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玲,戴曉寧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醫院檢驗科,新疆833200)
尿路感染病原菌336株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吳桂玲,戴曉寧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醫院檢驗科,新疆833200)
目的調查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據。方法對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尿路感染患者336株病原菌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結果33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革蘭陰性菌占71.4(240/336),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最常見43.2%(145/336);革蘭陽性菌占14.3%(48/336),以屎腸球菌(5.1%)和金黃色葡萄球菌(4.2%)最常見。主要的革蘭陰性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均為100%,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藥物及一代頭孢耐藥率大于70%,應引起注意。屎腸球菌對環丙沙星耐藥率和左氧氟沙星達94.1%,對高濃度慶大霉素耐藥率82.3%。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磺胺類藥物、慶大霉素耐藥率大于60%。結論臨床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擇治療尿路感染的抗生素,避免盲目的經驗用藥。
泌尿道感染; 細菌; 藥物耐受性; 交叉感染
尿路感染是由細菌逆行感染(真菌、支原體、原蟲等罕見)直接侵入尿路上皮組織引起[1]。無論是社區獲得還是醫院獲得,都是常見感染性疾病。在20世紀90年代僅次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占醫院內感染的第2位[2]。后者通常為插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為了了解本地區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為臨床合理選擇抗生素提供依據,作者對奎屯州醫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門診和住院尿路感染患者標本分離的336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藥敏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菌株來源 336株病原菌均為 2012年 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門診和住院尿路感染患者清潔中段尿、新插導管尿2 h內送檢標本,使用10 μL接種環分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麥康凱平板,置入35℃培養箱過夜培養。質控菌株應用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均由新疆臨檢中心提供。
1.2 方法 自然排尿標本過夜培養革蘭陰性菌大于或等于105CFU/mL或革蘭陽性菌大于或等于104CFU/mL純生長致病菌株。排除同一病人重復分離菌株。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VTTEK-32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測試儀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細菌耐藥性監測網提供的WHONET5.6軟件進行分析。
2.1 病原菌分布及構成比 33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革蘭陰性菌是最主要病原菌,共240株(71.4%),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最常見,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陰溝腸桿菌屬、產氣腸桿菌屬、弗氏檸檬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革蘭陽性菌48株(14.3%),其中以屎腸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真菌48株(14.3%)。病原菌分布詳情,見表1。

表1 33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構成(n=336)
2.2 耐藥率分析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耐藥率,見表2。主要革蘭陰性桿菌耐藥率,見表3。

表2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續表2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表3 主要革蘭陽性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根據2000年SENTRY耐藥監測網對北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統計,排列前幾位的細菌為:大腸埃希菌(47%),腸球菌屬(13%),克雷伯桿菌屬(11%),銅綠假單胞菌(8%),奇異變形(5%),腸桿菌屬(4%)以及枸櫞酸桿菌屬(3%)。趙秀英等[3]未在文中列舉出每種病原菌分離出具體株數,本院檢出遠少于其統計,但結果相差不大,略有不同。
在尿路感染患者送檢標本經培養,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埃希菌分離率最高(43.2%),女性、兒童、老年易感。大腸埃希菌的耐藥率一直在持續增長,這對臨床治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藥敏結果顯示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分離菌除奇異變形桿菌出現對碳青霉烯類藥物檢出有耐藥現象(6.3%),其余敏感率均為100%;除大腸埃希菌和奇異變形桿菌外,其余對氨芐青霉素耐藥率均為100%;大腸桿菌對氟喹諾酮類藥物及一代頭孢耐藥率大于70%,應引起注意。陰溝腸桿菌的耐藥情況比大腸埃希菌嚴重,出現多重耐藥菌株,這可能與大量使用廣譜頭孢菌素有關[4]。分離主要革蘭陰性菌對丁胺卡那、呋喃妥因、亞胺培南耐藥率較低。對于引起單純性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的大腸埃希菌,宜選藥物是呋喃妥因,可選藥物包括頭孢氨芐、頭孢拉定、復方磺胺和喹諾酮類藥物。對于引起單純性上尿路感染(如腎盂腎炎)的大腸埃希菌,宜選藥物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選藥物包括喹諾酮類藥物、第二、三代頭孢菌素[5]。值得注意的是,本結果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環丙沙星的耐藥率分別為76.6%、46.3%,必須根據細菌藥敏結果進行選擇。
革蘭陽性球菌48株,占所有病原菌的14.3%,其中屎腸球菌占所有病原菌的5.1%,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所有病原菌的4.2%。主要革蘭陽性致病菌對萬古霉素敏感率最高,尚未發現耐萬古霉素葡萄球菌株。由于不規范用藥屎腸球菌對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均達94.1%,對高濃度慶大霉素耐藥率為82.3%,對萬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性好,與相關報道一致[6],故腸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可首選呋喃妥因,建議少用萬古霉素[7]。有文獻報道腸球菌對萬古霉素耐藥情況,朱福海等[8]研究發現,萬古霉素耐藥菌株可能含有與萬古霉素耐藥基因vanA,vanB,vanC或菌株間克隆傳播導致其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磺胺類藥物、慶大霉素耐藥率大于60%。
綜上所述,臨床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擇治療尿路感染的抗生素,避免盲目的經驗用藥,對于控制耐藥菌的播散,控制醫院內感染的發生與流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1]張秀珍,朱德妹.臨床微生物檢驗問與答[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52-55.
[2]張傳領,韓立中,倪語星,等.1275株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1):1447-1449.
[3]趙秀英,胡云建.實用臨床檢驗診斷學叢書:感染性疾病[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68-74.
[4]李珍,李從榮,蔡璇,等.武漢地區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4,29(5):135-137.
[5]徐英春,王瑤.檢驗與臨床診斷細菌與細菌耐藥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27-30.
[6]朱建末,沈麗萍,樊麗芳,等.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5):563-564.
[7]徐海棠,宋克記,王希梅.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細菌培養結果及耐藥性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06,17(3):73-74.
[8]朱福海,熊自忠,孫淑娟.臨床分離腸球菌屬對萬古霉素耐藥基因的檢測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5):481-48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42
B
1009-5519(2015)20-3148-02
2015-05-30)
吳桂玲(1973-),女,廣東揭陽人,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E-mail:14999848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