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卉榮
摘要:對豬鏈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及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豬;鏈球菌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5-0012-01
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傳染病,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表現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癥、心內膜炎、腦膜炎、關節炎、哺乳仔豬下痢和孕豬流產等。
1 病原
鏈球菌為革蘭氏陽性、球形或卵圓形細菌。不形成芽胞、無鞭毛,有的可形成莢膜,呈長短不一的鏈狀排列。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在培養基中加入血液、血清或腹水有利于該菌生長。
2 流行特點
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傷口(如新生仔豬臍帶傷口)和呼吸道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各年齡豬均易感,其中新生仔豬、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豬發病相對較少。該病無明顯季節性,常呈地方流行性,多表現為急性敗血型,短期內波及全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3 臨床癥狀
在臨床上,急性型以腦炎和敗血癥為主癥,慢性型以關節炎、心內膜炎、淋巴結膿腫為特征。急性型:病豬突然不食,體溫升高至41 ℃以上,稽留熱。精神沉郁,嗜臥,步態不穩,呼吸迫促,流漿液性鼻液。腹下、四肢下端及耳呈紫紅色,并有出血斑點。便秘或腹瀉帶血,尿色發黃或發生血尿。可表現關節炎,跛行。有些豬表現為腦膜腦炎型,抽搐,共濟失調或作圓圈運動,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狀,最后衰竭或麻痹而死。部分病豬還表現為肺炎或胸膜肺炎癥狀,呼吸急促、咳嗽,呈犬坐姿式,最后窒息死亡。慢性型:體溫時高時低,一般在40 ℃左右,精神、食欲時好時壞。一肢或多肢關節腫大,跛行,站立困難或臥地不起。逐漸消瘦,貧血。有的頸部皮下出現膿腫,觸診硬痛,破潰后流出膿汁。
4 病理變化
(1)急性敗血型。主要表現為出血性敗血癥變化。血液凝固不良,胸、腹下和四肢皮膚出現紫斑或出血斑。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黏膜、漿膜皮下均有出血斑點。胸、腹腔積液增多,渾濁,含絮狀纖維素。多數脾臟腫大、質脆,腎腫大、充血和出血,胃和小腸黏膜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
(2)急性腦炎型。主要表現為腦膜充血、出血,嚴重者溢血,少數腦膜下積液。部分豬在頭、頸、背部皮下,腸系膜、膽囊壁有膠樣水腫。
(3)胸型。主要表現為化膿性支氣管肺炎,多見于尖葉、心葉和膈葉,肺顏色灰白、灰紅和暗紅,切面有膿樣病灶。氣管內有較多的淡紅色泡沫樣液體。肺胸膜增厚,常與胸壁粘連。
(4)慢性型。主要是多發性關節炎,頸部皮下膿腫,嚴重者關節周圍化膿,壞死。
5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作細菌檢查,動物接種和鑒別診斷。
6 防治
治療:大劑量青霉素對豬鏈球菌病有良好療效。但治療要及時,體溫恢復后應繼續用藥2~3次。土霉素、復方磺胺類藥也有良好療效。
預防:疫區或疫場應接種豬鏈球菌疫苗。一旦發生該病,應及時隔離,治療病豬,豬舍、欄、用具用百毒殺消毒液噴灑消毒。舍外用2%氫氧化鈉溶液消毒。未發病豬進行緊急預防注射。飼料中按每噸添加400 g土霉素,連喂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