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龍 徐愛霞 薛敏霞

摘 要:當今社會,高等級公路建設迅猛發展,對勘測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由于線路長、已知點少,地面通視困難等,往往影響常規測量的實施。GPS的應用,使公路的勘測手段和作業方法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文基于作者多年從事工程測量的相關經驗,以GPS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了GPS控制測量的工作原理,簡要闡述了GPS外業觀測和內業數據處理方法,說明了GPS控制測量的高效率、高質量、低強度等特點,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簽意義。
關鍵詞:GPS 控制測量 原理 閉合差 平差
中圖分類號:U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047-02
測繪工作必須遵徇“由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低級到高級”的原則,先建立控制網,再根據控制網進行碎部測量。控制網布設的優劣和施測直接影響到整個項目的進度和質量,因此控制測量就成為測量工作的關鍵。溫州雁楠公路樂清段線路長約25km,整個區段屬于山嶺重丘區,地形復雜,測量作業難度大;項目亦始,作業組就根據技術設計在整個區段布設一級GPS控制網,先后完成選點、埋石、外業觀測、成果處理等各項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人力和物力,保證了整個項目的作業進度。
1 GPS工作原理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是一個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無線電導航定位、定時多功能系統。它利用位于距地球2萬多公里高的由24顆人造衛星組成的GPS空間衛星群,來向地球不斷發射定位及時間信號。GPS系統是一種采用距離交會法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地面需要的位置P點架設GPS接收機,在某一時刻T同時接收了3顆(A、B、C)以上的GPS衛星所發出的導航電文,通過一系列的數據處理和計算求得該時刻GPS接收機至GPS衛星的距離SAP、SBP、SBP,同樣通過接收衛星星歷可獲得該時刻這些衛星在空間的位置(三維坐標)。計算P點三維坐標(XP、YP、ZP)的數學公式為:
SAP2=[(XP-XA)2+(YP-YA)2+(ZP-ZA)2]
SBP2=[(XP-XB)2+(YP-YB)2+(ZP-ZB)2]
SCP2=[(XP-XC)2+(YP-YC)2+(ZP-ZC)2]
式中(XA、YA、ZA),(XB、YB、ZB),(XC、YC、ZC),分別為衛星A、B、C在時刻T的空間直角坐標。在GPS測量中通常采用兩類坐標系統,一類是空間固定的坐標系統,另一類是與地球體相固聯的坐標系統,稱地固坐標系統,我們在工程控制測量中常用地固坐標系統。如:WGS-84世界大地坐標系和1980年西安大地坐標系以及1954北京坐標系。在實際使用中需要根據坐標系統間的轉換參數進行坐標系統的變換,來求出所使用的坐標系統的坐標。
2 GPS測量的特點
相對常規測量方法,GPS測量具有諸多優點:首先測站之間無需通視,測站上空只需開闊,選點靈活方便;其次定位精度高,觀測時間短,同時提供三維坐標,其高程精度已可以滿足四等水準要求;另外GPS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全天候作業,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連續進行,一般不受天氣影響。
3 GPS選點和埋石
項目亦始,作業組在1:10 000線狀地形圖上預先標注預選的一級GPS點,然后到現場勘查,確定控制點滿足條件后進行埋設,點間距離一般≤1.5km,≥0.5km,平均邊長約1km為保證觀測質量,作業組嚴格按以下標準選點埋石。
點位均選在土質堅實、穩固可靠,利于長期保存的地方,同時方便儀器安置和安全操作,利于加密和擴展,每個控制點至少有一個通視方向。
點位選在視野開闊的地方,視場內盡量避免高度角>15°的成片障礙物;點位附近避免有強烈干擾接收衛星信號的物體,距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微波站等)200m以上,距離高壓輸電線50m以上;
為方便線路勘測和施工放樣,點位距離線路中心線一般≥50m,且≤300m,同時盡量選擇在交通方便位置,利于點位尋找和后續使用。
點位選定后,按規格埋設標石,標石表面有點名和施測單位名稱。所有GPS點在埋石時均設置明顯的指向標志,并現場繪制交通路線略圖,填寫點之記。
4 GPS網形布設
GPS控制網對點位圖形結構沒有太多限制,對點位之間的通視條件也沒有嚴格要求,控制點的位置是彼此獨立直接測定的。
GPS網布設應由一個或若干個獨立網構成,可采用點聯式、邊聯式、網連式以及混連式布設,本網采用點聯式。
布設網形時應考慮測區周邊已有控制點的分布情況,原則上聯測不少于4個高等級GPS控制點,并使其均勻分布。
5 GPS施測
此次施測范圍為25km,共布設一級GPS點28個,聯測測區周邊的3個高等級GPS點作為本網起算點。
測量過程中使用3臺雙頻GPS接收機(中海達HD6000)進行靜態觀測。3臺儀器均按要求進行年檢,且年檢合格;同步觀測平均時間均>45min,實際觀測時有效觀測衛星數大都保持6~8顆,衛星高度角>15°,數據采樣間隔為15s。
觀測人員嚴格按照GPS接收機操作手冊的規定進行觀測作業,在現場按規定作業順序填寫觀測手簿,天線安置的對中誤差≤2mm,每時段觀測均在測前、測后分別量取天線高,天線高量取精確至1mm,兩次天線高差值均≤3mm后,取平均值作為天線高;觀測時嚴防人員和其它物體觸動天線或遮擋信號;接收機開始記錄數據后,隨時注意衛星信號和信息存諸情況,一旦出現異常,隨時進行調整,必要時及時通知其它接收機調整觀測計劃。所有遷站工作經檢查所有規定作業項目全部完成,且記錄完整無誤后進行。
6 GPS數據處理
GPS網數據處理分為基線解算和網平差兩個階段,采用隨機軟件完。經基線解算、質量檢核、外業重測和網平差后,最后得到GPS控制點的三維坐標。
6.1 剔除不合格的基線
通過設置衛星高度角,采樣間隔、有效歷元等參數對基線進行優化。GPS外業觀測的全部數據均經過過同步環閉合差、異步環閉合差和復測基線檢核,然后舍棄不合格基線。當觀測數據不能滿足檢核要求時,對成果進行全分析,舍棄不合格基線。
同步環各坐標分量閉合差及環線全長閉合差應滿足:
WX≤σ,WY≤σ,
WZ≤σ,W≤σ
異步環各坐標分量閉合差及環線全長閉合差應滿足
WX≤2σ,WY≤2σ,
WZ≤2σ, W≤2σ
復測基線長度較差應滿足:
△d≤2σ。
6.2 無約束平差
在有效基線中提取必要的基線組成異步環(邊數不超過6條),運用隨機軟件進行異步環解算進一步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線觀測量。即在WGS84坐標系中進行無約束平差,平差時無任何已知點參與,其基線向量的改正數(VX,VY,VZ)絕對值應滿足VX≤3σ,VY≤3σ,VZ≤3σ。
經過無約束平差解算,各個異步環的基線向量改正數均小于限差3σ,其中誤差最大的基線,其改正數VX=0.019 3m,VY=-0.027 2m,VZ=0.0279m,均<3σ=0.067 1m。
6.3 約束平差
當確認三維約束平差有效時,最后在北京54坐標系中進行二維約束平差,輸入已知點的平面直角坐標,在平差中首先將一個已知點作為待定點進行處理,平差后用該點已知坐標與平差后坐標進行對比,X方向最大差值為0.005m,Y方向最大差值為0.006m,說明已知點之間網形兼容性較好。在確認平差結果可靠后,將該點作為已知點參與二維約束平差。在處理結果中,最弱邊相對中誤差<1/20000。
7 結語
GPS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控制測量方面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由于山區控制網的特殊性,實際工作中應注意:GPS觀測數據質量的好壞與觀測條件有很大的關系,選點時應盡量選擇開闊地段,避免遮擋;GPS控制網邊長較短時基線相對精度較低,當精度要求較高時,應避免短邊,同時為了確保控制成果的可靠性,要按一定的頻率對控制網進行復測。
參考文獻
[1]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S].
[2] 徐紹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3] 蘇志華,周春柏,劉晚霞.工程測量中GPS控制測量平面與高程精度分析[J].測繪通報,2012(3):56-58,62.
[4] 苗新毅.GPS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山西建筑,2013(28):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