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萍
[摘要]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大學生戀愛心理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大學生戀愛質量的影響因素,為高校戀愛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和建議,幫助大學生形成一個較為健康合理的戀愛心理。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2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067-02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戀愛是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它給戀愛雙方帶來了親密感,安全感,以及彼此之間相互依賴和情感需求的滿足。隨著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娛樂化,高校大學生的戀愛比例也在不斷增加。鄭長波與李曉毅的調查顯示有69.95%的學生曾有或現有男(女)朋友。然而,戀愛比例的上升并不意味著他們的戀愛質量也隨之提高,由于其人生觀、價值觀的不成熟,面對情感問題時大學生似乎也十分迷茫,使得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應對,常常會因為一點點的沖突而矛盾、爭吵、失望、擔憂、焦慮、抑郁等,有時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如自我放逐,自殘自殺等,我們也已經注意到近年來大學生因愛自殺或者報復他人的悲劇時有報道。因此,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個體,大學生的戀愛質量和影響因素普遍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對他們的戀愛心理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了解其影響因素,才能為大學生的戀愛問題提供科學的指導,才能有效的幫助他們培育一個正確健康的戀愛心理,才能為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戀愛咨詢提供客觀的資料。
(一)戀愛質量的定義
究竟什么是戀愛質量呢?從狹義上來講,戀人關系和夫妻關系都是屬于親密關系中的一種,西方學者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究開始對親密關系進行探討,Roach認為,親密關系滿意感是一種對自己的婚姻喜愛多少的態度。盧淑華和文國鋒認為,婚姻質量是在與社會發展相一致條件下,人們對自身婚姻的主觀感受和總體評價。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將戀愛質量定義為異性大學生在愛情中體驗到的幸福、愉悅、滿足等主觀感受。
(二)研究現狀
戀愛質量的研究是西方心理學中起步較晚的內容,但相對于中國本土而言相對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Hoyle的研究證實人際吸引與主觀感知的相似性之間呈顯著相關。Larson和Holman對過去五十年的文獻研究進行了回顧,對影響婚姻質量和穩定性的因素進行了總結,婚前預測源包括三個方面,它們分別是:(1)個人背景和情境因素;(2)個人特質和行為;以及(3)伴侶之間的互動方式,這包括結婚前性觀念的相似性、溝通技巧、態度和信念、人際間價值觀念、伴侶間相似性等。戀人之間的相似性越多,他們能夠更好的溝通與交流,人際吸引理論中也提到過人們傾向于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而那些與我們異質的人,不太容易讓我們產生交往的欲望。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了對親密關系的研究,從社會歷史觀和心理學角度的婚姻變遷的原因探析,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將目光投向了對影響婚姻質量的因素的分析,比如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婚齡、夫妻興趣愛好、價值觀等。而大學生的戀愛質量研究相對較少,其中國內學者耿步健的一項名為“大學生健康戀愛心理的培育”的調查中,向高校560大學生進行“您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戀愛”的提問,結果顯示出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具體表現為一見鐘情的有36.61%,為了擺脫壓抑感的有26.07%,為了證明自己魅力的有16.25%,為了滿足好奇心的占14.64%,為了趕潮流的占6.43%。楊吟秋的研究發現溝通方式在依戀風格和親密關系滿意度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因此進行幽默式的溝通,有利于提升親密關系滿意度。
二、當前大學生戀愛質量的影響因素探析
(一)大學生戀愛低齡化和不成熟
隨著大學生群體生活的開放性,他們有更多的與異性接觸的渴望,社會的發展也帶給他們各種與人交往的渠道,網上交友,學校多彩的社團活動,各種社會實踐機會等,使得大學生有著廣泛的交往空間,所以近年未大學生剛進大學就開始談戀愛的比例飛速上升,各種早戀現象屢見不鮮,初戀年紀也不斷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大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心智上還不夠成熟,導致他們在選擇戀愛對象時不夠理智,在擇偶偏好上主要表現為比較重外表,重經濟條件,輕人品,輕能力;在戀愛動機上,有部分學生重享樂,趕時髦,而忽視了內在情感上的交流與和諧。
(二)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一致
許多研究都發現,親密關系中的雙方擁有越多的相似特質,她們之間的滿意度會更高,因為這些相似的特質能夠是他們更好的交流與互動,耿亞琴的研究也發現大學生戀人男女雙方在各自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上的打分存在差異,且都對其戀愛質量存在顯著相關。在日常相處中,這些細節的不一致容易累積成大的矛盾,對各自的戀愛感受產生沖擊。
(三)人格方面的不穩定與不協調
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如自主性,獨立性,歸因方式,對他人的依賴性,理解能力等對會對其戀愛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同依賴風格的大學生,對待另一半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安全性依賴的大學生,他們在戀愛關系中能對另一半保持高度的信任和安全感,遇到問題時愿意積極面對,與另一半互相理解溝通,有利于雙方感情的促進;而冷漠性依賴風格的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比較獨立自我,他們的另一半容易產生不安全感,焦慮,感情過于脆弱,不易長久。
(四)行事沖動,遏事承受能力低
大學生正處于“疾風驟雨”時期,情緒瞬息萬變,這一刻可能開懷大笑,下一秒就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怒氣沖沖,同時在學業、感情、父母期望這一系列的重擔同時落在戀愛中的男女身上時,他們的承受能力變得脆弱而低下,容易在面對事情時憑借即時的感受做出沖動行為,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如有的大學生戀人,由于彼此之間缺乏感情基礎,在戀愛過程中出現矛盾,他們不能很理智的解決戀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容易采取一些沖動的,極端的,甚至是傷害彼此的方式來處理,這些都容易造成戀愛的過早結束。endprint
三、建議
首先高校作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基地,應該在注重學習氛圍營造的同時,也建設一個良好的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環境,幫助大學生樹立一個積極的戀愛觀。因為從大學校園的戀愛現狀來看,有不少同學的戀愛動機不夠積極,戀愛是為了滿足好奇心,為了排解壓抑感,為了趕潮流,為了追求享樂和滿足性欲等等,這些不正確的戀愛觀都需要高校進行積極的文化宣講,學術講座以及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活躍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增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防止一些非主流文化腐蝕大學生的思想,為大學生健康戀愛心理的形成提供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
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詢與教育機構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利用,向大學生宣講性心理及性教育知識,使學生正確區分戀愛與性愛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掌握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動態調節自己和戀人之間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各方面,使兩人能夠一種一致與和諧。同時學會合理科學的掌握自己的情緒,學會客觀的處理戀愛過程中的情感問題;并可開展心理咨詢網站,在線及時的為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問題進行排疑解難,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同時由于大學生戀愛的不穩定性和不成熟性,戀愛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和挫折,心理教育機構要引導大學生正確運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使得他們敢于面對失戀的現實,理性而客觀的分析失戀的原因,找到失戀的原因和教訓,最終提高大學生的戀愛抗挫折能力,從失戀中重拾自信,重新認識自我,迎接下一段戀情。
參考文獻:
[l]鄭長波,李曉毅.大學生戀愛動機調查與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2] Roach,A.J.Frazier.L P.Bowden,S.R.The Marital Satisfaction SCale: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for intervention research[J].Journal of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81(5):537-545.
[3]盧淑華,文國鋒.婚姻質量的模型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1999(2):8-16.
[4] Noyle,R.H.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in the absence of explicit attitudinal information[J].Social Cognition,1993(ll): 309-320.
[5] Larson,J.H.Holman,T.B.Premarital predictors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J].ramily Relations,1994(5):228-237.
[6]徐舒,程剛.90年代中國人口婚姻狀況變動分析[J].人口學刊,2001(1).
[7]巨東紅.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婚姻的變遷與展望[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1).
[8]耿步健.大學生健康戀愛心理的培育[J].當代青年研究,2006(10).
[9]楊吟秋.成人依戀風格和婚姻質量的關系[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10]耿亞琴.親密關系契合性調查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ll]樊富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