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真 彭家芹 朱華玲 陳萬平 張艷麗
【摘要】目的 研究心臟介入治療致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臨床觀察及對策,積極預防,從而降低VVRS的發生率。方法 研究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心內科共完成介入手術450例,回顧患者臨床資料,總結經驗并預防。結果 450例患者中有13例發生VVRS,經過仔細觀察和對癥處理,13例患者臨床癥狀基本緩解,康復出院。結論 及時發現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早期癥狀,合理應用藥物治療,謹慎多巴胺使用可減輕患者嘔吐癥狀,對VVRS患者自覺癥狀可減輕,利于恢復。另外,進行有效地護理干預,做好術前宣教和心理疏導,緩解緊張情緒和壓力,可有效預防VVRS的發生。
【關鍵詞】心臟介入診療 ;血管迷走神經反射;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
如今,飛速發展的心臟介入手術由于創傷小、局部麻醉、完全避免了開胸,心臟復停跳及體外循環等重大手術環節,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是目前較為先進的心臟病診療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介入手術也存在一些并發癥,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則是其中一種較為常見和危險的并發癥[1],發生率約為3%~5%[2]。如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心內科共完成介入手術450例,男性278例,女172例,男性平均年齡55歲,女性平均年齡60歲,SCA 225例,PCI 193例、射頻消融術32例。共發生13例VVRS。
1.2 手術過程
常規術前準備,手術區域消毒鋪無菌巾,1%利多卡因稀釋后局部麻醉,6~7F動脈鞘穿刺橈動脈或股動脈,肝素3000~8000V鞘內推注。根據不同的血管病變選擇不同的導引導絲、導管、球囊、支架。術畢拔出鞘管,壓迫止血并加壓包扎。
1.3 臨床表現
多發生在拔出鞘管時或拔出后出現。患者主要表現在精神意識方面、心率下降、血壓下降、大汗淋漓、頭暈頭痛和嘔吐等方面,嚴重者出現休克。
2 臨床分析
2.1 主觀感受
精神緊張、焦慮和恐懼,疼痛刺激閾值低。
2.2 血容量不足
術前體液不足,術中出汗出血均可引起。
2.3 空腔臟器的擴張和刺激
不習慣床上大小便,引發尿潴留,從而反射性的興奮迷走神經。
2.4 擴管藥物使用
使全身靜脈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使心率下降,血壓下降。
3 護理措施
3.1 心理護理
做好患者和家屬的術前術后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減少不必要擔憂,強調只需配合醫務人員治療護理工作,一旦出現不適立即告知醫生,并及時處理。另外轉移患者注意力,安靜休息,必要時藥物鎮靜。
3.2 預防血容量不足
介入治療無需空腹,手術當日清晨應進食低鹽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適量飲水,術中補充液體,術后飲水1000~2000 ml,可進食,必要時靜脈補液,可加速造影劑排出,避免損傷腎功能,也可預防血容量不足。心衰的病人補液應遵循少量多次,緩慢滴注原則,必要時監測心功能。
3.3 訓練床上大小便
防止尿潴留的措施:熱敷小腹、適當按摩、聽流水聲,必要時行導尿術。
3.4 拔管注意事項
準備好急救藥品器械處備用狀態,監測生命體征,保持靜脈通暢。拔管時動作輕柔、迅速、力度適中,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面色、神志變化,多與患者溝通,注意有無胸悶、惡心、出汗等癥狀。另外觀察穿刺處有無出血、血腫等。
3.5 急救措施
當患者一旦出現血壓下降、心率下降、出汗、嘔吐、頭暈等癥狀時,因警惕發生VVRS。遵醫囑予阿托品靜脈推注,并加快輸液速度,根據患者病情對癥處理,病情穩定可逐漸減量,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主觀感受和實時情況變化。
4 結 果
13例發生VVRS的患者均在積極有效的治療和細致護理下,合理應用藥物治療,無不良反應和嚴重并發癥發生,康復出院。
5 討 論
人體血管來自迷走神經的感覺神經末梢,參與血壓和血容量的調節,在血管受到刺激下均可發生VVRS[3],既然分析原因,提出護理措施,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降低VVRS的發生。另外,在VVRS發生早期并沒有給予多巴胺治療,僅予阿托品靜脈推注,靜脈補液,擴充血容量等對癥治療,可減少患者惡心嘔吐癥狀,避免藥物副作用給患者帶來不適,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有助于提高住院滿意率[4]。
參考文獻
[1] 馬長生,蓋魯粵.介入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430-432
[2] 邵 爽,戴 紅.我國腦卒中社區康復技術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5):479
[3] 王 蓓,徐建紅,徐 潔.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并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精進修雜志,2003,4(14):381-382
[4] 殷梅芳,劉惠珍 .心臟介入術后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觀察和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0):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