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夏楠

摘 要:該研究者立足建設單位角度,從宏觀(項目定位)、中層(制度約束)及微觀(日常現場管控)這三方面分析工程質量問題出現的原因。宏觀原因主要包括:自身樓盤定位-投資因素、工期因素、施工單位選擇因素;中層原因包括:合同質量問題的約定不明確、質量巡檢制度不完善、設計標準要求不高等;微觀原因體現于日常現場管控不足等。對此,該研究者提出相關措施:高質量標準投資、合理制定工期、擇優選擇施工單位、提高設計標準、合同約定質量管理要求、完善質量巡檢制度、加強現場質量管控等,以提升建筑工程質量品質。
關鍵詞:建設單位 建筑工程 質量 品質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112-02
工程質量,是指建設工程滿足相關標準規定和合同約定要求的程度,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節能與環境保護等方面所有明示和隱含的固有特性[1]。建設單位工程質量品質的優劣從質檢部門的各質檢驗收、消防驗收、綜合竣工驗收等驗收中得以體現,最終從交付給購房者后運行階段得以驗證。近年來,因質量問題引起交樓糾紛事件較多,甚至包括國內一線大型房企,尤其精裝修商品房的交付,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對購房者切身利益造成較大損害。據“315維權”調查結果顯示:購房者對質量方面的維權約占17.7%。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提高,房屋交付過程中的質量糾紛比例也會隨之提高。
1 質量問題原因分析
結合當前實際狀況,立足建設單位角度,該研究者從宏觀、中層及微觀三個層面分析工程質量問題出現的各種原因。
1.1 宏觀原因
宏觀原因體現于項目前期定位方面。
1.1.1自身樓盤定位-投資原因
國內地產公司走的開發路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樓盤自身的品質,這體現于投資方面。如龍湖地產、綠城地產走的是當地樓市品質標桿路線,他們對工程裝修質量、綠化、園藝等樓盤品質的重視程度相當高,而部位地產公司走的是“薄利多銷、快速開發、快速銷售”的路線,樓盤品質就有可能遭受忽視。
1.1.2工期原因
高質量的工程,必然需要合理的工期。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投入巨大,考慮到資金時間價值及滾動式開發需要,開發企業往往會縮短支付第一筆土地款至開盤回款的時間,從大型地產公司調查來看,該時間一般控制在4~6個月,而高層洋房的預售形象進度往往要達到1/3主體結構,明顯不合理的工期造成工程質量缺陷在所難免。另外,較多地產集團對項目公司的工程進度有嚴格的計劃運營考核,尤其是對交樓時間有嚴格限制并作為項目總經理“政績”考核標準,絕大多數地產公司會在交樓前以犧牲工程質量為代價盲目搶工。
1.1.3施工單位的選擇
大多建設單位會通過招標、議標等形式選擇施工單位。議標時往往會選擇“關系戶”,這些關系戶往往自身管理能力、技術力量非常有限,工程質量管控水平也是力不能及;招標時,建設單位大多會以最低價評標法擇取施工單位,低價中標的總包單位往往在成本方面嚴格控制,加之其層層分包,利潤抽絲剝繭,偷工減料在所難免。
1.2 中層原因
中層次原因體現于制度的約束。
1.2.1合同質量問題的約定不明確
在簽訂合同文件過程中,對施工單位常見質量問題無約定,或懲罰條款未擬定,故難以對施工單位質量問題進行有效管束。
1.2.2 區域或集團層次的巡檢制度不完善
無區域或集團層次的質量巡檢制度(小房產公司)、巡檢制度不完善,對施工單位質量管理意識難以有效提升。
1.2.3 設計標準要求不高
設計文件同樣對現場工藝、材料等做法有所規定,一些設計文件質量標準要求不高,如結構配筋、鋪貼材料等只能滿足基本的功能使用,直接影響工程實體質量。
1.3 微觀原因
微觀原因體現于日常現場管控。
建設單位的工程師質量監管同樣重要。一些建設單位現場工程師或監理員質量驗收不嚴格、督促不到位、跟進不及時,管理力度不足,造成施工單位質量意識的放松,同樣間接的造成了較多的質量問題。
綜上所述,該研究者認為,作為宏觀原因的項目定位因素應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主因,作為中層原因的制度約束因素以及作為微觀原因的日常現場管控為次因,三個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影響著項目工程質量品質。
2 提升工程質量品質的措施
2.1 高質量標準投資
項目管理必須保證三者(質量、進度、投資)結構關系的均衡性和合理性[3]。質量與投資既相關制約,又相互統一。在前期項目定位過程中,一定要將提高房屋品質融入投資理念中,確保項目投資成功的基礎上,做到過程精品,人居典范。
2.2 工期合理
合理制定工期標準,尤其是開工至交樓的工期,以及過程中諸如封頂、拆除外架、市政工程進場等中間過程的時間節點。不少大型地產公司在計劃運營中規定了相鄰關鍵節點的最低時間間歇要求,如碧桂園集團強制性條文規定:主體施工不少于5.5d/層,拆除外架至交樓的時間不少于105d,即合理確定了各個關鍵工作的時間節點,避免了后期交樓前以犧牲房屋質量進行盲目趕工。
2.3 擇優選擇施工單位
招標前對施工單位進行考察,主要考察施工單位的資質、業績、質量管控體系,尤其是對投標單位項目經理的管理能力等進行綜合評比,篩選掉不合格的施工單位。評標過程中,采取綜合評價法選取施工單位,對低于標底的施工單位不予考慮。施工單位中標后,對其分包或轉包的分部分項工程嚴格審核。
2.4 提高設計標準
設計前,建設單位與設計院充分洽談,適當提高建筑、結構、園藝、安裝等各專業圖紙的設計標準,如增大樁基入巖深度、適當增加配筋率、衛生間翻邊一次成型等。
2.5 合同約定質量管理要求
較多大型地產公司都將集團質量管控文件寫進總承包合同中,同時,懲罰細則也一一列明,后期項目現場質量管控根據合同處罰,有理有據。如某一地產公司將“防滲漏、防開裂”寫進合同中,在一定意義上有效規制了施工單位某些不合理的質量行為。
2.6 完善質量巡檢制度
實踐證明:周期性或突擊性的高層質量巡檢制度對現場工程質量問題威懾性很大。一要形成周期性的質量巡檢制度,綜合評分進行排名,形成良性競爭制度,提醒施工單位“適者生存”,質量管理不容忽視。二要針對專項質量問題進行不定期的“突擊檢查”,時刻提醒施工單位須“常抓不懈”。
周期性質量巡檢形成的綜合評分,可作為施工單位獎懲依據或年度考核依據。如制定施工單位黑名單,對于質量排名屢次靠后的拉入黑名單,在后續新項目的招投標中予以限制;對于質量排名靠前的給予獎勵,如碧桂園集團的“創優100”制度,即對于每次綜合質量評分超過83分的,給予100元/m2的獎勵,極大促進了施工單位質量管控的積極性。
2.7 加強現場質量管控
現場質量管控方法大同小異,如圖2所示。
項目現場工程師在隱蔽工程驗收或巡檢過程中,應嚴格要求。當發現現場質量問題時,采取口頭督促(重大質量問題時,須報整改方案),當口頭督促無果,可下發書面函件加大督促力度,限定時間內未整改完成時,可根據合同約定予以罰款,若質量問題頻發,應采取高層領導約談或召開質量專題會予以督促解決。
2.8 其他
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可以有效的制約施工單位,為工程建筑的優良品質提供保障[4]。建設單位要積極響應住建部推行的工程質量管理終身責任制,要求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及時簽署,能較大程度上強化相關責任人的質量管控意識。
3 結語
未來住宅產業化的發展趨勢,精裝修房屋的普及,客觀要求了建設工程質量與品質的提升。建設單位作為項目工程的統籌方,應從項目定位開始,從制度約束及現場管控方面著手:高質量標準投資、合理安排工期、擇優選擇施工單位、提高設計標準、合同約定質量管理要求、完善質量巡檢制度、加強項目現場質量管控力度,從而能切實提高工程質量品質。
參考文獻
[1] 中國建設監理協會.建筑工程質量控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1.
[2] 網易新聞.315維權調查:近九成網友遭遇過房產糾紛[DB/OL].http://cq.house.163.com/13/0314/16/8PUJ1L30020202PF.html.
[3] 成虎.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8.
[4] 麻述軍.淺談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J].電子制作,2014(1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