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博叉
[摘要]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培養英語應用型人才成了英語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基礎英語課程作為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核心課程,對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優化其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拓展第二課堂,使基礎英語教學服務于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英語應用型人才;基礎英語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86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80-02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一、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所謂的應用型人才是指相對于高精尖理論型、學術型人才而言,是掌握直接應用型知識和具有更具體實踐能力人才的人。應用型人才的本質特征是具有明確的職業性、實用性、實踐性和高層次性。因此,要求應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專業實踐技能,關鍵還要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的素質。那么什么是英語應用型人才呢?依據外語作為交際工具的特點,英語應用型人才應具有外語實踐能力(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從事相關工作的能力)、創新能力(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和綜合文化能力)。因此英語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特別強調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較強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程度較高的綜合化知識結構以及針對不同方向的英語實踐能力。我們要以這些素質培養為出發點,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基礎英語課程與人才培養的關系
基礎英語課是一門綜合語言各項技能的實踐課程,從內容上看,它包括單詞、語法、閱讀能力訓練以及寫作等;從課程性質上看,它是一門訓練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的綜合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使他們達到大綱規定的各項指標要求。因此,這門課程對于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三、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下的基礎英語教學模式
(一)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
我校的《基礎英語》課程所選用的是楊立民主編的《現代大學英語》第1-4冊。該教材選材廣泛,題材多樣,所選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修辭文體美,能夠擴大學生的文化知識面以及提高他們的分析批判能力。但同時該教材也非常注重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有大量的詞匯、語法練習,包括同義詞、反義詞、構詞法、介詞填空、句型轉換等,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已學詞匯、擴大詞匯量、提高運用不同詞匯以及不同修辭手段的能力,能夠加強詞匯和表達方式的擴充、詞匯和句法知識的補充和系統化。同時,該教材也十分注重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培養,對聽說讀寫譯都有多樣的豐富的相應訓練。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這些材料,進行多樣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將這些英語基本技能的訓練合理的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才能夠有效扎實的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應用型人才強調的是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主體性。基礎英語課程最早以語法教學為中心,隨著國內外教學法研究的不斷深入,在新的語言習得理論的指導下,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法等新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實現了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這些都強化了語言的實際應用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本質。使得學生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了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在基礎英語的課堂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優化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型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
1.每日報告(Daily Presentation)
在每次課開始之前都請一位學生做5分鐘左右的報告。報告的內容是學生自主選取一個主題,進行介紹、分析和探討,并在最后提出自己的見解。主題的內容不限,可以涵蓋政治、經濟、文學、文化以及社會熱點等各個方面。做報告的學生需要在課前進行精心的準備,課堂上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展示時,需要用英語進行,也可以引導全班同學對話題進行深入的討論。通過準備這項任務,比如搜集、整合資料,學生可以有效地培養自己的學習技能,并且在實施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為全班同學提供知識的積累,拓寬大家的知識面。
2.文化輸入(Culture Input)
基礎英語課本所選用的文章通常是集語言、文學、文化背景知識于一體。基礎英語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及表達方式,也應讓他們獲得新的內容、新的知識、新的精神與思想,特別是了解和掌握與本國國情不一致的他國事物、現象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和完善學生的語言素質特別是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在基礎英語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文化的輸入。以《現代大學英語》第三冊為例,Unit 2 HowReading Changed My Life中出現了大量的文學名著,Unit 3 ADill Pickle中所涉及到的20世紀初期的feminist movement,Unit8 In Mv Dav中的generation gap主題,Unit 9 Clobalization's DualPower中的globalization主題,以及Unit 10 The Civil War中的美國內戰主題。教師可以把這些話題布置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查詢與整合,然后每組派代表在課堂上進行陳述、討論。既可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提高他們團隊合作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得他們獲得新的知識、精神與思想,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
3.課堂活動(Class Activities)endprint
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深入的欣賞、理解課文,課堂活動應該多種多樣。最常用的形式有提問、小組討論、辯論、角色扮演、復述課文、采訪以及演講等。以《現代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 3課文A Dill Pickle為例,由于其是通過一對昔日的戀人的重逢,但依舊分道揚鑣的故事,反映20世紀初期西方國家的女性解放思潮,教師就可以在課堂講解時,采用討論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閱讀這個故事,討論其所反映出的深層次的思想。并且在講解完畢后,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扮演課文中的一對戀人,體會當事人的心理活動;還可以請學生對課文進行復述,對整篇文章進行綜合把握;同時,還可以進行采訪,由學生扮演愛情專家,對一對戀人分別進行采訪,診斷出他們之間感情的問題所在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對課文有著深入的理解,又能夠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創新精神。
4.提升閱讀能力(Reading Ahility)
傳統的基礎英語教學只限于對單詞、句子的練習與理解,這樣對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基礎英語的講授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理解,而不是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文章的一點一線上面。這樣才能夠克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read word bv word(逐字讀),read sentence by sentence(逐句讀)、視野十分狹窄的弊端,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培養快而準的捕捉信息以及概況中心思想的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語篇水平上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文章的總體人手,然后再研究段落,找出各段的主題句或歸納其中心,再分析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銜接、深層次意義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還需要從寫作手法、修辭等方面對文章進行賞析。
(三)加強第二課堂建設
第二課堂是基礎英語課程的課后延伸。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只依賴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積極拓展以各種實踐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為主的第二課堂,服務于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開展的英文歌曲演唱大賽,英文電影配音比賽,英語廣播臺的建設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環境。通過英文演講比賽、辯論賽以及戲劇表演比賽等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還提升了他們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
結語
基礎英語課程作為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核心課程,我們應該優化其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拓展第二課堂,使基礎英語教學服務于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本研究,筆者也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英語專業教師去全方位的探究專業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培養英語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盧貞媛.課程教學如何實現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J].大眾科技,2011(10):192-193,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