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媛
摘要:分析了中小投資者的弱勢地位,并就國內證券市場中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主要表現以及中小投資者利益容易受到侵犯的原因,基于證監會、證券交易所、投資者自身等視角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證監會證券交易所
中國證券市場上一直存在大股東和莊家欺詐和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現象。中小投資者是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于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降低金融市場風險,培育直接融資市場,優化資金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一、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必要性
(一)對中小投資者的界定。證券市場的中小投資者是指相對于機構法人投資主體,一般以擁有的資金量來衡量,如普通投資公眾。截至2011年底,我國投資者期末股票賬戶總數為1.65億戶,其中個人A股賬戶1.62億戶,占比高達98.18%。在全部6685.74萬戶持倉賬戶中,持倉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賬戶達4868.11萬戶,占比72.81%,龐大的中小投資者構成了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群體的基本結構。
(二)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必要性。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的不充分會滋生股市泡沫化和金融危機。而衍生的操縱行為會破壞市場運行機制、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市場聲譽,進而會導致證券市場應有的,如對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等功能喪失或者徹底崩潰,甚至有可能引發國家經濟危機,給社會經濟生活造成劫難。
二、國內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現狀
(一)大股東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侵犯。由于大、小股東之間利益目標不一致,公司常出現大股東挪用、侵占、濫用資金,利用注冊關聯公司轉移公司財產,粉飾財務報表,不按照招股計劃書投資等情況,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
(二)莊家坐莊操縱市場,欺騙中小投資者。一方面,莊家憑借資金、技術、信息渠道的優勢,運作大量資金控制股價,制造股價上漲預期,誘引盲目的散戶跟進,從而賺取差價;另一方面,莊家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先于投資者提前買入預期上漲股票賣出預計下跌的資產,達到賺錢的目的。
三、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原因分析
(一)股權結構過于集中。我國國有企業占有較大比重,股權相對集中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根據巨靈金融數據庫統計,我國上市公司全體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均值為53%左右,國有企業控制的上市公司全體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為55%。
(二)信息披露程度低。具體表現為上市公司資格審查環節透明度低、證券監督官員權力尋租、劣質企業上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故意隱瞞重要信息;粉飾財務報表、調整會計分錄、操縱利潤、轉移公司資產、關聯交易、內幕交易等情況。
(三)中介機構失職。市場上缺乏公正獨立權威的信用評級機構,不少中介機構為了爭奪客戶資源,為了短期利益,罔顧職業道德操守,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銀廣夏事件、大慶聯誼事件等均是中介機構防范機制失靈的表現。
(四)證券市場立法存在弊端,法律執行不到位。由于證券市場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與復雜性,證券立法又缺乏前瞻性,落后于市場需要,使證券立法缺少細則,難以量化。
四、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的策略
(一)基于上市公司探討其利益保護策略。1.優化股權結構。增加流通股的權重、減少行政力量對公司股權結構的控制,通過引進多元投資者,改善股權結構;分散大股東股權,弱化股權集中,形成股東之間的制約關系;減持國有股的比重,培育機構投資者;完善公司董事會內部機構,強化獨立董事在各專業委員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2.優化公司構架。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市場形成對經理人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筆者認為,為避免機構重復,可以取消獨立董事制度,聘請專業的監事,監事獨立于董事會,從立法或者其他渠道保證獨立監事工資報酬的獨立性,同時應該建立激勵制度,鼓勵監事會積極工作,同時應該賦予監事更大的權利并明確其責任和義務。
(二)基于監管視角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筆者將從資本市場的各個環節中對中小投資者的侵犯做出相應的監管建議。
1.首次發行股票環節。證券監管部門需要用科學合理的程序,使得IP0資格審查的規范化,透明化。2.定向增發新股環節。證監會可以立法要求上市公司對增發新股注入的資產性質進行取證說明;以較為合理的發行期首日價格作為定向增發股價的基準日價格,并分析股價變動異常的原因;定期考察增發方案的執行狀況。3.交易環節。證券監管機構或者立法部門應該盡快成立《投資者保護法》并制定嚴格的會計審查制度,同時加強利益博弈參與人的參與、監督,強化高管行為約束力。4.中介服務環節。進行針對市場中介機構的立法工作,規范市場中介機構之間的競爭行為。充分利用市場5.借鑒國外經驗
(三)證券交易所對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1.中國證券交易所性質。中國兩個證券交易所成立的初衷是“雙軌制”條件下為國有企業融資,帶有行政色彩是事業單位制,其管理人員具有行政級別。證券交易所直接服從證監會的領導。
2.我國證券交易所監管的特點。帶有濃重的行政色彩權力的中國資本市場,更多的是國有企業、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相互之間的博弈。而博弈策略是行政力量對比與權力尋租,往往缺乏公平的市場競爭,導致滬深證券交易所監管的動力不足、主體權力職責劃分不清、機構重疊、層次交叉、監管效率低下。
3.完善證券交易所監管制度。證券交易所應制度化其監管方式并建立從投訴到調查、取證再到裁決、上訴的聽證制度、仲裁制度以及調解制度。筆者還建議建立一套完整的會員資格審查制度,以及會員管理制度,對會員資格進行審查,防止“魔鬼交易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胡元木,上市公司治理與中小投資者保護[J].經濟管理,2006,(18):52-56
[2]徐先森,基于中小投資者的弱勢地位探討其利益保護機制的構建[J].時代金融,2012,(6):39-40
[3]李文華,基于監管視角的中小投資者保護問題研究[J].南方金融,2013,(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