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努爾·熱木圖拉 熱依漢古麗·阿卜杜克力木

【摘要】目的 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心臟性猝死的臨床特點進行調查,同時對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調查。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間37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對所有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調查收集。結果 ST段增高的患者心臟破裂、心源性休克患者要明顯多于非增高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非增高組急性肺水腫、室顫人數要明顯高于增高組,P<0.05;心臟驟停患者比較兩組無差異。結論 密切關注患者血樣飽和度,并要及時除顫,提升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Objectiv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ttack infarction hospital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t the same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method Select our hospital between June 2012-June 2014, 3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dden death, and collection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all patients.Results Patients with ST segment elevated cardiac rupture, cardiac shock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fee groups,P< 0.05; Higher than group increased much larger Numbers of acute pulmonary edema,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two groups have no difference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conclusionPay close attention to patients' blood saturation, and to timely defibrillation, improve patient surial.
【Key word】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udden cardiac death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間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心臟性猝死,本病死亡率非常高,對患者生命有著嚴重的威脅[1]。本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間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心臟性猝死的臨床特點進行調查,同時對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調查,旨在提升患者生存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間37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平均年齡(65±11)歲。患者均為原發性急性心梗,無外傷史、無肝腎功能不全者、無腫瘤患者。患者入院后按照患者心電圖情況將其分為ST段增高組和非增高兩組,增高組23例,非增高組14例。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臨床表現進行收集整理,并將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資料采用%表示,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37例老年患者中有24例在無明顯誘因下發病;8例患者發病前存在憋氣、煩躁情況;另5例患者發病前存在便秘情況。患者入院后最先發生異常的參數為血樣飽和度,其次為自主意識、而后依次為心率、血壓下降。其中有19例患者在發病后24 h內死亡。
ST段增高的患者心臟破裂、心源性休克患者要明顯多于非增高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非增高組急性肺水腫、室顫人數要明顯高于增高組,P<0.05;心臟驟停患者比較兩組無差異,詳見表1。
3 討 論
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逐漸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非常高[2]。對所有患者情況進行收集調查后我們認為血樣飽和度可以作為心功能不全的檢測指標,此外,我們發現心臟驟停并非心臟性猝死的硬性衡量指標,患者發生心臟驟停后要及時進行除顫治療,延長患者生存時間。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尤其是血樣飽和度進行密切檢測,若患者血樣飽和度呈現下降趨勢要立即通知醫師進行處理[3]。此外,心臟破裂、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也是疾病發生的主要誘因,若患者出現上述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降低患者死亡率。護理人員要詳細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表現以及治療用藥情況,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有力依據[4]。
總的來說,對患者血樣飽和度以及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密切監測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夠提升患者療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鄧俏瑩.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心臟性猝死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19(3):237-239.
[2] 楊 林,李 靖,單 立,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心臟性猝死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19(27):31-33.
[3] 徐智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19(37):149-151.
[4] 高詠萱.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護理效果觀察與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33(6):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