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羅
圖大海
家教O2O,一個誘人的偽剛需
與其說在線教育市場慢熱,倒不如直接戳到它的痛處:偽剛需。因為對于便捷無甚要求,而教育質量這一高需求又無法達成的家教O2O來說,似乎自己有無存在的必要都成了應該思考的問題。

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堪稱一個大熔爐,任何一個行業似乎都能被扔進熔爐里改造一番,然后熔出一片藍海。醫療、美容、外賣、家政與洗車,甚至是做飯都有上門服務的O2O業務。這不僅是諸多創業者的生財之道,也是資本的追捧對象。當然,利潤頗高的家教行業也未能逃脫,在被投資人和創業者“看好”之后,與其相關的O2O創業項目的融資情況節節攀升。
在家教O2O領域,有業內人士統計,2013年初至2014年底,國內就已經有150多個項目獲得投資,總計投資金額超10億美元。在資本熱錢支持下,有業內人士估計,家教O2O平臺平均每月要燒至少上千萬元人民幣。而另一方面,卻是家教O2O平臺在行業遇冷,在有高額補貼時,呈現出虛假繁榮,而補貼結束后,平臺立刻陷入低活躍度的情況,面臨發展困境。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之前一直大量燒錢運行的家教O2O平臺正面臨無錢可燒,融資難的困局中,資金鏈的斷裂使一些平臺難以持續,今年年底家教O2O有可能呈現出倒閉潮。
有人曾經表示O2O對于家教市場來說或將是一次新的革命,是在新東方等培訓機構后發展時代的一次新的教育崛起機會。有人表示,雖然目前一些家教O2O平臺的燒錢速度不慢,造成的聲勢也頗為不俗。不過,現階段的家教O2O更多的還是新瓶裝舊酒的方式,與傳統的家教中介相比,除了數據歸納能力增強和線上技術的革新外,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發展是由資本在驅動,而不是教育需求。
家教O2O企業解決的兩大痛點則是信息對稱和利益分配,它能夠把教師信息、用戶評論都呈現給用戶,讓學生和家長能去選擇。這本是一個信息對稱的過程,但家教O2O平臺需要完成的第一道工序還是師資力量的儲備。有意思的是,一些家教O2O已經通過燒錢擁有了一定的師資,卻沒有生源,這不能不說是另一種尷尬。
而傳統的教育機構,恰恰在這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無論是師資力量的儲備和人脈資源堆積都是相當厚重的,此外就是生源(用戶)的長期穩定性,這也是多年積累的優勢。家教O2O平臺想靠初始的燒錢就砸出一個市場顯然相當不易。
O2O對家教行業并未改變什么,市場用戶的反饋并未像業界所預計的那樣,學生輕松找到周邊好老師、大量明星老師涌現、傳統培訓機構紛紛倒閉。相反,傳統培訓機構卻是時時傳出業績大好的消息。家教O2O更像是打著O2O幌子的一場場游戲,非但不能切中教育教學本質,而且所謂的平臺“名師”更多是靠刷單欺世盜名。
的確,教育產業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提供的是非標準化的服務。而想要把平臺的非標準化服務做好,核心就在于能否聚集一定的優秀師資。但真正的好老師是稀缺資源,除了公辦學校,目前都聚焦在傳統教育機構,O2O慣用的燒錢方式難達到拉攏老師的想法。
因此,各家教O2O平臺都面臨著找不到真正好老師的難題,更難以觸及教學本質的問題,因此并不能獲得家長學生的青睞,處境變得非常艱難。
在對在線教育行業而言,雖然投融資熱度在今年仍然延續,但在眾多項目中,僅有兩個項目走到D輪。而對大批仍處在D輪之前的在線教育公司,在接下來的資本寒冬中,如何提升內功、構建合理的盈利模式、告別燒錢,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和其他領域一樣,家教O2O出現了不少具有“革新價值”的新功能,從新功能的組合陣容來看,足以顛覆一個傳統行業。但實際上呢?
LBS定位服務。和打車、外賣一類產業類似,家教O2O使用這一功能的出發點是能快速根據地理位置達成用戶匹配。但實際上,不同于經常更換出發點或者接受點的前兩個行業,家教是相對低頻的市場,家長選定某個老師對孩子進行輔導,但卻沒有哪個家長想讓孩子把時間花在適應不同輔導老師風格身上而頻繁更換老師。而且,相比于教育質量這些硬指標,距離這種障礙,實在是可以直接忽略的考慮因素。
去中介化。此前教育O2O行業一個較大的呼聲就是“去中介化”,試圖繞開傳統培訓機構來降低用戶學習成本,去除行業暴利,幫助老師增加收入。但實際上,這是看似極好,實際上卻是換湯不換藥的游戲,其本質僅僅是將傳統的小中介換成未來的大中介,試問平臺作為老師和用戶的連接點,不收取傭金,又該如何生存呢?
名師千千萬。不論平臺大小,教育O2O平臺的對外宣傳口號大致就是“我們花錢萬億元,求得名師千千萬”。事實上,優秀教師的稀缺在線下又何嘗不是呢?從傳統的家教產業來看,“名師”大多在平時就已經業務繁忙且收費不低,且享有“名師”口碑的老師實屬罕見,多數都是請高學歷學生或者當地任課老師兼職。
所以,不管是數據化的LBS,還是資源方面的夸夸其詞,目前的家教O2O產業普遍浮夸情況嚴重。的確,從大環境來講,家教確是剛需產業,盡管其產業本身還有諸多可優化改善的地方,但也絕非是O2O能夠解決的。
小編觀點
家教O2O,實際上就是個偽命題,是創業者虛構的急需得到革新的產業。而且教學是非標準化的產品,好老師是稀缺資源,O2O慣用的手法和方式沒能切中教育教學本質,終難以支撐發展。所以這并不是O2O對家教行業的革命,更像是打著O2O幌子的一場場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