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洪
摘 要:物質激勵和文化激勵是企業兩種主要的激勵形式,二者都有各自的不足之處。二者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是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的,企業未來的發展,兩者的相互結合。
關鍵詞:企業;物質激勵;文化激勵
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管理者為了實現人本管理的目標,留住人才,會制定相應措施,激發員工工作動機、提高努力程度來促進公司的發展,這就是公司的激勵機制。它在現代企業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公司目標和個人發展的實現,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據美國哈佛大學威廉·詹姆斯研究表明,實行計件工資的員工,其能力僅發揮了20%~30%,但在其受到充分激勵時,其能力可能發揮到80%~90%,即能完成相當于原來三、四個人的工作量,可見激勵之重要。成功的企業更重視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把激勵作為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企業對員工的激勵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激勵方式是企業的物質激勵和文化激勵。
一、現代企業兩種激勵機制:物質激勵和文化激勵
1.企業物質激勵及其不足
物質激勵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對公司物質利益關系進行調節,從而激發人們向上動力的一種機制。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吧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前一種需求是后一種需求產生的動力和基礎,而物質需求是最為基本的需求。物質需要作為人的第一需要,是人從事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進行其他活動的基礎,因此物質激勵也是激勵的主要形式。作為企業家,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對員工進行激勵,首先影響到的是物質激勵。以績效為基礎而進行的加薪、獎勵還有他物質刺激,在決定員工積極性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物質激勵作為一種傳統的激勵方式,一方面具有見效快、易實行的優點,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激勵成本不斷增加。經濟報酬在一定條件下,如果所帶來的效益超過產出效益,對單位來說是一種負擔,以此具有暫時性的特點,不能長期保持。(2)物質激勵多帶來的獎金與員工期望之間存在偏差,如果員工認為獎金不能滿足他們付出的勞動,此時物質激勵是作用很小的。(3)具有片面性,忽略了員工其他方面需求的關照,員工與企業關系單一化,缺乏對企業的忠誠度。
2.企業文化激勵及其不足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可的共用的價值觀、企業精神、倫理道德、傳統習慣和行為方式等意識形態和物化精神的總合,企業文化可通過培育、教化,使人們擁有該企業的信仰、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能按照該企業的道德標準、傳統習慣、行為規范來行事”。企業文化的各個構成要素對員工工作動機和潛能有激勵作用,這就是企業文化激勵。其主要表現在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倫理道德等方面,通過關注員工的精神需求,構建良好地企業文化,來激發員工潛能,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激勵作為更具人文關懷的激勵形式,也存在許多問題。第一,企業文化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文化能起到激勵作用這個過程也是長期的。第二,適用范圍有限。對中小企業來說,經濟效益的追求是首位的,企業文化尚未建立,也就談不上企業文化的激勵作用。第三,企業文化的激勵作用是不能單獨起作用的,它以物質激勵為基礎,并與其他激勵方式相結合。
二、物質激勵和文化激勵之間的關系
企業管理中物質激勵和和文化激勵各具所長,也各有所不足,在現實的運作中,需要兩者結合發揮其激勵作用。在激勵機制中物質激勵和文化激勵之間的關系如下:
1.各自構成要素:相互補充
首先,物質激勵的主要方式是錢,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激勵成本問題。如果投入成本不足,起不到相應作用,激勵成本投入增加,會削減企業的利潤。而且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激勵成本也需要逐年增加。而文化激勵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文化是一種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更多的是員工自己的感觸,不是直接的金錢關系,文化激勵成本不會對企業發展造成壓力。因此在企業的未來發展中,兩者在激勵成本上是相互補充的。
其次,物質激勵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對員工的工作考察實行獎金、加薪等直觀的形式,可以直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具有見效快的特點,而且方式簡單易行。而文化激勵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以企業文化的塑造、企業價值觀的正確引導為前提,而且也不易實施,在這方面兩者可以相互補充。
最后,物質激勵作為對人們物質需求的直接滿足,其作用是快速的,然而也是短暫的。物質所帶給人們的是一時感官的暫時滿足,薪資帶給人們一定的滿足,由此產生的工作動力也是短暫的,因此物質激勵的作用是短暫的,是不能長期起作用的。“企業員工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各自情況不同,每個人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因此,非物質激勵想要發揮其作用,就不能‘一刀切”。
采用同樣的激勵手段,激勵效果很難盡如人意。而員工對于企業文化的感受,企業的價值觀的認可等,一旦形成,深深扎根于員工心中,其作用是長久的,不會輕易改變的。這是物質激勵所不能達到的。
2.企業激勵機制的應用中:相互作用
首先,物質激勵是文化激勵的基礎。一方面,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前文中曾講,文化激勵機制的建立是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的,因為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比較高層次的需求,必須有一定的經濟支撐才可能得以建立。物質激勵就是文化激勵建立的基礎。另一方面,從員工自身來說,“經濟人(Rational—economicman),又稱理智的經濟人,是指人們的所有行為都為了滿足個人經濟利益,人的動力主要來自經濟上的各種刺激”。自身精神需求的產生是以物質需求的滿足為前提的,對公司文化價值的認可,對公司有很好的忠誠度,這都是建立在薪資滿意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說,物質激勵是文化激勵的基礎。
其次,文化激勵能延續物質激勵的作用。一如上文中所分析,物質激勵的作用是有限的,是短暫的,而文化激勵的作用卻是長遠的。文化激勵建立在一定的物質激勵基礎之上,一旦建立,對物質激勵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一般是指能自覺延續物質激勵的作用,使得企業的物質激勵的作用變得更為長遠。有一個例子:兩個石匠正將花崗巖切成方塊,一個參觀者問他們在做什么,第一個石匠看上去并不賣力,嘟嚕著:“我正在把這該死的石頭切成方塊”,而另一個石匠斗志昂揚地說:“我加入了建造大教堂的隊伍。”顯而易見,文化激勵在這種情況下讓人們的工作熱情可以持續下去,彌補物質激勵的不足之處。
3.企業激勵機制現實操作中:相互結合
首先,在企業發展初期,以物質激勵為主。當前的社會狀態下,人們對于物質的需求仍是重點,因此物質激勵仍然是企業主要的激勵形式。“全國總工會宣傳部對員工價值取向的調查統計顯示:員工的就業目的主要是掙錢,現在企業要想留住人才,就需要為員工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滿足員工基本的生存需求。企業更應該根據員工的工作成效給予合理的報酬,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物質利益是決定人們活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句話,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取決于他的利益的實現程度”。文化激勵作用的實現,是需要建立在一定規模發展的企業基礎之上的,一個企業如果自身處于追求經濟效益的階段,是無暇管理企業文化,更談不上發揮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激勵作用了。
其次,企業的長遠發展需要以文化激勵為主。現代企業的發展中,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興起。經濟效益的追求達到一定程度,公司為了進一步發展,必然重視企業文化,開始對企業文化自覺引導,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就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企業對每一個個體之“人”越來越重視,尤其注重員工心理、精神的滿足,“著眼于職業發展,將促使管理當局對組織的人力資源采取一種長遠的眼光”。此時,物質激勵的作用會越來越小,逐漸向文化激勵轉型。并且在企業未來的管理中,文化激勵會取代物質激勵而起主導作用。
三、總結
物質激勵和文化激勵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兩種主要激勵形式,在現代企業的發展中,要結合兩者的優缺點,兼而用之,發揮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的為企業的未來發展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瑩,王熠.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J].商業經濟,2005(5).
[2]吳文盛.企業文化激勵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5(3).
[3]呂新軍.企業激勵管理中的非物質激勵研究[J].企業活力,2011(3).
[4]蘭國慶,宣鋒,趙玉田編.管理學[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
[5]袁瑛盧文文.管理中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J].中國集體經濟,2009(3).
[6]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