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何潞申



上一期片尾,我們將規范的調色流程制作成流程圖,如下。下面我們來詳細的解釋每一個環節所對應的調色模塊。
1.RAW設置
在介紹第二個模塊時曾經提到,RAW在整個工作流中處在最前端,甚至比節點窗口的輸入條還靠前。RAW的字面意思是“未經加工”,即是經數字攝影機感光單元CMOS或者CCD捕捉到的光源信號直接轉化為數字信號的原始數據。RAW同時記錄了數字攝影機產生的一些元數據(Hetadata),如ISO的設置、曝光、白平衡、色彩空間等,由于其未經處理、也未經壓縮,所以有人稱之為“原始圖像編碼數據”或“數字底片”。
如果調色線上用到了RAW格式的原素材,“調色”頁面的Camera RAW模塊就會處于活躍狀態。參照目前視頻技術的發展,RAW可以說是最具調節潛力的一種視頻格式,根據攝影機的不同,RAW可控制的參數略有差異,但大都包括色溫、色相、曝光和色彩空間等。因為是元數據,所以對RAW的調節如果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可以說是無損的,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素材的細節。
2.降噪處理、加載LUT
(1)降噪處理Remove Noise/Grain
銳化圖像需要在色彩修正之后進行,與此正好相反,如果有必要降噪,最佳的選擇就是在調色前,尤其是在Log素材有嚴重的噪訊的情況下,把降噪放在第一步效果要遠遠好于調色完成后。完整版的DaVinci Resolve降噪功能是激活的,而LITE版本降噪功能是關閉的,所以想要使用降噪功能需要購買附帶加密狗的正版軟件。當然使用LITE版也可以通過設計巧妙的節點結構實現空域降哚的效果,在后面會有詳細的案例。
降噪的尺度要把握好細節和噪訊的平衡,“大半徑,小數量”效果最佳。DaVinci Resolve10以后的軟件提供了單獨的亮度分量降噪選項,為降噪開辟了新的途徑和思路。選擇合適的通道進行降噪而不是針對整個圖像,可以在去掉噪訊的同時不至于損失過多的顏色細節,不會讓所有顏色變得平滑,圖像變得模糊。
(2)加載IUT
加載LUT的方式在DaVinci Resolve中非常靈活,考慮到大部分影片都是多種攝影機素材混編,在項目設置中設定統一的LUT并不適用,Resolve提供了節點LUT應用,包括剪輯(Clip)LUT和時間線(Track)LUT。
時間線LUT接近項目LUT設定,只作用于單條時間線。而剪輯LUT只針對于單一鏡頭,更為靈活。
3.一級調色
級調色是初級的色彩校正,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整部片子的色彩基調,通過校正整體畫面的反差、色度、色溫等,盡可能的使畫面看起來自然、協調,盡可能的保留畫面中的有效細節。判斷級調色是否到位的標準存于,有沒有保留最多的色彩信息為二級顏色調整打好底子。多年以來,一級調色遵循的規范是先進行反差的調整,然后校正色彩。
一級調色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來實現Lift/Gamma/Gain模式、Log模式、分量模式和曲線模式。四種模式各有所長,不能相互代替:Lift/Gamma/Gain模式高效,Log模式范圍可控,分量模式精準,曲線模式最具風格化,下一章將詳細闡述。
4.二級調色
二級調色指在一級調色的基礎上進行的局部光線、色彩的校正,以及應用光學濾鏡、Power Windows、風格化、FX特效、跟蹤和鏡頭穩定器等。
(1)局部光線、色彩校正指的是對局部曝光過渡或者曝光不足的畫面進行修正,或者根據需要對畫面局部進行提升/降低亮度處理,同時對局部進行色彩調整。
(2)增加光學濾鏡效果,很多電影攝影師偏愛柔焦等光學濾鏡效果,調色師也經常對數字視頻在添加類似的效果,類似柔光的濾鏡效果尤其對畫面高光部分細節有比較明顯影響。
(3)應用Power Windows,最典型的Power Window當屬暗角處理,暗角是調色師用來加強畫面主體物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但是要注意,過于強烈的暗角效果會損失較多的畫面細節。
(4)風格化處理。這一步驟對畫面產生的影響較大,與原始素材相比很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調色師根據敘事需要創造性的調整畫面色調,創造特定的氣氛和情緒。
5.模擬膠片質感
通過施加特定的LUT,畫面的暗部和高光以及曲線等參數會產生顯著變化,能賦予數字影像以某種類型的膠片質感,后面我們會詳細介紹幾種產生膠片感的LUT。
6.銳化及畫幅修正
最后一步進行銳化處理,同時可以通過Pan/Tilt/Zoom/Rotate等平移縮放對畫幅構圖進行調整。
調色過程中不恰當的步驟會導致細節的損失,以及給后續工作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過早的風格化效果和Lut加載,可能在后續工作中產生細節無法尋回的糟糕結果,所以以上的調色步驟和次序在流程上具有重要意義。第六個模塊:畫廊(GALLERY)
先解釋一下靜幀(Still),它的原意是劇照,的確我們看到的是之前調整過的鏡頭的靜幀畫面。但是Still和非線性編輯工作中的靜幀大相徑庭,靜止的畫面只是方便調色師進行識記和比較,DaVinci Resolve的靜幀里存儲了該鏡頭的所有調色節點、參數。把鏡頭的參數生成的一個個靜止畫面,于是就有了Stills。如果用非線性編輯的思維,這相當于復制了鏡頭的特效屬性。畫廊(GALLERY)頁面就是存儲和管理這些特效屬性的地方。
在調色工作中,會碰到許多相同的場景和鏡頭,尤其是電視劇更會有大量的鏡頭匹配的工作,畫廊能計這些工作變得精確而高效。從兩個地方能看到畫廊,一個是調色(COLOR)頁面左上方,另一個是單擊畫廊底部的擴展按鈕彈出的獨立窗口。在調色頁面中調色師直接生成或者調用靜幀,而在畫廊中整理靜幀并在不同的項目和數據庫之間調用。另外DaVinci Resolve附帶了一組樣式(系統白帶的一組Stills預置),雖然實用性一般,但可以給初學者帶來不少的啟發。
第七個模塊:DE LlVER輸出
當調色工作完成后,需要對影片進行渲染輸出,這項工作在導出(DELIVER)頁面完成。
規范的項目導出應該遵循雙向流程,雙向是指從非編到調色,從調色再回到非編。DaVinci Resolvell雖然意圖整合后期制作全流程,但是用戶操作習慣具有非常大的慣性,目前還都遵循非編剪輯、調色、字幕特效合成的順序。
導出界面支持的編碼格式非常豐富,從流媒體到數字電影數據包廣泛兼容,這也正是它的亮點。
附加模塊:場景探測(Split and Add into MediaPool)自動切分鏡頭。
當一條素材中包含若干鏡頭時,需要剪切成單一鏡頭才能進行調色。DaVinci Resolve提供場景自動檢測切分工具,自動找出切分點,切割后導入媒體池。
場景自動切分在程序層面是對每一幀畫面的精確比對,紫色的精度調整線是調色師干預的部分,上下調整可以準確的劃分每一個鏡頭。正確的剪切點監視器的第一個畫面區別于后兩個畫面,也就是說如果后兩個畫面不同,剪切點不準確。
2007年,蘋果公司的Color跟隨著Finl Cut ProStudio改變了電視劇的后期制作生態,以八個工作間代表從輸入、調色到輸出的整個工作流程也從此深入人心。DaVinci Resolve雖然不叫工作間,但它的模塊設計和Color異曲同工:項目管理器——項目設置——媒體—編輯——調色——輸出。經過多年“進化”它的模塊和強大節點結構創造出了最友好的用戶界面。程序的算法也不輸給目前市面的任何一家,整合非編功能后“體量”依然苗條,而且兼容越來越多的IT平臺。責編/周宇龍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