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立鵬
京津冀的一撇一捺
文/張立鵬
一撇
將京保石沿線打造成為健康軸,有利于發揮其區位和交通優勢,滿足華北及全國巨大的健康消費需求
眾所周知,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曾困擾中國多年,一直沒有破題。30年來,中國的改革者曾嘗試通過多種概念將京津冀緊密聯系在一起,讓這個世界罕見的“一個首都、兩個直轄市、三個行政區”共同發展。呼吁聲音回蕩三十載,現實卻不及預期。
2014年,既是“中國新一輪改革元年”,也被稱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元年”。國家層面,國務院成立高規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以及相應辦公室,組長由副總理張高麗擔任。京津冀一體化獲得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海關總署等部門,牽頭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民航運輸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指導具體工作。與此同時,京津冀三地互動提速并簽署了數十項實質性協議。
2015年,協同發展再度成為京津冀各地“兩會”的高頻詞。作為協同合作核心的北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列為第一項重點工作,這意味著繼去年中央主導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起航以來,首都北京已經主動擎起了區域協同發展的大旗,快速引領著京津冀踏上一體化的新征程。
從格局與態勢上來看,京張、京保石、京津唐秦三大方向是過去數年間及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
在此次北京市兩會上,市長王安順表示,要認真對接和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牢固樹立“三地一盤棋”的思想,推進協同發展實現良好開局,并在交通、產業、生態三大領域持續發力,取得率先突破。在具體工作中,首次提出北京要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并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結合;與津冀地區共建大學新區、高水平護理醫院和康復醫院,提高周邊地區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京張合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申辦冬奧會。
實際上,隨著上述京張、京保石、京津唐秦三大方向的區域合作越來越深入,一條嶄新的脈絡日漸清晰起來,并成為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線。那就是由京保石軸線形成的“健康軸”和由京張—京津唐秦軸線形成的“科技軸”,這兩大軸線恰如漢字筆畫中的一撇(支撐)一捺(延展),共同構成了一個“入”字,宣告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全面“入”戲。
一捺
京津軸線打通海淀、亦莊、廊坊、濱海四點一線,形成名副其實的京津科技新干線
無論是區域經濟社會還是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都需要能源資源、大健康產業的保障。北京、保定、石家莊沿線,制藥、能源、環保、材料等產業高度發達,生態休閑及醫療健康資源富集,恰是支撐京津冀城市群健康發展的根本。因此,除了做好最重要的能源、物資協同,促進整個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外,還要立足京保石方向的空間區位、資源稟賦和發展趨勢,合力構建大健康產業,為京津冀地區人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通常認為,大健康,就是緊緊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會、環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發展大健康產業,就是轉變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
京保石三地,有豐富的醫療資源、產業優勢和良好的環境資源。首都北京擁有全國最豐富、最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同時,北京市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高地。早在2010年,《北京市調整振興生物和醫藥產業實施方案》發布,把生物醫藥產業確立為“戰略產業”,提出圍繞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等基地打造成為支撐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戰略支點。石家莊是河北乃至全國醫藥產業的高地,已建成世界上重要的維生素和抗生素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阿維菌素生產基地和中國重要的現代中藥生產基地。此外,京保石緊鄰太行山,沿線人文歷史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無與倫比,是未來發展生態療養、醫藥種植、旅游休閑等大健康產業的理想天堂。
將京保石沿線打造成為健康軸,有利于發揮其區位和交通優勢,滿足華北及全國巨大的健康消費需求。我國目前已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發展大健康產業具有強大的市場需求和堅實的物質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癥以及亞健康等趨于增多。尤其在首都北京,老齡化率達到20%,預計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340萬之巨,比率和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同時,我國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人口重心位于中原地區。曾有報道指出,北京市日均有70萬外地患者來此看病,其中大部分來自河北周邊及鄰近人口大省。由此,在京保石地區布局大健康產業,既能服務于京津等特大型城市高端人群、亞健康人群及老齡化人群,也能憑借臨近全國人口中心的區位優勢和通暢便捷的交通(尤其是縱向的京廣高鐵通道)優勢,更好地服務周邊的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人口大省。同時,這也為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為城市發展減負提供抓手,又能促進河北產業結構的輕質、高端化發展。無論是前些年河北省在“環首都經濟圈”規劃中提出的建設一批環京養老與醫療產業園(包括目前涿州建設301分院),還是近期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相關部門提出的首都醫療資源將向津冀疏解,均為在京保石沿線布局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條件和支撐。
近年來,首都科技研發資源加速外溢。京津冀范圍內,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高地的中關村資源正在沿交通干線向京張、京保石、京承、京津唐秦四個方向加速擴散。其中,京張和京津唐秦方向已經突破了行政和地理限制,與津冀當地的產業體系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和對接。
京張方向,隨著北京中關村核心地區生產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河北張家口市相關產業園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首都地區為數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及高科技資源沿著京張通道一路向西北地區轉移和擴展,其中很多已經越過居庸關、八達嶺,進入河北。尤其在緊鄰北京市的懷來縣,以沙城經濟開發區和東花園懷來新興產業示范園區為重要載體,引來不少北京市的航空航天、智能電網、科技裝備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京西北地區已然成勢。其中,東花園“懷來新興產業示范園區”已經招商簽約50多家企業,幾乎全部來自北京。此外,昌平產業園中小企業協會已于近期“打包”拿下了東花園3平方公里的土地,多家昌平高新企業即將入駐,而中關村昌平園隨后啟動了懷來分園的建設。
京津唐秦方向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導軸。
京津冀東部地區,三地的產業梯度較小,區域互補性較強,發展空間較大,因此更容易實現區域合作。實際上,這一地區一直是京津冀地區科技、人才和高新產業合作的重點地區,突出表現在京津科技、人才、金融合作,津冀生態、港口、冶金產業合作,京冀在京唐港、曹妃甸的綜合合作等方面。特別是在“北京中關村—亦莊—廊坊科技谷(開發區)—天津武清區—濱海新區—唐山—秦皇島”沿線,形成了京廊津電子信息產業走廊、金融服務業合作帶、京津唐秦科技研發產業隆起帶等。
2014年4月,天津宣布將與北京中關村聯合打造具有世界創新影響力的京津創新共同體,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關村)科技創新中心和(濱海新區)產業創新中心。京津將共建武清、北辰、寶坻、東麗、濱海科技園5大創新社區,發揮中關村科研與產業的溢出效應、示范效應。5月,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正式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揭牌成立。這不僅是中關村海淀園在國內建立的首家分園,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的成立,也成為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型合作模式之一。7月,繼國家半導體技術工程化研究平臺落戶廊坊后,中國科學院能源材料應用技術綜合實驗研究平臺、過程工程科學和清潔能源與空天材料試驗研究平臺、環境能源與動力綜合研發平臺三個國家級研究平臺落戶廊坊科技谷。廊坊科技谷作為京津唐秦創新帶的重要節點,戰略支點的作用日益明顯。8月,京津簽署多項協議,將在30個重點領域深化合作,將發揮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天津現代制造中心的優勢,以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等園區為重點,共同推動雙方創新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作用,鼓勵雙方開放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中試基地、科技孵化機構等。
此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的最新版《首都經濟圈規劃》中,正式將天津濱海新區納入首都經濟圈,提出建設京津科技新干線——即西起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北京大興、通州、河北廊坊向東延伸至天津濱海新區的帶狀區域。共同打造京津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區,建成國際領先的產業技術原創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領區。京津軸線打通海淀、亦莊、廊坊、濱海四點一線,將沿線的中關村海淀園、中關村亦莊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廊坊科技谷、京津科技谷、天津未來科技城一一串聯,形成名副其實的京津科技新干線。可以預見,京津科技新干線作為京津唐秦科技軸的精華,將主導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創新發展。
京保石“健康軸”和京張—京津唐秦“科技軸”,共同構成了一個“入”字
投資北京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