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蘇萍
摘 要:很多高校屬于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很多學校的支出經費都來自國家教育經費的撥款。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不斷的擴招,導致很多高校嚴重缺乏辦學經費,令很多高校的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管理仍處在中低等水平,資源閑置得不到合理運用也是常見的管理問題。該文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出發,從體育館的日常管理模式、無形資產管理以及提高管理員素質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為以后的體育場館的管理提供如下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校 體育場館 管理 成本效益
中圖分類號:G8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151-01
體育館是高校基礎教學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經濟不斷的發展,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作為硬件設施的體育館的建設和管理也取得很大進步。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很多管理經常出現短缺,導致高校體育館的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也日益明顯,對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發展形成很大制約,因此該文就該問題做出如下分析。
1 高校體育館的成本解析
1.1 高校體育館的成本內涵
高校體育館的成本包括了體育館從設計初期到建成使用這個階段所支出的費用與投入,主要由以下幾個支出組成:①建館前期的設計費用、決策成本等。②建管中期的材料采購費用,工人的勞務費用,土地的征用費等。③體育館建成后支付給工作人員的薪酬、設備的維護保養費以及保持體育館每日正常運營的支出。通常初期和中期的成本費用都有一套統一的核算標準,成本相對固定,而后期成本則會因為人為的管理因素發生很多變化。
1.2 高校體育館支付成本的來源
高校體育館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地方財政提供的教育經費的撥款,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撥款經費開始顯得有限,于是高校自身也要承擔部分的建造費用,高校也可以通過向社會組織籌款的形式募集到建造款項。
2 高校體育館效益的解析
2.1 高校體育館效益的內涵
效益的基本涵義是收益和效果,高校體育館具有怎樣的效益取決于體育館的作用及用途,目前大多數高校的體育館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和訓練,舉辦室外活動及體育競賽等,對大學生的身體起到鍛煉作用,為社會培養具有健康體魄的高素質人才。由此可知,我們可以將高校體育館的效益定義為高校體育為服務對象所帶來的效果和利益。
2.2 高校體育館效益的劃分
根據高校體育館作用類型,可將高校體育館的效益分成兩大類,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指的是高校體育館通過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上的利益。②社會效益指的是體育館提供服務,但其目的是為了進行教育,該過程無法直接獲取經濟利益。也可以根據時間將高校的利益劃分為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在高校決定了體育館的效益類型的同時也決定了經營性質。
3 高校體育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3.1 投資渠道單一,資金匱乏
國家很多高校體育館管理存在這樣的問題,投資結構相對單一,很少有社會資金參與。令高校很難有充足的資金來滿足體育館日常維護的工作,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館的投資水平仍處于中等低下的水平。據統計在2011-2012年,美國的體育預算有45.2%用于體育館的日常維護和基礎建設中,日本社會公共組織的投資占34%,而我國的不足20%,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我國高校體育館的價值發揮。
3.2 資源的利用不高
由于經費的匱乏,日常的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約,有很多體育館聘用的工作人員都是臨時工或兼職工,他們往往缺乏專業的體育知識,不能對體育館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造成了大量資源的閑置,同時他們也缺乏對體育館的維護和保養意識,無法對體育館進行專業的護理和保養,縮短了體育館的使用壽命,造成體育館資源浪費。
4 效益視野下高校體育館的觀測策略
4.1 轉變陳舊的管理模式
長久以來,人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體育一直被當成一種純公益性的事業,只講投入不講產出。對此學校需要打破陳舊的觀念,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充分挖掘體育館的經濟潛能,在不影響教學的基礎上展開對外經營,要積極的處理好教學和對外經營的關系,從經濟角度出發,向社會開放,提高體育館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對管理員采取激勵措施,調動管理員的積極性,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4.2 提倡高校直接管理
由于高校的管理工作復雜,很多高校將體育館的管理委托第三方管理人進行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時也令管理流程復雜化,該研究者認為高校直接管理體育館有如下幾點優勢:①減少代理環節,降低成本。②校方比委托人更加清楚學校的基本情況,可結合學校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目標,提高管理效率。③高校對體育進行直接管理,可以有效的防止經營收入卷入第三方,令體育館的資產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④高校之間管理可以將教育對象與消費群體相統一,既能為社會提供體育服務也能獲取相應的經濟回報,彌補體育館的日常管理費用。
4.3 充分挖掘高校體育中的無形資產
高校需要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他們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對在體育界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人物,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引入,通過名人效應開展有償的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久而久之將會形成一筆無形的體育資產。若對本身具有該類資源的學校,在日常管理中則需要充分調動知名人士主觀能動性,令其發揮優勢,并積極的與社會其他體育界的人士進行溝通與切磋,通過對體育知識不斷的學習與創新,為高校體育館的創新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
4.4 提高管理員的素質水平
高校體育館面向社會開放,就要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而體育館的服務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與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水平。因此,想要提高服務質量就要提高管理員的素質水平,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培養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溝通水平及專業知識,這樣才有利于促進體育館的良性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視角下實現對高校體育的優質管理,學校首先要明確好自己的效益目標,之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充分發掘和創造學校的自身優勢,為學校創造無形資產,有關的政府部門也要給予相應的支持,幫助高校引進社會上的投資,同時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水平,為高校體育提供優質的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文娟.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館運營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3(2):26-27.
[2] 姜武成.長沙市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績效綜合評價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大學,2013,6(7):6-7.
[3] 劉雪松,孫朝娥,李斗才,等.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四川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合理利用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9):20-23,26.
[4] 江廣金.體育產業發展背景下高校體育場館商業運營研究[J].商業時代,2014,12(3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