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外幣兌換市場上鈔源不足,品種不豐富是制約外幣兌換業務運營及發展的一大障礙,尤其是大額現鈔提取等待時間較長,小幣種、小面額現鈔供給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為進一步促進外幣兌換市場發展,應鼓勵境外銀聯卡及外幣電子旅支消費;加強機構合作;發展專業調鈔機構,開展跨境調鈔及境內批發業務;培養外幣現鈔專業人才,提高外鈔兌換服務水平。
[關鍵詞]外幣現鈔;兌換;小幣種
[中圖分類號]F83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2-0101-02
[作者簡介]顧玲(1982-),女,漢族,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一、我國外幣現鈔兌換管理政策
1跨境調運外幣現鈔管理政策。目前,銀行和符合條件的其他機構可以開展跨境調運外幣現鈔業務,調鈔幣種不受限制,調鈔進出境口岸城市限定在9個口岸海關。
2國內現鈔兌換管理政策。一是銀行可通過個人結售匯系統為個人辦理年度5萬美元以下的結匯和購匯;二是外幣代兌機構(以下簡稱代兌機構)可辦理境內居民個人及非居民個人用外幣和外幣旅行支票兌換人民幣的單方面兌換業務,非居民可將在外幣代兌機構兌換所得的人民幣兌回外幣,兌回金額不得超過原兌換的外幣金額;三是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以下簡稱特許機構)可通過個人結售匯系統為個人辦理當日累計等值5000美元(含)以下的外幣現鈔兌換業務。
二、外幣現鈔兌換市場供求分析
1外幣現鈔兌換需求不斷增加。隨著跨境經貿人員往來的日益頻繁,由于外幣現鈔在便捷、低成本、消費習慣等方面的優勢,其需求不斷增加,外鈔需求品種多樣化趨勢明顯。一是受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居民出境旅游、邊境貿易傾向于錢貨兩清方式結算;二是相比銀行匯款、電子旅行支票等結算方式,外幣現鈔業務無需手續費,有利于個人節省開支。
2外幣現鈔供給渠道相對固定。目前,個人兌換外鈔可通過三種渠道:一是銀行。以天津為例,轄內開展外幣現鈔兌換業務的銀行有39家,占銀行總數的63%;二是代兌機構。截至2014年6月末,天津市共有76家代兌機構辦理外幣兌換業務;三是特許機構。目前天津市有5家特許機構辦理外幣兌換業務。
3外幣現鈔交易性質及兌換銀行較為集中。統計顯示,個人結匯主要來源為贍家款、旅游;個人購匯主要用途為境外旅游、出境學習和商務考察,分別占提鈔總額的95%、2%和1%;提鈔行集中在中行、建行和工行,分別占提鈔總額的77%、5%和4%。
4外幣現鈔缺口較大,幣種較少。調查顯示,外幣現鈔來源渠道較少,導致現鈔供給不足,尤其是外幣現鈔兌換僅限于少數幣種。天津市經營外幣兌換幣種較多的機構有兩家特許機構和中國銀行天津分行。718%的銀行僅經營美、港、日、歐4種外幣,231%的銀行僅經營1至2種外幣。
5小幣種、小面額外鈔稀缺。“小幣種”一詞并非官方金融概念,通常是指G7貨幣外的其他貨幣。本文按照此概念將小幣種界定為美元、日元、歐元、英鎊和加拿大元以外的貨幣。一些機構雖掛牌經營多種外幣現鈔,但有些幣種“有價無市”,如泰株、韓元、新臺幣等幣種無法滿足需求。調查顯示,某特許機構的全國網點每月泰株缺口約為5萬美元,韓元缺口為10萬美元。從新臺幣兌換市場來看,多數銀行因沒有鈔源而無法提供新臺幣兌換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從外鈔面額來看,小額現鈔來源以客戶存入為主,外鈔小面額嚴重不足,如20元、10元、5元、1元面額的美元,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面額的歐元。
6現鈔調劑的便利性較差。配鈔銀行庫存幣種多為美元、港幣、日元、歐元,大額提鈔須提前一周預約。而小幣種調劑的限制更多,如調劑泰株每次最少1萬美元,須提前1~3周預約,面值僅能依照銀行備貨情況供給,到貨時間由配鈔行決定等。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外幣現鈔業務成本高、利潤低,銀行經營外鈔的積極性不高。銀行跨境調運外幣現鈔、境內調劑押運、庫存管理、鈔面真偽等均存在一定風險,現鈔整點清分、壓庫利息等成本較高,各行外鈔業務并非盈利項目,銀行經營外鈔業務的積極性不高。
2外幣現鈔來源單一。調查顯示,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是華北地區外幣現鈔來源行,目前天津地區外幣現鈔多來源于該行或各行總行調劑,或從個人客戶手中兌入及特許機構間調劑,但外幣金額及幣種均有限。
3購鈔成本較高,外幣現鈔兌換業務未能良性發展。一般銀行在境內調入和上繳外幣現鈔都需要費用,根據現鈔幣種、金額和銀行業務量,收取不同的手續費。而特許機構由于銀行購鈔成本較高,盈利空間被壓縮,有時在不能從客戶渠道獲得鈔源的情況下,寧可放棄一些兌換業務。個人客戶尋求低價位的外幣現鈔,催生了“地攤銀行”等非法兌換交易。
4外鈔兌換操作風險較大,加大了外幣現鈔管理難度。一是缺乏外鈔專業人員,不能及時了解外鈔流通情況,尤其對小幣種,流通少、品種多、兌換分散、識假能力弱,常常造成誤收錯鈔或不敢兌換各國新發鈔;二是銀行對代兌機構的管理培訓力度不夠,兌換服務能力不足。
四、對策建議
1鼓勵境外銀聯卡及外幣電子旅支消費。一是隨著銀聯境外渠道的增加,大部分境外ATM機都具有銀聯卡刷卡取現功能,因此可利用銀行卡取現替代傳統境內購鈔;二是外幣電子旅支攜帶安全使用方面,應加大對電子旅支的宣傳及運用。
2加強機構合作。各機構間的小幣種現鈔兌換結構存在差異,若在某些幣種需求有缺口而同業有盈余時,能互相調劑余缺,則可以滿足客戶需求,也能提高兌換服務水平。
3發展專業調鈔機構,開展跨境調鈔及境內批發業務。建議由專門機構開展外幣現鈔調運,建立外幣現鈔庫,豐富外幣現鈔幣種、面額及調劑渠道,以規模效應降低行業兌換成本。
4培養外幣現鈔專業人才,提高外鈔兌換服務水平。培養外幣現鈔兌換專業人才,掌握國內、國際相關法規政策,掌握各國現鈔流通、反假、新鈔發行等知識,提升外鈔識假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德業外幣現鈔管理:尋求更開闊的監管視野[J]中國外匯,2009(23)
[2]劉越,關亞生規范小幣種外匯現鈔業務[J]中國外匯,2011(23)
[3]王嘉驪等商業銀行小幣種業務——背景、瓶頸和對策建議[J]國際金融,2012(10)
(責任編輯:喬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