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梅


【摘要】目的 討論及分析優質護理對提高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方法 收集心血管內科2013年6月~2014年2月之間的200例患者的相關資料。隨機分組。一組采用普通護理,即為對照組。另一組采用優質護理組,即為實驗組。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通過比較發現,優質護理組患者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患者,且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優質護理在臨床上可進行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血管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43.5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quality ca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care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Methods 20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tients from June 2013 to February 2014 between. Randomization. A group of ordinary care, that i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other group of high quality care group, name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linical outcom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e. Results By comparison, high-quality patient care and clinical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care. Conclusions In clinical quality care available for the promotion and use.
【Key words】Patient satisfaction; Quality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醫療水平的提高,護理學科得到快速發展。護理工作不斷豐富,新技術、新業務不斷開展[1]。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優質護理對于維持心血管患者身心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因此,護理人員應該不斷提高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滿足病人日益提高的醫療護理需求。本文就優質護理在心血管內科的應用進行分析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2月期間治療的2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相關資料信息。男性101例。女性99例。對照組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介于18~55歲之間,中位數年齡35歲。實驗組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齡介于34~52歲之間,中位數年齡42歲。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隨機分組。一組采用普通護理,即為對照組。另一組采用優質護理組,即為實驗組。觀察兩組進行分析。
優質護理具體包括兩大方面,其中包括住院健康教育、出院健康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包括:①休息指導。②飲食指導。③用藥指導。④急救處理指導;
出院健康教育:①自我保健指導。②飲食與用藥指導。③復診指導。
1.3 統計處理
對此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總有效率比較
表1所示,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分為治愈,緩解,惡化,復發。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緩解)/總病例數x100%]。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表2所示,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發放調查問卷并計分形式調查滿意度,80~10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病例數×100%。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明顯高于實驗組8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仍然存在著對醫院及醫務人員不滿意的地方,是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 結 論
優質護理是一種體現人為關懷的護理,站在病人角度護理病人,以提高患者對醫院及醫務人員的滿意度。其基本包括如下:①休息指導:向病人說明休息的重要性。休息可以減少氧消耗,從而減輕心臟負擔。輕度心衰應該限制體力活動,保證睡眠。重度心衰患者應該臥床休息,注意保持適當的體位。②飲食指導醫務人員應該密切注意患者的電解質的變化,例如高鈉血癥、低鈉血癥、高血鉀、低血鉀[3]。③用藥指導:強調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時,服用前要監測心率或脈搏。如果心率低于60次/min,或者脈搏不規則,應該暫時停止服藥,報告醫生處理[4]。應用利尿藥后觀察尿量。記錄24 h的尿量,判斷有無利尿引起的脫水、低血容量和電解質紊亂。心功能一級對食鹽限制不必過多。心功能二級小于5 g。心功能三級小于2.5 g。心功能四級小于1 g。④急救處理:必須及時盡快糾正,進行緊急處理。囑咐病人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急救治療。⑤自我保健指導:向病人強調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可以避免誘發心衰的因素[5]。氣候轉變時應該添加衣物。預防感染,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積極治療可以引起心衰疾病,如高血壓、心肌梗死等。⑤復診指導:告知病人如果出現疲勞、乏力、水腫、呼吸困難時應注意。并應該堅持門診隨訪。醫務人員也應該定期打電話進行咨詢。
參考文獻
[1] 周柳嫦.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6):197-198
[2] 劉少玲;李 薇;李小紅.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探索[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1):135-136
[3] 林智歡.解析心血管內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2,12(22:5117-5118
[4] 楚玉娟.夯實基礎護理 開展優質護理 全面提高臨床護理工作水平[J].中國醫藥指南.2011,9(9):325-326
[5] 馬慧芳.夯實基礎護理是實現優質護理服務的關鍵[J].中國實用醫藥.2011.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