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黑河口岸對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對俄經濟技術合作順利推進、對俄經貿發展環境日益寬松。在中俄經貿合作結構調整背景下,黑河口岸對外貿易也存在一些問題:貿易通道制約、資源類商品進出口難、對俄合作企業融資難、俄方經貿政策多變等。針對以上問題,黑河市應明確邊境自貿區、合作區、綜保區建設思路。自貿區建設應從功能定位、建區模式、區域范圍、產業構建、政策支持等方面明確構建思路;合作區建設應力主打造跨境合作平臺、構建跨境能源資源通道、延伸跨境產業鏈條;綜保區建設的項目產業定位方向是在進口方面要重點開展自俄能源資源進口加工、食品進口保稅加工、玉石進口保稅加工;在出口方面要推進重型機械零部件組裝整車出口保稅加工、打造中俄網購商品中轉交割倉庫。
[關鍵詞]黑河口岸;對外貿易;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F11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2-0030-05
[作者簡介]成榕(1981-),女,黑龍江黑河人,黑河學院經濟管理系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
[基金項目]2014年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面上項目“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結算風險防控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2542169)階段性成果;黑河學院首屆青年科研拔尖人才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黑河與俄羅斯阿州及布市的經貿合作已有百年歷史,自1983年黑河恢復與蘇聯的經貿交往以來,開創了中俄經貿合作史上“五個第一”,即第一個在全國沿邊城市恢復了邊境貿易,第一個開通了中俄邊境跨國旅游,第一個開展了中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第一個開通了中俄國際微波通訊,第一個開展了中俄兩國邊境城市的國際金融結算業務。特別是近幾年來,按照國家提升沿邊開放水平和全省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的要求,黑河與布市攜手發展、共同繁榮,打造“兩國一城”,在經濟、科技、人文等諸多領域開展了務實合作。
一、黑河口岸對外貿易發展現狀
(一)對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2014年5月末,黑河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完成2667億美元,其中對俄貿易1404億美元。對俄進出口主要產品有電力、原木、鋸材、廢鋼、煤炭、大豆、果蔬、服裝、鞋帽、塑料制品、家具、汽車和工程機械、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副產品等,其中:對俄出口地產品品種包括農副產品、木制品、汽車按鈕配件、水泥、紅磚等。目前,汽車出口和電力、大豆進口是黑河口岸進出口亮點,2012年,汽車出口6309輛,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72%和147%;大豆進口696萬噸2653萬美元,分別是2011年的5597倍和8950倍。2013年,電力進口3655億千瓦時,186億美元,同比增長45%和51%。目前,黑河市具有經營業績的對俄貿易企業達到216家,其中超億美元企業2家,超千萬美元企業14家,超百萬美元企業72家。主要有大島經貿公司、龍華電經貿公司、豐泰經貿公司、華凌經貿公司等。
(二)對俄經濟技術合作順利推進
依托區位和資源兩大優勢,黑河市重點在對俄森林采伐、建筑承包、土地種植及資源能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累計實施境外投資、對俄工程承包、勞務合作項目375項,金額416億美元,外派勞務326萬人次。阿穆爾—黑河邊境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項目投資776億元,年輸送油品500萬噸,國家發改委已經核準,2017年將實現進口。阿州別列佐夫卡水泥粉磨站項目投資16億元,年生產能力60萬噸,即將竣工投產。在俄機電營銷網絡覆蓋15個俄羅斯城市。境外農業種植由最初的小面積粗放型向大面積集約化轉變,境外農業種植面積達100萬畝以上,2010年以來,境外種植企業累計回運大豆近12萬噸。境外重點建設的阿州石化建材加工園區、金色豐收中俄農業產業示范園區以及和興物流建材加工產業園正在扎實有效推進。
(三)對俄經貿發展環境日益寬松
在服務環境上,1995年5月,農業銀行黑河分行率先在與俄阿州銀行開通了區域金融代理結算業務,目前建設、工商、中行分別與俄布市、克市等地銀行建立了直接金融代理結算業務。2003年3月,中行黑河分行與俄布市遠東外貿銀行率先在全國試點開展了本幣結算業務。在政策環境上,相繼出臺了相關促進外經貿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建立了雙邊政府高層領導定期互訪和政府年度會晤工作機制,雙方政府互設辦事機構,黑河市所屬各縣(市)區和市直20多個部門也與俄阿州對應市(區)政府和部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二、黑河口岸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貿易通道制約
黑河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一定程度影響了外經貿發展。貿易通道不暢,由于黑龍江沒有界江大橋,口岸通道作用被大大削弱,運輸瓶頸日益突出。一是地方鐵路運輸成本過高。黑河擁有240多公里的地方鐵路,其運價是國鐵的二倍,更重要的是與國鐵之間沒有聯運關系,運距長的貨物難以保證按時發運。特別是申請進關的車皮更是難上加難。二是界江運輸成本高且受季節制約。夏季水上運輸的大宗散裝貨物要經過“三裝三卸”,多次裝卸“吃掉了”大部分的利潤。冬季浮箱固冰通道運輸每車往返一次要增加過橋費1500元左右,成本過高導致運輸低價值的大宗貨物“沒賬可算”。
(二)資源類商品進出口難
目前,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獲取國外的資源和能源。但相應的一些限制政策并沒有放開,對此類商品的限制較多。如石油、化肥、糧食、電力等資源能源類商品,實行專營權和許可證配額管理,而黑河市沒有一家能夠經營這些商品的企業。
(三)對俄合作企業融資難
對俄合作項目占用資金較大,黑河市對俄合作企業大多規模小,自有資金有限,而俄方貸款利率高,令企業無力借貸。國家對“走出去”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仍較弱,對俄合作企業固定資產大部分在境外,國內沒有抵押物,境外企業在國內辦理質押手續極為繁瑣。如華富集團建材大市場項目是幾經周折才取得了中國進出口保險銀行15億元貸款。endprint
(四)俄方經貿政策多變
俄方政策多變而且針對性較強,對俄貿易優勢產品難以長期維持。黑河市與俄貿易雖然發展很快,互補性強,但俄方也出臺了很多針對我方的限制性政策。一是限制木材、廢鋼出口。過去黑河口岸曾經是木材(2007年俄方取消了布市指定報關口岸)、廢鋼(2009年增加了30%出口稅)的主要進口口岸,后來俄方針對這些商品相繼出臺了限制政策,限制這些商品的出口。二是限制汽車進口。2012年,汽車、機械成為黑河口岸的主要出口商品,而且發展勢頭良好,針對這種形勢,俄方又對中國汽車和機械實施限制政策。以中國出口到俄羅斯車輛及工程機械嚴重威脅到俄羅斯國內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為由,提高了汽車尾汽排放標準(即歐4標準),又從2012年10月1日起,對進口不符合尾汽排放標準的汽車和機械加征43萬盧布(合人民幣8萬元左右)的環保稅,提高了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造成了中國出口俄羅斯車輛及工程機械的大幅下降。三是限制大豆回運。黑河市在俄阿州從事農業合作開發企業20多家,承租、種植土地面積達100萬畝,發展勢頭良好。2012年,黑河市進口大豆696萬噸,2653萬美元;2013年,進口大豆36萬噸,1387萬美元。面對這種形勢,俄又出臺了限制性政策,準備出臺限制大豆原糧出口的政策。據悉,此項政策已經提交俄杜馬等待審議,一旦此項政策出臺,對黑河市的大豆進口是又一個沉重打擊。四是限制中方對俄合作勞務指標。俄羅斯為保護本國公民就業,對外籍勞務數量加以限制。2013年阿州取消了中國公民在農業領域勞務指標。從2014年起,阿州取消中國公民在農業領域、木材采伐和木材加工業、采礦業勞務指標,同時,縮減中國公民在建筑業和公共餐飲業勞務指標。
三、黑河邊境自貿區、合作區、綜保區建設思路
(一)自貿區建設思路
1功能定位。是(中俄)跨境合作生產加工基地,(中俄)資源能源合作重要通道,“兩國一城”模式下中俄邊境城市間全方位友好合作示范區。
2建區模式。參照國際通行經驗,黑河自貿區的建區模式為“境內關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高度開放”。區內貨物、人員流通自由化、貿易投資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適用原產地規則。
3區域范圍。經充分調研和論證,提出兩個方案。方案一:總規劃面積共計384平方公里。區域東起黑龍江邊,南到黑河市區規劃邊界,西到機場路末端,北到環城路。同時,考慮黑河貨運口岸、黑河國際機場適當區域。主要包括大黑河島087平方公里、黑河中俄國際科技產業城18平方公里、二公河產業園區31平方公里、邊境油品煉化與輸運綜合體項目輸油末站1平方公里,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國家核準區域763平方公里、五秀山產業園區18平方公里、璦琿對俄進出口加工基地6平方公里。方案二:規劃區域為目前黑河城市所有規劃區域,總規劃面積653平方公里。
4產業構建。圍繞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突出發揮比較優勢,展望未來中俄合作的趨勢,黑河自貿區將重點發展對俄能源資源進口加工、對俄出口加工、中俄文化旅游、健康生態食品四大主導產業,最終形成境內外產業園和完整產業鏈。
5政策支持。除給予黑河自由貿易區通用政策外,爭取賦予以下特殊支持政策。一是稅收政策。除對涉及國家安全、政治文宣、公共道德、檢驗檢疫、知識產權、國際公約規范、配額等重點貨物、物品實施監管外,對于其他普通貨物、物品,海關在“一線”實行便利、快捷通關備案制免稅管理。貨物在不同自貿區內、國內其他特殊監管區或境外流轉,不征收增值稅、消費稅。內地出口貨物入區,視為出口,享受退稅政策。對“二線環節”經區內加工的產品,適用原產地規則,對達到區內原產地標準的產品,出區進入內地實行免稅管理。研究探索試行稅制改革,參照俄羅斯經濟特區、香港、新加坡模式研究簡單稅制,合并稅種、降低稅率。二是貿易政策。自貿區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糧食等資源能源商品給予免許可證、配額管理。三是金融政策。允許黑河自貿區參照銀監會公布的上海自貿區內銀行業監管八項政策,支持金融業務、金融產品創新;支持中資銀行入區發展;支持區內設立非銀行金融公司、設立外資銀行;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參股中、外資金融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在區內開展離岸銀行業務;簡化準入方式,提高審批效率。支持設立黑河中俄合作發展基金。放寬在自貿區設立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準入條件。支持設立黑河自貿區人民幣自由兌換中心。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放寬外匯管理政策。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手續,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及變更登記下放至銀行辦理,實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投資金額達到一定額度的物流功能總部性企業,可以申請設立財務公司,自由調撥資金。扶持離岸金融業務發展,逐步在區內設立離岸金融中心。簡化經常項目收結匯、購付匯單證審核。實施區內居民外幣存款利率自主定價機制。四是投資政策。對入區企業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僅明確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禁止污染項目進入,放開所有其他投資領域,投資不受規模、行業、準入條件限制。放寬市場準入政策,降低入區公司設立和經營門檻。全面開放物流、倉儲、貨代、運輸等現代物流業,允許外資企業經營以中國內地為目的地和出發地的跨國多式聯運業務,相關的審批權下放到自貿區管理部門。五是財政政策。以2013年黑河海關征繳的關稅和增值稅為基數,10年內新增海關稅和增值稅全部返還給地方,用于自由貿易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2015—2020年,中央財政每年支持一部分資金作為黑河自貿區基礎設施起步建設的專項補助。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貸款的,中央財政給予貼息支持政策。區內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的,享受中央財政貼息支持政策。
(二)合作區建設思路
1基本情況。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是1992年首批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具有沿邊屬性的國家級開發區,成立以來將開展對俄合作確定為重點工作。該區占據“兩國一城”獨特的區域發展優勢,面向中俄巨大的市場,是對俄合作的重要節點,是中俄邊境線上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特殊經濟區之一。建區20多年以來,該區打造了黑河東部的新城區,基于對俄合作還構建出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基礎。近年來,經濟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隨著眾多有實力企業入駐,經國務院和省政府批準,合作區已成為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地區沿邊開發開放合作平臺、省級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省級財源建設示范區、省級重點對俄進出口加工園區和省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試點,在開展對俄合作上將發揮更加特殊的作用。endprint
2形成并實施了可以概括為“一、二、三”的總體發展思路。“一”是牢牢把握“對俄合作”方向;“二”是積極探索創新“中俄產業合作互補、跨境園區合作互動”兩條發展路徑。“三”是全力抓好“打造平臺,構建通道,延伸鏈條”三項重點工作。
(1)打造跨境合作平臺。圍繞建設產業園區搭建發展平臺。目前,合作區在境內進行四個產業園區建設,境外推動一個產業園區建設。境內園區包括:五秀山產業園區。面積18平方公里,區內以消化俄羅斯進口清潔電力為主,實現就地增值。以硅基、硼基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在東三省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二公河產業園區。面積31平方公里,區內面向俄羅斯市場重點發展機電汽車出口制造、國際物流及包裝加工、有機化工、新型材料等產業。黑河中俄國際科技產業城。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以黑龍江大橋橋頭區中方區域為核心,是黑河實施產城一體化及生態發展戰略的新城區。化工(跨境)產業園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是阿穆爾—黑河邊境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項目和中俄天然氣合作項目落地和產業擴展區域,重點培育石油與天然氣化工領域跨境深加工產業。境外產業園區:位于俄羅斯阿穆爾州別列佐夫卡鎮,總面積20平方公里,一期建設45平方公里。我方已與俄方合作伙伴就規劃、運營等達成共識,正在向俄聯邦遠東地區發展部爭取相關政策支持。
(2)構建跨境能源資源通道。即通過跨境輸變電線路、運輸管道、公鐵聯運、江海聯運等立體運輸方式,深入開展對俄電力、成品油、天然氣、煤炭等合作,爭取把黑河打造成為能源資源國際通道和加工基地。俄電進口通道,年輸電能力達到80億度,2013年進口俄電達366億度。按照俄羅斯遠東地區電力項目投資計劃,未來向中國出口將繼續擴大。將進一步完善通道建設,充分利用好俄電資源發育產業。石油進口通道,依托已經中俄兩國批準建設的阿穆爾—黑河邊境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項目,到2017年形成500萬噸俄羅斯油品經跨境輸油管道回運中國的能力,該項目是合作區發展石化產業的基礎。天然氣進口通道,即中俄東線管道天然氣合作項目的載體,中俄兩國政府已經簽署合作項目備忘錄,中石油集團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為項目實施主體,確定境內管道宏觀走向為黑河—北京—上海,入境點位于合作區北側,目前正在配套編制相關建設和發展規劃。
(3)延伸跨境產業鏈條。圍繞“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充分利用中俄兩國優惠政策,推動產業發育,境內外園區間彼此延伸,實現企業效益提升。包括:①石油化工產業鏈條。依托阿穆爾—黑河邊境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項目,于境外園區煉化的俄羅斯油品向境內石化園區延伸,為黑龍江省發展乙烯、丙烯等石化產業提供原料。②機電產品出口加工產業鏈條。依托現有對俄機電產品生產加工出口企業,針對俄羅斯市場需求,在境內園區建設專用車、農機、工程機械零部件加工廠,在境外園區建設組裝生產線,彼此銜接,形成“機電產品零件和部件生產—整車(機)總裝—維修服務和配件供應”產業鏈。③硅基新材料—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條。由境外引入俄電,為境內俄電加工區的生產要素,生產工業硅、多晶硅產品,輸送到在境外園區開展硅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加工和組裝,延長產品鏈,規避國際貿易壁壘。④新型建材產業鏈條。境內園區生產加工的水泥熟料,輸送至境外園區60萬噸水泥粉磨站,生產水泥及構件加工項目,并根據市場需求,逐步將產能擴大到百萬噸級;組織境內5萬噸新型木塑等項目,在境外開展組裝加工。
3存在問題及建議。(1)關于擴區問題。目前,在國家層面,黑河合作區管轄面積還是1992年核準的763平方公里。隨著黑河合作區加快對俄合作轉型升級,產業層次逐步向高端提升,國際區域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如果不把新的開發區域納入國家核準范圍,將使這些區域的法律地位不明確,直接影響到與俄方的對接和開放,也將使合作區管委會的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建議國家根據實際情況,將合作區已開發建設園區和規劃發展區域正式核準為管轄區域。(2)關于通道建設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沿邊開放步伐,允許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但一直以來,黑河合作區所屬轄區,尤其是各加工園區,未能享受到有關保稅政策。商務部等六部委《關于規范和促進邊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的意見》提出的“支持符合條件的邊合區按現有程序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也沒有得到落實,導致黑河的國際通道便利化功能始終不能得到完善,嚴重制約了外向型經濟發展。建議在合作區轄區設立具備保稅倉儲、加工等功能的綜合保稅區。(3)關于平臺建設問題。一是境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黑河自身財力較弱,投資境外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大企業到境外園區投資,即使有能力,出于對規避風險的考慮,也不愿意投資于土地和基礎設施。因此,境外園區在起步階段迫切需要國家扶持。另外,俄方政府對于境外園區有可能實現“三通一平”,但還需要國家高層幫助協調。二是需要國家協調俄方共同支持問題。在地方層面,黑河市政府和阿穆爾州政府全力支持境外園區建設。但由于在園區建設管理和境內外聯動等方面將有一系列制度和工作創新,需要從立法和政策方面給予放開。建議把黑河合作區境外園區有關建設事宜納入中俄兩國政府會晤框架,以共同取得兩國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并對入區的油品、光伏、專用車等大項目一并給予支持。
(三)綜合保稅區建設思路
如果黑河自由貿易區暫時不能獲得國家批準,根據黑龍江市合作發展需要,規劃研究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工作。目前,黑河市具備區位獨特、產業合作基礎堅實、符合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對俄合作往來密切等建設綜合保稅區的優勢。確定綜合保稅區區域范圍有兩個方案:一是合并中俄黑龍江公路大橋規劃區域中的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整合建設保稅港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分設港口作業、出口加工、保稅倉儲及國際中轉、商品展示4個區;二是在黑河西部二道豁洛建設保稅港區,東起廢棄的錦河農場油庫,西至黑河油庫,北臨黑龍江江,南至黑呼公路,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分設港口作業、出口加工、保稅倉儲及國際中轉3個區。下一步,黑河市將立足中俄雙子城的獨特區位條件和良好合作基礎,爭取設立保稅物流中心A型,實施點面互動、內外互動、上下互動,加強中俄跨境產業合作,努力擴大貿易規模,積極吸引境內外投資和集聚國際生產要素;爭取通過5~10年努力,形成貿易投資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管理模式,打造較為完整的保稅物流、保稅貯藏、保稅加工、保稅展示等產業鏈,建設成對俄特色鮮明、跨境互補聯動、競爭能力強勁的保稅物流園區。同時,保稅區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充分利用俄羅斯資源進口原endprint
的資源能源開發,建設精深加工和吃配項目,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壯大對俄能源資源加工業。
(2)食品進口保稅加工。黑河對岸的阿穆爾州是“遠東糧倉”,食品加工業是阿穆爾州首府——布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國內對俄羅斯非轉基因、綠色有機食品需求逐年增加,預計未來5~10年進口量可達5000噸左右。如能在黑河設立以俄羅斯非轉基因、綠色有機食品為原料的加工基地,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每年市場銷量可達5萬噸左右,且增長潛力巨大。黑河可以進口俄羅斯小麥、大豆、牛奶和漿果,引進國內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集成、開發、推廣有機食品生產技術,進行分裝、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再銷往國內外市場,發展食品保稅加工。
(3)玉石進口保稅加工。俄羅斯玉石儲量占世界總量的80%、寶石儲量占30%、鉆石儲量占27%,主要分布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目前,黑河每年俄羅斯玉石交易量70~80噸,交易額約25億元。正在推進中俄寶石城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可引入1000家經銷企業和加工企業入駐,年實現毛料和成品銷售總額100億元。
2出口方面
(1)重型機械零部件組裝整車出口保稅加工。黑河市利源達公司、順鵬公司等企業機電營銷網絡已覆蓋俄羅斯15個境外城市,2013年帶動機電產品出口近1億美元。利源達專用車制造有限公司,是國家五部委授權的出口企業,出口掛車占俄羅斯市場的20%,2013年投資建設了年產2萬輛汽車專用掛車及車廂項目。借助現有基礎,將重型機械零部件運至保稅區組裝成整車后再出口;引進機電產品經營企業,開展商品展銷中轉業務。
(2)俄羅斯網購商品中轉交割倉庫。俄羅斯網上交易通過黑龍江省中轉的商品占交易總量的70%,同時黑龍江省時尚消費在全國排名前三位,市場潛力較大,可以借助黑河獨特的地緣優勢,建設中轉交割倉庫,將其打造成中俄網購商品的物流集散中心。
(責任編輯:張彤彤)
材料,在保稅區加工后出口;引進國內先進制造企業落戶黑河,產品銷往俄羅斯。
1進口方面
(1)對俄能源資源進口加工。依托現有合作基礎,支持企業參與境外能源資源合作開發。充分挖掘對俄電力合作的潛力,擴大俄電進口規模,積極發展俄電加工產業。充分利用轄區內和俄遠東豐富的能源資源,依托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的油品儲運、云津基金和首鋼集團對俄鐵礦合作、神華集團對俄煤炭開發、中石油對俄購進天然氣等項目,打通對俄資源能源合作大通道,積極引進俄能源資源,將黑河建設成為國家重要資源能源儲備基地,滿足國內需求,并利用高新科技,統籌考慮黑河轄區內豐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