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暉
摘 要:近幾十年來,農業現代化逐漸登上歷史舞臺,農業貿易的自由化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貿易自由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本文認為,在新的經濟貿易環境下,我國應當加快農業的技術創新,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來提升我國農業國際貿易競爭力。
關鍵詞:創新技術;農產品;國際貿易
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部門,在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農業能否健康穩定的發展將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安全和穩定。自加入世貿組織,農業是最基礎的產業部門,同時又是最為薄弱的部門。我國農業及農產品在面對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時,審時度勢分析形成并保持農業方面的國際貿易競爭力,這具有現實意義。
一、我國在深加工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力現狀
資料顯示,近十年對我國農業產品進出口中,不難發現在國際貿易中具有一定優勢的是那些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由創新技術引導的農產品深加工仍處于被動地位。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較少,加之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造成農業中過剩人口的大量存在,再加上我國農業的競爭結構的影響,原先占據優勢的勞動密集產品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制約和挑戰,農產品深加工的技術創新不足。比如,我國棉花產業更是舉步維艱,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1.綠色創新深加工技術的興起
國際貿易自由化不斷發展,技術性貿易措施逐漸將關稅壁壘代替,在國際貿易活動中,進口國更加注重農產品的深加工程度,同時以生態環保為由建立嚴格的深加工技術標準和產品包裝的要求,從而使別國的產品在進口或出口時受到限制。綠色創新的實施大多是建立在高新技術基礎上,而且在技術革新的同時,這種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和嚴格,而這些深加工技術對勞動密集的農產品及國家提出了重大挑戰。在我國缺少深加工高檔紗料的綠色優質原棉,原棉的結構現狀不能滿足現代人追求時尚、個性、綠色環保的需求。
2.國際貿易的結構改變
現在國際貿易不再僅僅為了買到己方短缺的或者沒有的和賣掉己方富足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國際商品市場,以便可以得到更豐厚的貿易利益。隨著當今的科技日益進步、飛速發展,向更高層次轉變的國際消費結構決定了國際市場需求結構的改變,知識型、科技型商品在當今國際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某些產品由于技術含量低,如: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市場價格日益下降,占有的國際市場逐漸縮小,甚至消失。而如今,農產品也面臨著相同的境遇。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認識的提高,老百姓越來越傾向于綠色、安全、有保障、技術含量高的農產品。體現在我國棉花深加工上,則是原棉及棉花深加工生產結構不合理。
3.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下降
產品的附加值簡單來說就是產品所凝聚價值的增值。在這個知識和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國家掌握的技術越先進,其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越強,而這個國家獲得的商品附加值就越高。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我國的優勢產品大都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在國際上的市場已經面臨嚴峻地挑戰,這對于我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有著嚴重的影響。隨著國際貿易市場需求的變化,面對新的挑戰,我國農產品是否能夠培養和發展自身的競爭力,重新建立起自身的優勢,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農業在國際貿易市場的地位。在這個知識和經濟支撐的時代,技術創新是一個國家農業的貿易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國棉花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技術裝備水平較低,機械化程度低,在我國棉花的重要生產地之一的新疆,1500萬畝的棉花采摘都由人來完成,使棉花生產加工勞動密集程度高,競爭力不足。
二、技術創新與深加工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的關系
21世紀的競爭力是技術創新,將新的知識和技術應用于經濟活動中,才能帶來豐厚的市場價值。如今,為了在競爭中保持自身的優勢,各個國家必須培育自身的技術創新力,不斷地提高本國產品的技術含量,這樣才能在國際貿易中鞏固以及提高自己的地位。
1.技術創新有利于制造低成本深加工農業產品
技術創新可以改善農業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制作工藝,降低投入,節約消耗,更低的成本制造更好的更多的產品。這樣在貿易中,就可以降低商品價格,吸引顧客,形成價格優勢,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技術創新在提高深加工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上的顯著特點就是可以降低深加工農產品成本,形成產品的價格優勢。比如,將棉花制造為棉質產品的同時,運用先進的深加工技術,形成競爭能力強的棉紡織工業,充分發揮優質棉品,優勢可以在保障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成本,大量外銷。
2.技術創新有利于開拓深加工農產品貿易市場
每一個商品的市場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從商品出現,這種商品的市場在慢慢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會發展到飽和,甚至是供大于求的狀況。通過技術創新可以不斷地制造深加工農產品的新品種,新品種具有不同以往的產品的品質和功能,其市場價值也高于以往的產品,更容易吸引消費者,滿足顧客的需求。技術創新有利于深加工農產品掌握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從而更早一步開拓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壯大。
3.技術創新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經濟的發展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從低級到高級,日益復雜進化的結果。假如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處于該時代的高級先進階段,那這個國家就會有很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技術的創新不僅可以改造農產品的深加工,升級傳統農業,也可以推動和發展新型的現代農業部門,確保國家的農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有立足之地。加快推動棉花生產加工結構的調整,同時可以按照生態區域進行品種布局,大力推廣棉花高產種植技術和優質的品種。
4.技術創新有利于打造高品質的深加工農業產品
面臨殘酷的國際市場競爭,高品質的核心農業產品是一個國家農業部門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標志。高品質的深加工農產品體現著國家技術的狀況和所占有市場的形勢,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打造高品質的核心農業產品,農業部門才可以開拓農產品的市場,擴大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增強自身的優勢,提升自身在國際貿易市場的競爭力。比如,嚴格把控棉花制品的質量,打造高品質的棉制品,滿足人們對于多樣、時尚、個性、舒適、高檔的需求。
由以上分析不難得出創新技術在提高農產品深加工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甚至一個國家的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越來越依賴于該國對于創新技術的重視和靈活應用,換言之,一個國家要想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強農產品深加工的技術創新,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提高其競爭力。
三、進一步增強技術創新提升深加工農產品競爭力的措施
在日趨激烈的國際貿易市場的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國際科技創新環境,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創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不斷提升農產品深加工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力,保證我國農業穩定并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以創新技術提升深加工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具體需要注意下面幾個方面:
1.增強對農業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
技術創新需要高額的資金扶持,尤其是農業中的技術創新,單靠弱勢的農業自身積累是難以達到的。過去幾十年中,農業為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我國經濟實力逐漸強大的今天,黨和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業創新的關心,加強農產品深加工的力度,打造屬于我國自己的農產品深加工優勢,時刻以科教興農作為指導,嘗試建立專門的立項資金支持農產品深加工中技術創新的應用,進一步增強技術創新從而提升我國深加工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競爭優勢。適時更換先進的棉花深加工所需裝備,促進國內棉花市場與國際棉花市場接軌。
2.注重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的結合
引進創新技術有利于站在高起點上應用先進技術,把我國和先進的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先之間的差距縮小,但是,單純的創新技術容易產生受制于人的現象,真正的核心技術仍然需要依靠自主的創新。因此,我國在農產品深加工技術上需要把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國內自主研發并重的方式,加快技術創新,不斷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增強農產品深加工能力和品種,進而實現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的目的,從而提升我國所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廣泛吸引對棉花深加工的國內外投資者,將引進的先進管理、技術設備、技術充分運用到新產品的開發中,大大提高我國棉制品的檔次。
3.建立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創新體系
技術創新是一個由科研機構、大學、政府、以及相應的支撐機構組成的合作網絡。健全的農產品深加工創新體系決定著技術成果的及時應用、擴散和高效生產。為加快農業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的創新進程,應該建立有效的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創新體系。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的農業科技資源和科技力量的重新配置,將農業科研機構體制改革作為重點,以增強科研機構的活力,進而促進農業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使農業科研機構真正建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先導和農業先進技術推廣的骨干力量,為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發揮重要作用。對于棉花的深加工而言,即是不斷開發新品種,研發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4.依靠技術創新發揮勞動密集型深加工農產品的出口優勢
相對于國外來說,我國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園藝、畜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優勢較大。然而,上述產品的質量和衛生標準未能滿足國際市場的要求,國際市場一直對我國的這些產品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這就使得這些產品的出口量大大縮減,出口優勢發揮不出來。所以,農業部門要依靠技術創新,提升深加工農產品產品的品質,致力于制造優質、綠色、環保、安全的產品,提升其國際貿易市場的競爭力。加快勞動密集型棉花的流通體制改革,建立能夠國際貿易市場需求的流通秩序,建立更加全面的國內外棉花深加工產品的宣傳額交易,達到棉花銷售目標。
5.以技術創新打造高質量的品牌產品
目前我國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導致了農產品的加工程度低下,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產品。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和加工水平不能達到國際市場的要求,這樣會使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受阻,不利于開拓國際市場,培養自身的競爭力,反而容易讓國外對我國進行農產品反傾銷。所以,農業部門要依靠技術創新加深農產品的加工程度,提升我國出口農產品的價值,打造高質量的品牌產品,提升自身的國際貿易市場競爭力。國內棉花基地注重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忽略了高品質高檔的彩色面中長絨棉、長絨棉的深加工,可以以這些優質深加工產品努力打造國際貿易中的不倒品牌,形成我國棉花深加工產業的競爭優勢。
四、總結
現代的創新技術將各國的深加工農產品貿易聯系在一起,只有不斷加強我國自主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應用到農產品深加工中,將有效提高農產品深加工在國際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將棉花的深加工上一臺階,更加推動我國深加工農產品貿易的快速發展,增強我國農業的整體實力,為我國各行業協調大發展提供新契機。
參考文獻:
[1]許烜,汽霞.我國農產品加工貿易升級的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1,25(1):37-40.
[2]孟憲軍.國內外農產品加工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1,11(209):16-17.
[3]蔣勇.我國農產品加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347.
[4]趙海,張照新.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扶持政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2(57):48-55.
[5]王笑卿.貿易自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歐盟農產品貿易關系及發展潛力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