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銅在我國的生產生活當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也是我國當前最為緊缺的礦種之一。而后的十到二十年是中國工業化過程當中的首要的發展期。以機器,鋼鐵,石化作為焦點的重化工業和以棲身為特點的建筑業,汽車工業等將對經濟的增長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從礦產資源消費的基本規律來看,銅礦是中國重要的礦產資源,需求量也會不斷攀升,資源短缺的形勢還將不斷增強。
關鍵詞:銅礦 地質勘查 對策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116-01
我國銅礦供不應求,是以進口作為主要方法。隨著大型銅礦床的不斷呈現,西藏,滇西北,新疆等地區都是我國開辟新銅礦的新基地。我國的銅礦開發利用方式顯現向西轉移的趨向,并將用力解決銅礦石對外依存度太高的問題。想要將我國建成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就不能忽視對于銅礦的應用和對新銅礦的開辟。但是,這需要一些方法。
1 選擇找礦的方式
以斑巖銅礦為例,分為對斑巖銅的成礦帶或遠景區圈定,有潛力遠景區普查,礦化區詳查等階段。
1.1 斑巖銅礦的成礦的成礦帶
確定了需要考察的地區,就需要了解其地質內容。對有關內容進行了解;剖析、鉆研匯集到的內容,根據斑巖銅礦構成和控礦前提,圈定大概構成斑巖銅礦的有益區帶。
1.2 在有潛力遠景區普查找礦
在選定工作區之后,進一步搜集一比五萬的遙感,航測圖片,以此作為底圖,圈定色異常和火山巖,結合低密度地球化學成果,對異常進行實地檢查勘探。選出有意義的差異區,然后下一步的地面勘查。有初查,詳查兩個次序。
1.3 初查
主要有地質草測、地面磁測等。初查的目標,仍是為了縮小靶區,不停選區的進程。
1.4 詳查
詳查需要進行的工作就是對地質,物探,化探等進行勘察,然后確定投資的產出和產入的比例。
1.5 地質工作
詳查區要進行一比五千的地質測量,對地層,巖性,斷裂,礦化等進行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對火成巖,淋濾帽,蝕變帶舉行深切的鉆研。對裂隙的統計也是至關重要的。對蝕變帶等相關的內容也需要刻意的尋找。注意對異常的檢查。對裂隙的統計:對于斑巖銅礦來說,不管是成礦之前的裂隙,還是成礦之后的裂隙都是銅礦的成分,前者和原生礦有關,后者和次生礦有關系。
2 新疆礦產-土屋斑巖銅礦簡介
2.1 地質地球物理特點
土屋斑巖銅礦產于黃山斷裂帶構造帶和黃山韌性剪切帶的北側,上述構造均處于塔里木板塊和準格爾板塊的中間過渡地帶,是在石炭紀中期由構造和沉積共同作用,在兩大板塊碰撞閉合期間發生剪切形成的。
2.2 礦產地質的一些情況
土屋銅礦床含有礦母體-中酸性巖體,產于企鵝山群以安山巖和玄武巖為主要巖性的第二組和以砂巖,中酸性火山角礫巖為主要巖性的第三組分界處,兩組底層成斷層接觸。
2.3 土屋斑巖銅礦的找礦方式和有效與否
新疆地質局在一次調查當中,發現了土屋斑巖銅礦。隨著第二次的開發,地質局確定,該地區的地理優勢很明顯。于是,在第三次的開發當中,展開了一系列的物探,化探等方法。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研究,隨之發現了其余的銅化礦體。
3 銅礦勘查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
我國在地質勘查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確定地質勘查的主攻方向。首先探尋國內外的銅礦種類和其的儲存量。斑巖礦、砂頁巖礦等,都是公認的種類。這些礦藏的儲存量是很大的,在滿足需求方面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不同地域的成巖作用懸殊較大,所以,先要在不同的地帶確定礦床的種類。要確定某地區的主攻方向,還需要綜合成礦的條件,地質條件等等因素來綜合評析。不能被一些條文束縛。只有對成礦的條件確定了之后,才能繼續之后的物探,遙感等技術。同時,經濟條件也是不可忽視的。這是輔助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在某地區,除了主攻的礦種,還有可能出現其他的礦種。從而我們應當積極調整工作,使得這些資源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
第二,對成礦區進行研究,采用新理論進行指導。找礦不易,而且現在的工作已經逐漸向隱伏礦進發,所以,在對成礦區的背景進行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采用新的理論進行指導。因為任何礦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定歷史時期演變的產物。只有在對地質條件十分了解,并且不斷總結成礦的模式的情況下,再使用新的理論指導,就可以大大提高找礦的工作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經驗模型,還是理論模型,對資料的采集都是十分有利的,有利于勘測人員拓寬視野。但是,也要清楚找礦工作是深化資料的一個過程,不是終點。所以,大眾化的找礦模型很難找到,只有充分運用礦產的模型,才能取得新的成績。
第三,合理的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發現礦床和勘測技術是息息相關的。無論哪種技術方法都可以揭露出礦床的一個情況,但是都存在問題。所以,充分運用各種方法,減少其弊端,就能更好的取得找礦成績。例如,大多數的銅礦都是硫化礦,有的時候還有磁性,所以,物探的方法可以當作是最好的方法。應當了解,有的礦床不僅具有磁性,還具有電性,所以,磁性和電性兩種類型往往可以同時使用。化學法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化探可以對礦產的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對礦床的指標進行確定。物化探方法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但是傳統的方法也是基礎,不能小覷。在勘察工作當中,能不能合理采用各種技術的重點在于:(1)對勘測區域的成礦條件的了解是否到位:(2)在使用物探,化探,遙感等技術的應用方面,采用合理的組合方式來協調勘測工作;(3)地區選擇的正確與否,對勘測區的成礦條件,各種技術的應用上不斷進行綜合,從而確定最佳的勘測方式。
第四,看重物探,化探等二次利用。經驗表明,許多新的礦區的開發和老區資源的不斷擴大,都是先分析有關的資料,然后篩選信息,發現線索。資料表明,對資料的二次開發,對于提高地質勘測效率是十分重要的。當然了,對地質條件的二次利用不是老的觀點,而是尋找新的理論,新的方法,從而重新進行分析推測,否則也很難取得最佳的效果。
4 結語
勘查工作是銅礦生產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加強對于地質條件,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了解,根據勘查資料,合理設計,科學地采用現代的技術和方法,從而獲得有效的推斷成果。
參考文獻
[1]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7年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R].北京:地質出版社,2008:36-48.
[2] 李厚民,毛景文,張長青,等.滇東北峨眉山玄武巖銅礦研究[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6-10.
[3] 趙鵬大,姚華軍.信息找礦戰略與勘查百例[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6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