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蘭,李康娟,王 玲,陳文江
(1.合川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重慶401520;2.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廣東湛江524001;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445000)
嬰幼兒肺炎患兒左側臥位吸痰術護理效果觀察
徐 蘭1,李康娟2,王 玲3,陳文江2
(1.合川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重慶401520;2.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廣東湛江524001;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445000)
目的探討嬰幼兒肺炎患者拍背后左側臥位吸痰術護理措施對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肺通氣的效果。方法將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0例肺炎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10例。觀察組拍背后采用左側臥位吸痰體位,對照組采用常規吸痰體位,觀察兩組吸痰結束后2 min內用聽診器聽診肺部痰鳴音的變化情況,并記錄吸痰時間、吸痰時嗆咳次數、窒息次數、吸痰次數及住院時間。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首次吸痰2 min后痰鳴音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平均吸痰時間、吸痰時嗆咳次數、吸痰時窒息次數、每天平均吸痰次數均減少,患兒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拍背后左側臥位吸痰術在嬰幼兒肺炎治療中對保持呼吸道通暢和改善肺通氣有明顯療效,并可減少住院時間,減輕患兒痛苦。
左側臥位; 吸痰術; 嬰幼兒肺炎; 護理措施
吸痰操作是一項常規護理操作,主要是幫助有效清除患者的氣道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正確的吸痰方法可以幫助提高排痰效果和減少氣道的損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小兒中,嬰幼兒肺炎最為常見,是一種呼吸道的炎癥性疾病,嬰幼兒的氣管和支氣管解剖特點為其管腔相對狹窄,而且右側支氣管為氣管的直接延伸,粗短且走向垂直,然而左側支氣管則從氣管的側方分出,因此,痰液等易進入右側支氣管[1]。在進行嬰幼兒肺炎患兒吸痰護理時,如果取仰臥位,患兒頭后仰,并且由于吸痰過程中采用的吸痰用具容易刺激患兒會厭部的迷走神經從而引起嬰幼兒出現反射性咳嗽或嘔吐,且極易使黏液被嬰幼兒反射性吸入氣管而阻塞氣道管腔,從而造成窒息,危及患兒生命。所以采用拍背后左側臥位吸痰。由于重力作用,會使口腔內的黏液集中到左側的頰部,從而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有效預防由于右側支氣管粗短、吸入機會多而引起并發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所以取左側臥位清理呼吸道符合解剖學原理,可有效降低吸痰相關并發癥,并在實踐中證明是可行的[2]。重慶市合川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自2012年1月以來將原來的仰臥位吸痰法改為左側臥位吸痰術,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左側臥位吸痰術總體效果比常規吸痰術要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重慶市合川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排痰不暢、并均伴咳嗽和痰鳴音的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兒年齡為1個月至3歲,均需要吸痰護理治療;所有患兒在入院時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0例。觀察組采用左側臥位吸痰術進行護理,對照組則采用常規吸痰術(仰臥位吸痰法)。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納入患者基本情況
1.2 方法 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療的基礎上行相應吸痰術,吸痰管型號為8號,負壓在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每次霧化治療后,以振動排痰5 min,約20~30 min后進行吸痰(期間勿再進食食物,避免嗆咳);觀察組患兒采用拍背后左側臥位吸痰術,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吸痰術,即患者取仰臥位且頭偏向一側進行吸痰,吸痰時動作迅速,盡量吸盡,吸痰結束后2 min內用聽診器聽診肺部痰鳴音的變化情況,并記錄吸痰時間、吸痰時嗆咳次數、吸痰時窒息次數、總吸痰次數及住院時間。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吸痰結束后2 min內用聽診器聽肺部痰鳴音:觀察組痰鳴音減小191例,對照組15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每人平均吸痰時間、每天平均吸痰次數、平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吸痰時嗆咳、窒息人數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吸痰結束后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小兒肺炎是目前威脅兒童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其中重癥肺炎是導致我國5歲以下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吸痰是防治小兒肺炎的一項重要護理措施,科學有效的吸痰護理方法可以加快患兒病情好轉,并且可以減少吸痰相關不良反應及疾病本身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3]。有文獻報道,間歇性拍背吸痰法可以促進肺炎患兒的轉歸[4],可以很好地達到排痰的目的,明顯改善患兒呼吸道通氣功能,有效地緩解了小兒肺炎的臨床癥狀。根據其解剖學結構,右側支氣管管腔較粗,走行較陡直;左側支氣管管腔細而長,走行較傾斜,異物易入右支氣管而引起并發癥。又根據呼吸系統生理解剖的特點,如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彈性組織發育差,血管豐富,易于充血,間質發育旺盛,肺泡數少,肺含氣量少,易被黏液所阻[5-6]。特別是小于或等于3歲嬰幼兒鼻腔狹小、后鼻道狹窄、鼻黏膜嬌嫩,在發生呼吸系統疾病時極易被分泌物阻塞。同時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咳嗽反射尚未完全建立,排痰功能不強,常常需要借助吸痰保持氣道的通暢。由于左側臥位,可有效地將下呼吸道的黏液及時吸出,避免因仰臥位吸痰時,易刺激迷走神經而引起反射性咳嗽、嘔吐,使口腔內的黏液反流入氣管,而導致窒息,引起肺部并發癥[7]。在對嬰幼兒肺炎患兒進行護理時應重點注意保持患兒呼吸道的通暢[8],由于嬰幼兒患者不會自主吐痰,而且黏稠的痰液也不能完全患兒被吞咽進消化道內,因此易于潴留于患兒的咽喉部,3歲以下的小兒雖然咳嗽反射能力較弱,但是在吸痰時,用不帶負壓的吸痰管適當刺激咽喉部,再輔叩背,能將氣管深處的痰液咳出,控制好負壓,及時將咳出的痰液吸凈[9],左側臥位能夠很好地避免異物反流,再吸痰過程中能自行隨著體位流出,方便操作者吸盡痰液,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改善肺通氣,減少吸痰次數跟吸痰時間,減輕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避免吸痰時嗆咳、窒息。通過作者觀察研究,發現拍背后左側臥位吸痰術在嬰幼兒肺炎治療中對保持呼吸道通暢和改善肺通氣有明顯療效,可以有效降低每人平均吸痰時間、吸痰時嗆咳次數、吸痰時窒息次數、每天平均吸痰次數,并可減少住院時間,縮短住院療程,從而減輕患兒痛苦,也是小兒肺炎護理的好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崔焱.兒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01-220.
[2]藍柳萍.左側臥位法清理新生兒呼吸道黏液的應用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9):25.
[3]郭璐,夏瓊,董萍,等.新型吸痰方法在小兒肺炎的應用效果分析[J].局部手術學雜志,2012,21(5):537-538.
[4]Rodrigues LP,Iglesias D,Nicol a FC,et al.Transplantation of mouonuelear cells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Wistarrats[J].Braz J Med Bio Res,2012,45(1):49-57.
[5]胡瑞.兩種嬰幼兒經鼻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較[J].全科護理,2013,11(7):637.
[6]李萍.兩種吸痰方法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4):82-83.
[7]孫迎芳,盧建春,龐芳娣.新生兒左側臥位吸痰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5,12(8):64-65.
[8]趙云霞.沐舒坦霧化吸入后吸痰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及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4):162-164.
[9]黃秋葵,周璇.不同吸引負壓對小兒吸痰效果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9):1078-107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57
B
1009-5519(2015)20-3176-02
2015-07-01)
徐蘭(1988-),女,重慶永川人,主要從事新生兒科相關工作;E-mail:5047157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