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寒
癌癥高危對象如何預防癌癥的發生
上期我們已經介紹了哪些人是癌癥的高危對象,那么這些人有沒有辦法預防癌癥的發生呢?
我們不妨先從媒體上熱炒的美國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的事說起。朱莉因為有明顯的腫瘤家族史,她的外祖父母、母親、姨媽、舅舅等都有癌癥病史,現代醫學通過檢測她的基因,發現有一種與乳腺癌、卵巢癌密切相關的BRCA1/2的抑癌基因發生了“突變”。這種BRCA1/2基因,本來具有抑制惡性腫瘤發生的保護作用,現在發生“突變”后,這種保護作用就沒有了。據統計,BRCA1/2基因“突變”后,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風險為56%~84%,且發生乳腺癌的年齡也較早。又經統計,BRCA1基因“突變”者發生卵巢癌的風險為36%~46%,BRCA2基因“突變”者發生卵巢癌的風險為10%~27%。根據美國醫生為朱莉的評估,認為她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87%,患卵巢癌的風險高達50%。因此,朱莉經過慎重考慮,切除了雙側乳腺、卵巢和輸卵管。這樣一來,朱莉恐懼不知哪一天會患上乳腺癌或卵巢癌的煩惱就消除了。朱莉這樣做值得嗎?我認為既值得也可行。因為在切除乳腺的同時,可以通過整形保持雙乳的美觀,切除卵巢后,可以通過口服雌激素(替代療法)避免因內分泌失調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唯一遺憾的是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筆者主張類似朱莉這樣的高危對象,最好在生育后再切除乳腺和卵巢。
乳腺可以通過整形恢復原貌,卵巢切除后有替代療法。那么,其他器官的癌癥高危對象怎么辦呢?例如胃癌有六大癌前期病變(即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炎、惡性貧血、胃黏膜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我們總不能建議這些癌前期病變者把胃也一刀切掉來預防胃癌吧,因為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沒有了胃將大大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除非確已患了中、晚期的胃癌,作為挽救生命的胃癌根治術,有時才會施行全胃切除術。但作為預防胃癌的措施,我們必須另辟蹊徑。下面4條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
1.改變不良生活方法,盡量減少致癌因子的接觸(詳見本刊4月號“什么叫生活方式癌”和“10條防癌飲食準則”)。
2.采用化學防癌措施。目前醫學上公認對胃癌有預防作用的藥物有葉酸、硒以及猴頭菇等,筆者建議有胃癌高危傾向者,可以長期服用以上3種之一兩種,它們不僅價廉物美,對人體有益無害,并已納入醫保范圍。
3.及時治療癌前期病變,逆轉它們向癌癥發展的方向。如及時徹底治療胃潰瘍、及時摘除胃息肉、及時殺滅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4.定時胃鏡隨訪檢查。有胃癌癌前期病變者,一般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對可疑病灶進行細胞活檢。一旦發現高度可疑癌變或已進入“早癌”階段,可在鏡內切除或剖腹切除局部病灶,以免后患。
對于其他腫瘤的高危對象,就目前的醫療水平,大部分都已有一套有效的防治辦法。腫瘤的高危對象既不必緊張,也不要悲觀失望或消極等待,只要認真對待,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腫瘤的首診治療最重要
腫瘤一旦被確診,接著就是進行科學的治療。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分子靶向、免疫治療和中醫中藥等手段,而且常常是多種手段的綜合治療。但先后次序和輕重緩急卻非常有講究,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最終預后。也就是說,第一次的首診治療甚為重要,選擇得對,事半功倍;選擇錯了,常會“一招不慎,全盤皆輸”。
一名來自筆者的老家的中年婦女,訴說有進行性吞咽困難近一個月,經食管吞段攝片和纖維胃鏡檢查,被確診為食管下段癌。又經CT檢查,并未發現有食管外轉移,且患者一般情況尚好,估計手術療效是滿意的。可是,正當她登記住院待床之際,家屬從報上看到一條消息,稱某地某某醫生用草藥治療食管癌有奇效,便立即趕赴求治。時隔3個月后,患者和家屬又來滬就診,這時坐在我面前的患者骨瘦如柴,原來還能吃軟食,現在只能進流質了,他們連呼某某醫生騙人又騙錢。可是經復查,發現左鎖骨上淋巴結和肺部均有轉移,已失手術良機,雖然勉強采用了放、化療,終因病入膏肓,不治而亡。這一慘痛教訓說明,對一位惡性腫瘤患者來說,首次選用的治療方案何等重要!
一般而論,實體腫瘤應盡量爭取手術切除,越早效果越好、越徹底越不易復發。暫時不能手術的,可先采取其他治療措施,創造條件再行手術。但有些腫瘤手術效果不如放療或化療,則應首選后者。例如,早、中期的鼻咽癌和 I 期淋巴瘤,放療可達到相當滿意的療效;絨毛膜細胞癌和已經喪失手術機會的小細胞肺癌,化療應作為第一選擇。至于免疫治療和中醫中藥,因不良反應小,易為患者接受,但就目前所達到的療效水平來看,尚不能作為腫瘤治療的首選方案,只能作為其他治療方法的輔助措施,或者腫瘤已屆晚期,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都已無用武之地,這時單純使用免疫治療或中醫中藥,常能起到延長壽命和減輕痛苦的功效,但絕不應本末倒置。莫像上面提及的那位食管癌患者那樣,最后坐失最佳治療良機而后悔莫及。關于最新推出的分子靶向治療,一般只適用于有相應基因突變的患者,且反應輕微,使用方便,但因價格昂貴,常用于二線或三線治療。但對于年老體衰不適宜手術和放、化療者,或者拒絕手術和放、化療的,只要有適應證,首選分子靶向治療也是可以的。
為保證首診治療的正確性,最好的辦法是有一個首診會診制。也就是說,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后,別忙著急病亂投醫,而應該安靜下來,多請教幾位不同領域的腫瘤專家,包括外科、放療、化療、中醫等多方面專家,然后權衡利弊,分清緩急,制訂一個正確、完善的治療計劃。一些先進國家和國內的大醫院已設有癌癥中心,一旦接收一名新患者,首先是全面檢查,了解病情,分清病期,然后組織多名專家,包括影像學、外科、放療、化療、病理科等學科專家進行會診,制訂出一個完整、科學的治療計劃,并與患者充分溝通后再實施治療。隨著治療的進展和病情的變化,可再次會診、修改治療計劃,以求最好的療效、最小的不良反應、最經濟的開支,而讓患者得到最大的實惠。這就是目前最好的首診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