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看待90后創業者?
從2014年開始,一大批90后創業明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余佳文、馬佳佳、張天一、郭列……。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輿論熱炒后,90后創業者的一些弊端也開始浮現。前段時間,《超級課程表》創始人余佳文就一不小心成為了“負面典型”,并引發了有關90后創業是否已經出現泡沫跡象的新爭論。那么,互聯網大佬們是怎么看待90后創業的呢?


馬云
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
馬云曾在演講中說:“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80后、90后既然承擔著我們的未來,我們就要支持他們,沒有人給過我們機會,我們為什么不給他們機會?”他還說:“假如我們對他們失去信心,那么我們對未來的信心全是假的。”他在另一場演講中提到:“80后、90后的創業者正在改寫中國商業的歷史。”

馬化騰
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CEO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一封公開信中說,在90后興起的時代,騰訊要更加要去了解這群用戶的心理偏好。“經常要問下年輕的90和00后,測試一下,你的產品他們會喜歡嗎?他們的小伙伴喜歡嗎?比我們自己要看得更準。”馬化騰對年輕人的創新想法保持開放的心態,認為年輕人在走入社會后,會需要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不要好高騖遠,多找幾個伙伴協助,會比自己單槍匹馬創業要好得多。

李彥宏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李彥宏曾在南京大學與超過一萬名90后大學生面對面交流時說,現在整個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90后沒有那么多人想去當官了。這一代人有更多的機會進入企業界,進入一個真正靠自由競爭,靠市場的力量角逐能力,判斷貢獻的時代。他說,在這樣的時代,你們的創新一定會超過上一代人。所以你們很幸運,你們有很多很多機會。

雷軍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雷軍說,90后肯定沒有工作經驗,你不要說你“有工作經驗、很靠譜”,你要展示的是你90后的夢想,你們團隊的團結和動手能力。90后有90后的優勢,你不需要去證明你比80后、70后更有工作經驗,你要做的是拿到投資后一步一步兌現自己的承諾。

周鴻祎
奇虎360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周鴻祎建議,90后創業者要敢于創新,追求與眾不同,不要追逐熱門。“互聯網正在改變很多行業,誰能夠越接地氣,鉆得越深,誰就越有機會,因為這些往往是巨頭們的盲點。”

熊曉鴿
IDG資本創始合伙人
熊曉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相對于80后,90后對移動互聯網應用使用地最多。這個技術快速發展時,正好是最初一批90后在大學期間,他們的興趣、思想、價值觀和消費行為都受到移動互聯網的影響。移動互聯網領域,會出現一批年輕的創業明星。就像PC互聯網時代,出現了李彥宏、馬云和馬化騰一樣。IDG資本對90后的“偏愛”,并不僅限于口頭表達,IDG設立有“90后基金”,主要用于年輕創業者。

徐小平
新東方創始人、著名天使投資人
徐小平表示,90后都已經20多歲了,所以年齡不是判定創業者的界限,“想一想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當年創業的時候都是二十歲上下,他們都創立了偉大的事業,所以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你的模式、你的團隊做事的能力。”徐小平認為,00后、90后的消費習慣不一樣,“比如說,我的習慣是街頭一塊錢買一個煎餅果子,90后就會去雕爺牛腩,他們消費升級了。你就得滿足他們了,這個就是無窮無盡的機會。”

因為年輕,在就業與創業的問題上,90后有很充足的試錯時間。年長者對待年輕人,如果缺乏平視的心態,就不會看見自己腦袋里那些成見與誤區。要想成功,先練內功,這個道理相信很多90后都懂。90后用自己的方式去經營企業,并不一定都是刻意反傳統,都是毛躁,都是沒有責任心。而且從這些互聯網大佬的態度來看,他們也在鼓勵90后積極創業,甚至幫他們出謀劃策,傳授經驗。所以,不妨給90后們一片成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