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思俊(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學教育集團 浙江 湖州 313000)
我國一直非常重視青少年身心的發展,“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青少年對國家的發展的重要意義,而我國更是多次在文件中規定學校教育要堅持“健康第一”,務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我國目前出現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趨勢,這種結果引起了國人的擔心,也讓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是我國目前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研究重點之一。在國家、社會高度重視下,我國體育教育改革不斷加深。那些政策法規、體育工作管理條例的研究與頒布,為提升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提供了理論指導。本文通過對湖州市學校學生的身體健康促進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希望找出提高青少年身體健康促進的方法。
我國很久以來的教育制度以“考試”為主,認為分數高就是成績好,這種 “應試教育”方式讓社會、學校、家庭非常重視,也影響著每一個學生。但我國國家領導人已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強調教育方式、模式的改變。但作為很多家長、學校因為社會競爭的壓力,還是依然以“成績、升學率、牌子”來認定學生的能力。家長讓孩子受教育的指導思想是考上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國家選拔人才仍然是“升學考試”。“以分數論英雄”的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讓他們形成“分數是我能力的體現”的想法。那么,在這種想法的支持下,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為了高分,經常半夜還在學習,導致經常睡眠嚴重不足,周末往返于補習班,疲于奔波,體育鍛煉成為一種奢求。那么,這三個看似很平常的舉動,導致學生體質不太好,也是健康不佳的根本原因。調查結果再一次說明,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各種減負措施在湖州市學校仍然沒有很好的貫徹執行。通過調查,我們應更深化改革教育制度,不要口號喊的響當當“我們以素質教育為主”。我們更應該拿出實際行動,拋棄以“分數論英雄的應試教育”觀念,全面去評價學校對教育的貢獻,不以分數、升學率等來評定學校的好壞,從而消除學校之間的不良競爭。從而改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外部環境,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形成自覺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

表1 影響青少年學生自身健康的主要因素統計情況 N=292人
健康的含義對很多青少年來說都非常的模糊,這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青少年認為體育鍛煉就好了就是體質健康,只要自覺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就行了。因為在調查中,大部分人只選擇了其中的一項,不能全面的將四項全選。在對學生的進一步訪談中發現,學生對健康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偏差。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他還包括了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很多方面,現在更有學者認為“道德健康”也是健康的一種狀態。但大部分學生認為,健康就是沒生病。這與真正的健康含義差別較大。這就需要我們提升學生對健康的認識,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軀體、心理、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4個方面都很健全。因此,在體育課教學中,要加強健康教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讓學生充分了解體育鍛煉與健康的關系,客觀地評價自身的健康狀況。

表2 青少年對健康含義的認知情況統計 N=292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1)心理承受能力弱:大多數青少年涉世未深,面對復雜的社會現實生活常表現的比較幼稚、天真。一旦面對現實生活的困難和挫折,往往容易出現退縮心理。多次受到挫折后容易對自身產生質疑,對未來喪失信心;(2)自私狹隘,虛榮心強:目前,由于家庭的嬌生慣養,多數學生自我意識過于強烈,凡是以自我為中心,在于同齡人交往過程中常表現為樂于攀比,自私傾向中,不能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在對待人與人之間矛盾、沖突的事情上,更缺乏寬以待人的心態;(3)缺乏毅力:當前,作為獨生子女一代,多數青少年生活在吃穿不愁的“蜜罐子”當中,但凡遇到挫折和失敗,往往缺乏知難而上,鼓足勇氣戰勝困難的恒心和毅力。結果很多事情都做的虎頭蛇尾;(4)情緒易波動,缺少自我控制力:由于缺乏社會交往和現實歷練,現在的青少年情緒極為不穩定,易受到周圍不良情緒感染,表現出極易煩躁,情商不高。

表3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現 N=292人
互聯網對當今社會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他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上網,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而青少年似乎對此更是癡迷。我國網民都集中18-35歲的青年,占比達到85.8%。每天的大量上網,體育鍛煉減少,身體素質逐年下降。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網絡,離不開手機,更多的青少年將大量的時間用于上網。這種上網熱潮,給我國的學校、教師、家長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

表4 影響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 N=292人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學校責無旁貸。學校制度、規定雖多但執行不到位,且疏于督查,造成很多學生敷衍了事。53%的青少年認為缺乏監管和引導,34%的青少年認為應該加強宣傳、組織、引導甚至強制鍛煉。在校的青少年,很多學生都認為考試及格就行,所以沒有學習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使得很多學生就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在學校雖然老師要求“每天鍛煉一小時”,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做到,甚至很多學生根本就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所以體育鍛煉在學校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

表5 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養成調查 N=292人
在對在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的調查中知道,我國現在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大學生不多,僅占大學生的25%,而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沒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占大學生的75%,75%的大學生能每天堅持鍛煉一小時,只有少數的大學生能在周末的時候參加戶外活動,僅占大學生的25%,而80%左右的大學生也認識到他們的作息時間不規律是成為他們身體素質下降的重要原因。在校大學生上課、自習的時間很少,他們的自由支配的時間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就造成了他們自由散慢,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熬夜打游戲、整天上網、不吃早餐、晚睡晚起、暴飲暴食……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此外,由于就業壓力大,大學生將絕大部分精力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各種證書的考取,身體條件對于正值青年期的學生不會引起太大的注意,因此往往將鍛煉身體看作一項浪費時間的活動。
[1]付志華.促進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實證研究(之二)[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5.
[2]李兵.高校體育課對大學生健康促進的實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孫飆.以身體活動為核心的學校“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4]楊雙燕,呂敏.高職學生健康影響因素分析及促進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