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航等

摘要:選取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間某獸醫院收治的60頭病毒性腹瀉豬作為研究對象,將60頭豬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比較兩組豬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試驗組豬的治療有效率顯著(P<0.05)高于對照組。
關鍵詞:豬;病毒性腹瀉;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5-0019-01
豬的腹瀉性疾病在豬場中較為常見,引起豬腹瀉的因素很多,如細菌、病毒、環境變化、寄生蟲等都是引起的因素之一[1]。豬群若發生病毒性腹瀉可能會導致豬的死亡,所以應引起高度的重視。選取60頭病毒性腹瀉豬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治療結果進行了對比。現將其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選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間某獸醫院收治的60頭病毒性腹瀉豬作為研究對象,將60頭豬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比較兩組豬的臨床療效。試驗組30頭,其中公豬15頭,母豬15頭,年齡在3個月至2年之間,平均年齡為(1.01±0.34)年。對照組30頭,其中公豬16頭,母豬14頭,年齡在2個月至2年之間,平均年齡為(0.97±0.24)年。
兩組豬的癥狀表現類似,都是先厭食,然后精神恍惚,糞便的顏色逐漸變為黃白色,然后嘔吐、腹瀉,逐漸消瘦。比較兩組豬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較小(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豬給予常規治療,給豬群服用碳酸氫鈉溶液以及葡萄糖溶液,再給予新諾明藥物。試驗組豬先給豬群進行補液,按1 000 mL飲水中加入3.5 g氯化鈉,20 g葡萄糖,2.5 g碳酸氫鈉,1.5 g氯化鉀給豬飲用,防止酸中毒和脫水;同時每天給豬群注射一次豬用干擾素,每次注射2 mL/頭,持續給藥4 d;肌注恩諾沙星液,每日2次,每次0.3 mL/頭,連續治療4 d[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豬群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層次。若腹瀉豬的所有病癥均消失,恢復健康狀態視為治愈;若腹瀉豬的各種病癥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視為顯效;若腹瀉豬的病癥有好轉視為有效;若腹瀉豬的病癥無任何改變視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試驗數據以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并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見,試驗組豬群治療有效數為29頭,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豬群治療有效數為17頭,總有效率為56.67%,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我國養豬方式已經在逐步規模化且集約化,若豬群集體發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豬腹瀉中種類最多的即為病毒性腹瀉,引起豬群發生該疾病的因素很多,星狀病毒、細小病毒、豬瘟病毒等都可能引起豬群腹瀉。所以必須加強對該病的預防,以下兩種免疫措施較為常見:①常規免疫法,在妊娠母豬產前4周左右給予三聯滅活疫苗,每頭母豬給予3 mL,這樣出生后的小豬在吃母乳的同時可以獲得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②在疾病流行季節前一個月對所有豬群進行免疫接種,采用三聯滅活疫苗,每頭大豬注射3 mL左右,每頭小豬注射2 mL左右[3]。
正確認識豬病毒性腹瀉的特點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增加了豬群的安全性。由本次試驗結果可見,試驗組豬群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豬群,因此,抓住豬病毒性腹瀉的主要致病病毒的特點并對癥下藥,治療與預防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錦宇,王貴波,羅超應,等.豬病毒性腹瀉中獸醫辨證施治[J].科學種養,2014(5):123.
[2] 馬建文,高向貴,葛建強,等.豬病毒性腹瀉的發病特點及防控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11):105-106.
[3] 楊麗梅,馬 力,徐倩倩,等.我國豬病毒性腹瀉的診斷與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概況[J].動物醫學進展,2014,35(2):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