份中有兩個節氣:小暑和大暑。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是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應按五臟主時來養生。夏季為心所主,要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等。故小暑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
小暑后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這時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陽氣最盛的時節。養生保健中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癥,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下面從飲食運動方面介紹一下小暑大暑時節具體的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飲食宜進補家禽
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相對于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家禽類的食物,最常見的就是雞肉。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除了雞肉,鴨子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禽。中醫認為,因鴨子常年在水中生活,其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尤其是經過一個冬春的老鴨,骨骼更健壯,肌肉更豐滿?!睹t別錄》中稱鴨肉為“妙藥”和滋補上品,民間亦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老鴨燉食時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食用,能補虛損、消暑滋陽;加配芡實、薏苡仁同燉湯,滋陽效果更佳,能健脾化濕、增進食欲。另外,鴿肉也是不錯的選擇,其性平,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祛風解毒的功效,可氣血雙補,還有安神的作用,特別適合腦力勞動者、神經衰弱者進補。
吃姜暖胃增食欲
俗語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驅除體內寒氣,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不過,吃姜的時間也有講究,最好選擇早晨吃。因為,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吃點姜可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
所謂“天生萬物以養民”。除了吃姜,小暑大暑期間,還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這時人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欲不振。山藥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山藥等益氣養陰的食品,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度暑粥補氣消暑
由于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蛇x用藥粥滋補身體。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彼幹鄬夏耆?、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制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您安度盛夏。
運動宜慢不宜快
小暑大暑前后,溫度相對較高,加之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熱,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暑季養生首先要避開在悶熱天氣下的過度勞動,盡量少出門,少活動。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盡量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散步等強度適中的運動。
有慢性病史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在小暑大暑期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盛夏高溫中健身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如快跑、器械運動等。
對于年輕人而言,游泳是夏天鍛煉身體的首選運動項目。游泳鍛煉使人能充分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體內組織細胞新陳代謝旺盛,對防治慢性支氣管炎、改善肺氣腫有良效。游泳還能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增強心臟功能,減少代謝廢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積。但即便如此,游泳的時間還是有講究的,最好選在早上或晚上,且不宜在飯后一小時內進行,游泳前還必須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以避免發生抽筋和感冒。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季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會誘發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椅或木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