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合肥研究院大科學工程的獲批籌建,研究院引進大批科研人員,招生大量研究生,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廣度和深度加大,該文首先按照科研單元需求量和獲取文獻途徑進行歸類總結,其次根據近10個月的文獻收集、整理導入WOS數據庫,利用數據庫的文獻分析功能,挖掘需求文獻的規律,總結分析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根據QQ文獻服務群需求文獻數量及文獻分布分布規律,幫助科研人員做好情報檢索服務。文獻資源共享,文獻利用與獲取,網絡的發展給圖書館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圖書館工作人員利用多途徑、多渠道查找文獻的方式滿足了科研人員的即查即得的文獻需求。
關鍵詞:獲取途徑 文獻分布 規律 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200-02
隨著中國科學院合肥大科學研究中心獲批籌建,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引進了大批海外人才,同時也招收了大批的研究生助推合肥研究院的發展。大批科研人員的涌入使得文獻需求量大增,科研人員需求文獻的深度、廣度也在加大,合肥研究院圖書館目前訂購的電子資源不能滿足科研用戶的需求,為了滿足廣大科研人員對科研文獻的需求,圖書館建立了即查即得的QQ文獻服務群,本群極大方便了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與利用。該文收集了42天共提供咨詢的文獻398篇文獻作為分析對象,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科研單元的需求量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其下屬科研單元有11個,其中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和應用技術研究所是新成立的科研單元,是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單位,沒有文獻需求。科研人員比較集中的研究所是安徽光機所和等離子體所,以基礎科學為主的是固體物理所。由于安徽光機所是特殊的科研單位,科研人員的實驗室不能聯網,一些在研究院IP范圍內無法下載的文獻通過QQ文獻咨詢可以即查即得,滿足了安徽光幾所的科研人員查找文獻的需求,每天接收安徽光機所的咨詢文獻較多,從表1和圖1可以看出,安徽光機所的文獻咨詢量占總文獻量的32.16%,遠遠高于其他科研單元的需求。科研人員較多的等離子體所向QQ群尋求文獻并不多,說明等離子體所在IP段內基本可以滿足所需文獻,作為基礎研究的固體所咨詢文獻偏多,說明合肥物質研究院所訂購的文獻資源庫不能很好滿足固體所的需求,故此向QQ文獻咨詢較多。
2 查找文獻的途徑
大量科研人員的引進使得文獻的需求量激增,該研究院自己訂購的數據庫無法滿足廣大科研人員的需求,于是圖書館和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簽訂合作共享平臺,中國科技大學給我們開通了多條VPN專線,方便圖書館員利用中國科技大學的電子資源,同時還與百鏈學術搜索平臺簽了協議,有些無法查找的文獻可以向百鏈學術搜索請求傳遞文獻,還可以通過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依托中科院內、院外豐富的文獻資源和國內外圖書館高效的協作網絡為我們的科研人員和學生提供國內圖書館和國外圖書館各類文獻的查詢、獲取與傳遞服務,表2和圖2是文獻查找的途徑分布圖表。
3 科研人員需求文獻的類型
從表3可以看出,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呈多種形式,有期刊、會議文獻,也有專利、圖書(主要是電子圖書)和學位論文,不拘一格的文獻需求,反映了科研人員發散性思維方式獲取文獻將能更準確地挖掘所需要的文獻精髓。圖3能直觀地反映出文獻分布,外文期刊論文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會議文獻。因為多數專利可以免費獲取,表3中專利需求較少。
4 利用WOS對文獻需求的結果分析
在398篇文獻中去除中文文獻、電子書、專利、學位論文、早期沒有被WOS收錄的,能導入到WOS中有228篇文獻。從228篇文獻總結分析出科研人員對那些學科需求較多,主要的科研方向在哪里,從而可以很好地為合肥研究院的科研方向定位,為以后電子資源的訂購確定方向。其在WOS的分析結果如下。
4.1 排在前十的研究方向
表4所列排名前十的學科分布充分體現了合肥物質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合肥物質研究院以基礎學科為主的科研單位,主要以物理、材料科學、化學、工程、科學技術、光學、光譜學、核科學與技術、氣象學和大氣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科研單元的科研人員都不是孤立搞自己的研究,而是各科研單元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服務于合肥研究院的大科學工程。
4.2 需求文獻的來源出版物分布情況
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質量在不斷的提高,表5中列出了排名前十的期刊分布,其中NATURE子刊的文獻需求較多。由于NATURE子刊的訂購需要費用高,合肥研究院訂購NATURE子刊比較少,不能在IP地址內稽查即得NATURE子刊文獻,只有通過QQ文獻服務群請求文獻,體現了QQ文獻服務群的重要性。從表5可以看出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質量也在不斷提高,說明科研人員追求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5 結語
該文以文獻搜索為切入點探索科研人員的文獻需求問題,不僅描述了文獻獲取途徑,還總結了文獻需求分布的規律,研究分析了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文獻資源共享,文獻利用與獲取,網絡的發展給圖書館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圖書館工作人員利用多途徑、多渠道查找文獻的方式滿足了科研人員的即查即得的文獻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瑛,代恩梅.中科院研究所核心期刊保障率及相關分析[J].科技資訊,2013(3):252-253.
[2] 周春玲,曲杰.取消讀者借閱權限:高校圖書館發展趨勢[J].上海商學院,2009(3):86-88.
[3] 商頌濱.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發展趨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36):1-3.
[4] 包昌火.讓中國情報學回歸本來面目[J].情報雜志,2011(7):1.
[5] 仲明.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獻利用與需求[J]情報資料工作,2001(2):9-12.
[6] 儲荷婷.圖書館情報學界的研究方法:實踐與發展[J].交流與借鑒,2014(3):3-14.
[7] 皺永利.情報檢索研究的理性主義傳統與認知觀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1988(3):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