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
韋存和:中學高級教師,《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特約編輯,鹽城市名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鹽城市均衡教育先進個人。近幾年在《中學語文教學》等雜志上發(fā)表教育教學論文30多篇,發(fā)表詩歌和其他文章100多篇(首),多次獲得省市優(yōu)質(zhì)課競賽一、二等獎。現(xiàn)為大豐市實驗初級中學副校長。
陳玉劍:中學高級教師,鹽城市語文學科帶頭人,《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封面人物,“全國百佳語文教師”。在《中學語文教學》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20多篇。現(xiàn)為大豐市實驗初級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倪自穩(wěn):中學一級教師,鹽城市教學能手,鹽城市中考命題組成員,發(fā)表論文多篇。現(xiàn)為大豐市實驗初級中學教師。
同學們,八年級的語文學習已經(jīng)接近尾聲。對八(下)語文課本中的第五、六兩個單元該如何學習,大家或許還有疑問。在這里,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
一、在“梳理”中學語文
教材編者為我們安排的是以“人生體驗”和“精彩演講”為主題的兩組作品。第五單元是依據(jù)內(nèi)容的一致性串聯(lián)起來的,而第六單元則是根據(jù)體裁的同一性編寫的。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單元的內(nèi)容和體裁都極為豐富:除了直接編入單元教學的課文之外,還在“誦讀欣賞”中編入了四首古詩;寫作方面,安排了“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和“寫簡短的演講稿”兩組內(nèi)容;此外,還有兩個專題和一個“社會熱點問題研討會”的語文活動。
第五單元中,劉心武的《錯過》是一篇哲理散文,寫法空靈,語言也散發(fā)出濃濃的哲理味和盎然的詩意,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費些思量,所以,這篇課文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文言文,篇幅較長,詞語豐富,某些詞語略顯生僻,寫作方法上記敘、描寫和議論相結(jié)合,這些都是同學們學起來較為困難之處。學習時,大家可根據(jù)“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做三輪翻譯:第一輪,只看課文,心中默譯,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第二輪,結(jié)合書上注釋,畫出默譯時譯錯的地方;第三輪,結(jié)合文言字典和參考資料,完善自己第二輪的譯文,可將譯文寫出來,并想一想為什么有不足。
詩歌學習中,《有的人》第一節(jié)以及其他與魯迅相關(guān)的詩句,需要同學們仔細咀嚼品味。李商隱的兩首詩,影響都很大,但均不是隱晦朦朧的那種,不會給同學們造成太多的學習障礙。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則因為用典和內(nèi)容的多義,會造成學習的難度。建議同學們在簡要識記“向秀聞笛”和“王質(zhì)爛柯”這兩個典故的基礎上,理解其中蘊含的“親朋凋零”和“物是人非”的無限感慨。尤其是對于詩中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理解,要結(jié)合整首詩歌的意境,前后勾連,深入體味。
在梳理學習內(nèi)容的時候,同學們可能還會注意到第五單元不斷出現(xiàn)的一種寫作手法——對比,這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錯過》和《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對比作為一種論證方法,突出了作者的主要觀點,增強了議論的力量;而詩歌《有的人》中的對比則增強了畫面感,突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人生價值,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憎。
就閱讀教學而言,第六單元的演講稿無疑是重點之一,但是本單元作為初中階段唯一的演講單元,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內(nèi)容也大多明白流暢,所以,這幾篇文章不是學習的難點。
二、在“換位”中學習語文
這里說的“換位”,指的是做一回小老師,達到“我的課堂我精彩”的目的!第六單元被編者安排成“自由讀寫單元”,同學們可以和語文老師商量,由大家自己來設計教案,自己執(zhí)教。當一回老師的體驗固然很有趣,但更重要的是要從教的角度來透視課文,把握學習過程,這會讓同學們獲得更多的啟發(fā)。建議同學們先組建自己的教學團隊,這個團隊最好是由一個學習小組的全部成員組成。同時,要進行科學的分工合作,明確收集資料、主備、執(zhí)教、制作課件、記錄反饋等方面的人員。文本解讀是備課上課的第一步,不能只看參考資料,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認知與理解,最好有經(jīng)得住推敲的感悟。備課時,要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確定好教學的流程,尤其要注意課堂問題的設計,以及對同學們回答的預設,要注意把“語文的東西”(包括“有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語言品味與運用”)教給同學們。同學們可以在各自的團隊內(nèi)進行預演,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調(diào)整。在整個過程中,也要及時求得語文老師的指導和幫助。總之,“自主教學”的語文課,應該會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涯留下美好的記憶,甚至會產(chǎn)生超越學習本身的影響!
三、在“實踐”中學語文
可以安排三次語文實踐活動:
1.關(guān)于“葉”專題的實踐活動。同學們可以采集葉子,或者拿出自己珍藏的葉子,在課堂上展示;還可以進行有關(guān)葉子的科學知識的收集和交流,并把生物老師請來做嘉賓,對大家發(fā)布的有關(guān)葉子的科學知識做簡要的總結(jié)與評述;或者請音樂老師來教大家唱一首《綠葉對根的情義》;同學們再以比賽的形式,背出課本里的幾首關(guān)于葉的古詩,請語文老師講講“托物寓意”的寫作手法。在自然界的葉子與詩文世界中的“葉子”之間的溝通中,我們便實現(xiàn)了跨學科學習,這不只是知識的交接,還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與心靈感悟的融合。
2.熱點問題研討:確定熱點——收集資料(相關(guān)資料、形成背景、現(xiàn)實狀況)——形成思考(對熱點本身及其發(fā)展走向的思考、預測)——交流研討——總結(jié)反思。
3.舉辦一次演講比賽。
舉辦一次以“青春與夢想”為主題的演講會。從設計方案到具體組織,均由同學們自主進行,可以邀請語文老師和班主任擔任評委,并進行最后的現(xiàn)場點評。需要注意的是,演講要有明確的觀點和支撐觀點的生動材料,條理要清晰,語句要明白曉暢,還要真摯而充滿激情。演講時最好脫稿,語言抑揚頓挫,自然流暢,有感染力和互動性。
同學們,語文學習的天地無比廣闊,它內(nèi)容豐富,方法多樣。學會梳理,把握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換位嘗試,體會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投身實踐,品味學習的情趣與理趣。做到以上幾點,我們的語文學習之路必將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