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海
【摘要】目的 探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 將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3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過臨床治療,22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顯效,1例患者死亡,治療總有效率為96.8%。結論 臨床上在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治療時,以患者病情為基本依據,給予有針對性治療方案,不僅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出現幾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診治
【中圖分類號】R542.2+1 【文獻標識碼】B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指的是由病毒感染導致的彌漫性或者心肌局限性的急性炎癥病變,在臨床上表現為全身酸痛、呼吸困難、心悸、咽痛、惡心、頭暈、胸痛以及腹瀉等癥狀[1],患者發病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往往會出現諸多并發癥,比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甚至猝死。臨床研究資料表明,當人們出于勞累、細菌感染、缺氧、寒冷以及營養不良等情況時,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會嚴重下降,容易感染病毒而誘發該病。相關報道顯示,近年來,我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該病具有起病快、病情發展迅速、治愈難度大以及復發率高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3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經全面檢查確診。其中,17例患者為男性,15例患者為女性,年齡18~46歲,平均年齡為(31.2±3.6)歲,臨床表現為20例患者有心悸癥狀,12例患者呼吸困難,其中,有8例患者存在夜間憋醒、平躺困難等臨床癥狀,15例患者為陣發性胸悶,持續時間由幾分鐘至數小時不等,14例患者為陣發性胸痛,12例患者出現發熱癥狀,14例患者全身乏力,10例患者存在頭痛、頭暈癥狀,2例患者為急性發病期暈厥。入院檢查期間,少數患者伴有腹瀉、咳嗽、嘔吐以及咽痛等胃腸道和呼吸道癥狀。
1.2 方法
臨床上在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治療時,比較常用的是中西醫聯合治療法,主要包括加強心肌營養、充足休息、提高免疫力以及抗病毒治療等。中西醫聯合療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臥床休息。對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而言,在治療的過程中,至少需要臥床休息2個月,并且加強對患者的心電、吸氧監護,在飲食方面,應該盡量食用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多的食物;(2)運用門冬氨酸鉀鎂、抗生素、Vit C、丹參注射液以及能量合劑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4~6 d;(3)抗病毒聯合治療。運用干擾素200萬U對患者進行肌內注射,1次/d,同時將30 ml黃芪注射液融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1次/d;(4)增強免疫力。運用甲潑琥珀酸鈉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20 mg/次,2次/d,經過1周的治療后,逐漸縮減劑量;(5)對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臨床上可以給予貝那普利治療,5~10 mg/次,1?次/d,同時運用倍他樂克聯合治療,15~15 mg/次,2次/d;(6)如果運用上述療法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后,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安裝起搏器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上在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價時,主要依據以下三個標準:(1)痊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保持正常狀態;(2)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趨于正常;(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出現任何變化,甚至病情加重。
2 結 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治療,本組的3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顯效,1例患者死亡,治療總有效率為96.8%。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突發心力衰竭,血壓持續下降,心跳驟停,搶救無效導致死亡。同時患者住院時間7~30 d,平均住院時間為(20.1±4.5)d,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無1例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療效顯著。
3 討 論
病毒性心肌炎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多發的疾病,當前尚無特異治療方案,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感染多種病毒均可誘發心肌炎,其中比較常見的是呼吸道和腸道病毒感染,臨床上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流感病毒、埃可病毒以及柯薩奇病毒誘發的[2]。由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起病快、病情發展迅速的特點,患者在發病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往往會出現諸多并發癥,嚴重的情況下還會發展成為擴張型心肌病,明顯增加脂質的過氧化程度,從而導致肝星狀細胞的細胞以及活化因子出現明顯異常,影響患者健康。臨床上在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治療時,在早期應該大量運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明顯減輕抑制免疫與細胞毒性反應,消退炎性反應,有助于患者安全度過危險期,改善預后[3]。抗病毒治療中,在運用黃芪、干擾素等聯合治療的同時,還應該給予患者極化液、維生素C以及能量合劑等藥物治療,對游離脂肪酸的氧化和產生進行抑制,有利于葡萄糖的氧化,對心肌功能進行保護,從而提高心臟的收縮力。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的監測,防止出現意外情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22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顯效,1例患者死亡,治療總有效率為96.8%。由此可見,臨床上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一定要根據患者病情,給予有針對性治療措施,同時進一步加強臨床護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縮短治療時間、降低不良反應出現幾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英珍.王齊冰.對病毒性心肌炎診治的一些見解[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3):129.
[2] 陳雄杰.曾武濤.洪健康.參附注射液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功能的影響[J].新醫學,2003,12(12):74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