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華

【摘要】目的 探討急診高血壓患者的風險評估與護理管理。方法 選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間本院收治的急診高血壓患者81例,對這81例患者采用本院自制的風險評估表進行風險評估,并且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進行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在護理管理工作結束后,對護理管理的效果進行臨床評價。結果 在護理管理前,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8.6%,在進行風險評估并且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措施之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2.5%。護理管理后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的低于護理管理前。結論 通過對急診高血壓患者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并且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策略,能夠有效的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率,最大程度的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該種護理管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急診高血壓患者;風險評估;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在急診護理工作中,常常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導致護理風險的發生,嚴重的影響到急診護理工作的質量,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針對于急診高血壓患者進行了風險評估,并且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策略,以進一步提高護理的水平,促進急診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現將具體的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間本院收治的急診高血壓患者81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年齡在42~78歲,平均年齡為(49.3±1.2)歲。女性患者41例,年齡在40~75歲,平均年齡為(46.1±1.5)歲。
1.2 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的風險評估表進行護理風險的評估,從風險評估的結果上看,在對81例高血壓患者在進行急診護理的過程中,主要存在著操作不規范、消毒不徹底以及對患者血壓監控不及時等風險,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風險評估結果,主要采取如下的護理管理策略。
①嚴格規范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針對在高血壓患者進行急診護理的過程中存在著護理操作不規范的情況,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教育,并且需要對護理人員的操作進行考核,對于考核不合格的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學習,或者是由醫院組織相關的培訓,要求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學習,以進一步規范自身的護理操作,避免護理中出現差錯,最大程度的確保對患者的安全護理。
②進行消毒檢查:在急診護理中,由于護理人員消毒不徹底容易發生風險事件,因此,急診護理管理人員需要進行日常消毒的檢查工作,一旦發現護理人員存在著消毒不徹底的問題,要求及時更正,并且應該采取有效的懲罰措施,以起到威懾的作用,這樣才能夠徹底避免護理人員消毒不徹底的問題,能夠減少患者感染的發生率。
③制定日常測量血壓制度:在針對于高血壓患者進行急診護理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血壓異常,通過進行及時的急救,能夠最大程度的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制定日常測量血壓的制度,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進而避免發生風險事件,實現對患者的有效護理。
1.3 主要觀察指標
對護理管理前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進行臨床對比。(見表1)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對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見表1)
3 討 論
在急診護理工作中,由于護理的對象較為特殊,很多患者處于危險的狀態,如果在急診護理方面存在著問題,將會嚴重的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到整個醫院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利于對患者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良好完成。因此,面對急診護理工作的高風險性,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最大程度的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針對于本院收治的81例高血壓患者,主要對其急診護理中存在著的風險進行評估,并且根據評估的結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從本次的臨床研究結果上看,在護理管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的低于護理管理前,可見,對急診高血壓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并且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措施,能夠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實現對患者的安全護理[1]。另外,在對急診高血壓患者進行急診護理工作中,護理管理人員需要根據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有變通的進行管理,及時的發現護理中存在著的問題,并且及時的進行處理,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護理人員還需要注意,在日后的護理管理工作中,需要每周進行一次風險評估,并且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及時的更改護理管理的對策,這樣才能夠確保急診護理管理的針對性,避免出現危險情況,進而全面的提高急診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促進急診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楊春莉,杜金蓮,馬潤芬,等.高血壓患者的風險評估與護理干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12(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