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為,陳文均,彭 倩,鄧 琴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三腺外科,重慶400010)
品管圈策略在減少護士針刺傷中的應用
劉 為,陳文均,彭 倩,鄧 琴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三腺外科,重慶400010)
目的減少針刺傷發生率,提高護士職業安全性。方法對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3月2日護士發生針刺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根據調查結果制定措施,并于2014年4月開展品管圈(QCC)活動。對2014年4月16日至9月16日護士發生針刺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與QCC活動前進行比較,分析發生針刺傷的常見原因,評價QCC活動前后QCC成員的能力素質和團隊作用。結果開展QCC活動后,醫院科室針刺傷發生率[25.0%(5/20)]低于實施前[45.0%(9/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針刺傷的常見原因為護士專業技能培訓不足、操作不規范、防范意識差、患者不配合等。結論通過QCC活動的有效開展,降低了護士在針刺過程中針刺傷發生率,增強了圈員的團隊精神,提高了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性。
護理人員,醫院; 針刺傷; 職業衛生; 品管圈
醫護人員因工作原因,經常會使用剪刀、手術刀、縫針等,在使用過程中會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尤其是利器傷,最多的是針刺傷。針刺傷是一種傷及皮膚深部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意外傷害。患者的血液及體液會接觸到受傷者傷口并接種到體內。針刺傷在臨床醫護人員中時有發生,尤其是低年資的醫護人員。由于患者患有各種疾病,包括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針刺傷后,使醫護人員的健康受到極大威脅。所以,必須不斷提高護士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的操作能力,以提高護士的職業健康[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的概念是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先進管理方法,我國稱其為質量管理小組[2],旨在充分發揮團隊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愉快的現場管理,讓圈員主動參與到品質管理活動中,是持續改善醫院醫療質量的先進管理模式[3]。目前,在醫院臨床護理中,針刺傷發生的頻率有逐年上升趨勢[4]。為從根本上避免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降低感染風險及探討有效的防護措施,本科于2014年4月成立名為“小禾圈”的QCC小組,開展了針對降低醫護人員針刺傷的QCC活動,取得預期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護士20名,其中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護士15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3名,大專生16名;護齡最長11年,最短半年。
1.2 方法
1.2.1 QCC活動具體實施方法
1.2.1.1 目標設定 將本科20名護士組建為QCC小組,取名“小禾圈”。設圈長1名,對QCC小組進行管理。QCC小組集體討論并制訂給患者注射過程的詳細流程圖,再對針刺傷類型進行現況調查,并設定QCC活動目標。
1.2.1.2 對策制訂 對圈員使用頭腦風暴法,對人、方法、環境3個方面進行分析,查出可能的原因并記錄,繪制魚骨圖。最后,對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3月2日收集到的護士發生針刺傷的數據進行分析,并進行真因驗證,按圈能力、可行性評價各個對策,制訂相應對策。
1.2.1.3 對策實施 定期進行對策實施與效果核查,若效果不好,向圈長及時反饋。對圈員尤其是低年資護士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讓圈員掌握常見通過血液、體液、排泄物途徑傳染的疾病[5-6]。加強對圈員臨床操作的規范化培訓,定期對護士進行職業安全教育及考核[7]。提升護士防護職業暴露風險意識,建立相關制度,擬定針刺傷的處理流程及完善登記報告制度[8]。
1.2.1.4 活動檢查 完善對圈員、各項目負責人及圈長的檢查制度。分項目負責人每周檢查1次,圈長不定期每周抽查。發現問題后及時反饋,在會議上討論原因,并進一步完善方案對策。
1.2.1.5 問題處理 收集檢查中遇到的問題,處理后加以總結和肯定,并建立標準。對效果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方案和未解決的問題,放入下一個循環中。
1.2.2 效果評價 對20名護士在2014年4月16日至9月16日實施QCC活動期間發生針刺傷情況與實施QCC活動前進行效果評價。
1.2.3 QCC能力評價 采用評分法對QCC成員的品管手法、團隊凝聚力、責任心、溝通協調、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行評價并繪制雷達圖。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QCC活動開展前后護士針刺環節發生針刺傷例次比較 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3月2日5個月20名護士共發生針刺傷45次,平均每個月發生9次,發生率為45.0%;2014年4月16日至9月16日5個月實施QCC活動期間護士發生針刺傷共25次,平均每月發生5次,發生率為25.0%。與開展QCC活動前比較,針刺傷發生率由45.0%降低到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QCC活動開展前后護士針刺環節發生針刺傷例次比較[n(%)]
2.2 解析目標 應用魚骨圖方法分析發生針刺傷的常見原因為護士專業技能培訓不足、操作不規范、防范意識差、患者不配合等。見圖1。

圖1 發生針刺傷常見原因魚骨圖
2.3 團隊能力 經雷達圖分析團隊能力發現,開展QCC活動后,圈員在品管手法、團隊凝聚力、責任心、溝通協調、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見圖2。

圖2 開展QCC活動前后團隊能力雷達圖
針刺傷是一種傷及皮膚深部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意外傷害。患者的血液及體液會接觸到受傷者傷口并接種到體內,從而導致醫護人員發生各種傳染性疾病。而職業暴露是指工作人員因本身職業原因導致身處一定危險中。護士職業暴露主要指感染某種疾病的隱患。護士在操作過程中針刺傷發生的概率超過80.0%,必須引起高度重視。QCC活動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效管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討QCC活動降低了護士針刺傷發生率的可能性[9]。
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QCC活動后,針刺傷發生率從45.0%降低到25.0%。這可能是由于開展QCC活動后,護士自主防范意識增強,使參與者提升了積極性,讓圈員各司其職,更好地發揮各自的特長。通過開展QCC活動,護士的職業暴露防范意識進一步提升,臨床技能也得到了較好規范。
總之,通過開展QCC活動,顯著降低了針刺傷發生率,同時提升了整個團隊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效率[10]。證明這種管理模式是一種有效的科學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科室效益,是深化質量管理的關鍵途徑。但由于樣本量較少,而且僅局限于作者所在科室,應在臨床其他科室大范圍推廣這種較好的護理管理模式。
[1]孫平秀,李建寧.臨床護士銳器傷調查及風險預防控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1):151-152.
[2]高雅琨,程敏.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發生率中的作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0,9(9):4-5.
[3]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4]金美娟,喬美珍,吳琛,等.規范化管理模式在護士職業暴露防護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9):1750-1751.
[5]馮衛,邱淑華.采血護士職業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護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3):1177-1178.
[6]童欣,楊英,陳顯春.護士職業暴露的現狀與防護措施[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11):10-12.
[7]周芳.急診科護士職業暴露的特點及防護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2,10(5):465-467.
[8]李雪琴.基層醫院護士職業暴露防護不當原因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2):1581-1582.
[9]朱麗君.護士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與防護對策分析21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365.
[10]陳捷文,孫宏玉.社區護士職業暴露安全防護現況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8):595-596.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strategy in reducing nurses′needle-stick injuries
Liu Wei,Chen Wenjun,Peng Qian,DengQin
(DepartmentofThreeGlandsSurgery,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0,China)
Objective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and to improve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of nurses.Methods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 nurses needle stick injury from October 2,2013 to March 2,2014 was performed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in April 2014.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 needle stick injury from April 16 to September 16,2014 was performed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QCC activities.The common cause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occurrence were analyzed.The capability and quality of QCC members and the team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QCC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 activities,the occurrence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the departments was 25.0%(5/20),which was lower than 45.0%(9/20)befor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mon causes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occurrence were the insufficiency of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non-standardized operation,poor prevention consciousness and patient incoordination,etc.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of nurses during the puncture process is decreased by effectively conducting the QCC activities,and the team spirit of QCC members is greatly enhanced and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of medical care workers is improved.
Nursing staff,hospital; Needlestick injuries; Occupational healt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8.009
A
1009-5519(2015)18-2749-02
2015-06-08)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13年院級科研計劃資助項目(2013-08)。
劉為(1986-),女,重慶石柱人,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及護理教學管理工作;E-mail:446756692@qq.com。
陳文均(E-mail:15563097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