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莉
重慶市合川區土場中學
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
李順莉
重慶市合川區土場中學
為了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勢在必行,雖然農村初中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但是也有相應的策略,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堅持用英語教學、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并注意改錯的技巧和跨越文化障礙,英語口語的能力一定就會提高。
口語教學;口語水平;心里因素;技巧
改革開放不僅加速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也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思想文化交流,毋庸置疑,英語,尤其是英語口語交際,則是把各國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紐帶,為了適應國際社會的需要,提高英語口語交際的能力勢在必行。而英語口語交際,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可因為諸多緣由,我國的英語口語教學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難處,提高英語口語交際水平也總是遲遲不見成效,特別是在農村初中更為突出。
那么,英語口語教學到底存在那些難處呢?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有效途徑又在哪兒呢?從教十余年來,我有如下心得。
(一)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英語基礎。在農村小學有大部分的學校都沒有開設過英語課,學校也沒有配有專業的英語老師,大多數是在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自小在漢語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漢語的思維方式已經根深蒂固,僅僅靠每周六節的英語課培養學生的語感很難。在課堂上的一點聽說訓練也難以達到練好英語口語的效果。課外沒有好的機會去練習,就無法及時鞏固復習,這是一個普遍所存在的問題。
(二)學生日常練習英語機會少。聽說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教師在日常課堂上由于時間關系,往往只能選取少數學生進行口語對話訓練,班級人數過多就難以組織有效的口語訓練活動,使學生開口實踐的機會少,口語的能力自然難以提高。
(三)聽英語的渠道單一。說英語的能力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聽英語的實踐基礎之上,而我國學生由于教師的口語水平較低,電教化設備不完善等種種原因,學生聽英語的渠道較少,往往只有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這直接影響了說的訓練。
(四)教師的口語不標準。口語不標準是目前不少中學英語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所存在的問題,語音語調不準確,不標準,不能很流利地用英語教學,課堂教學很多英語老師都是用中文和英語相結合。這對培養學生聽說能力是很不利的。
(五)負面的心里因素。由于在我國大部分學生初次學習英語的時間年齡偏大,而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有一個從易到難的過程,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學生因為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怕說錯,怕被人嘲笑,自信心受挫,甚至逃避英語的學習。開口難,越怕說錯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最后成為“啞巴英語“。對英語的理解也出現偏差,認為口語不重要。因此英語口語教學存在很多不利因素,間接導致教學整體效果不好,大部分畢業生的外語交際能力水平偏低,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適應各種英語的社交場合。
(六)口語考核的比重偏低。英語老師都知道,不管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是在期末考試中,“聽”,“說”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較低的,更多的考核學生的讀寫能力,但“聽”、“說”能力是口語中最重要的兩項能力,因此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一)老師堅持日常用英語跟學生交流。日常用英語與學生交流和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是英語學習成敗的重要因素。日常用英語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大量說英語的示范,便于學生口語的練習和模仿,有利于激發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形成“全民英語“的良好氛圍。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多說英語,更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用英語對話交流,由個別帶動集體。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就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甚至可以讓學生來表演一個情景劇或者國外電影中的某一段,關鍵是一定要讓學生堅持說下去,我的經驗是可以安排班上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來做些英語對話,電影情節的表演,只要堅持下去,聽力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習英語能更好的看懂外國大片,更原汁原味理解影片中的意思,學生就會有練習的欲望和機會,所以多給學生創造練習英語聽力與口語的機會并堅持下去,是學好英語口語的基礎。
(二)引導學生說英語。記得初一課堂教學的時候第一節,很多學生都是不好意思說,也是第一次接觸到英語的口語,很是害羞,我就鼓勵他們,始終保持微笑,很有耐心的反復教讀,后來在慢慢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也就沒有那么害羞,下課的時候同學之間就把一些見面打招呼,或者自我介紹的句子隨口練習,很不錯,看到我也是“Hello,Miss Li,goodmorning!”引導學生正確地說想要表達的意思,并及時肯定和重復練習,擴展學習面,把知識串聯起來形成場景對話,使學生能夠在生活的實際中練習英語,并看到自己的進步和英語的實用性,真正感到“有用”和“易學”,進一步增強學習口語的興趣,和實際提高“聽”和“說”的能力,越有興趣越努力,越努力越有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三)注意引導的技巧與方法。學生一開始練習說英語,有兩種情況最容易出現,1是膽小怕說錯,2是創造性的“發明”口語,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的技巧。學生初學應以提高積極性為主,因此初期因練習容易上口的知識點進行口語練習,使學生有成就感并有學習的興趣。抓大放小,放小就是不要發現錯誤就或學生一些創造性的發揮就立即打斷學生,進行直接糾正,并要學生跟讀重復標準的句子,這種方式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形成學習壓力。因抓大,指出學生的每次進步,不糾纏口語練習的技術性優點和不足,多肯定整體的優點和進步,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意愿。因為只要堅持練習,隨著口語表達能力的不斷提高,很多錯誤學生會自行的體會到,自行領悟糾正,例如學生說Peter always cleans her bedroom carefully and……時,教師可以鼓勵一下說:說的很流暢,不過有點小問題。學生因能很快意識到其中的語法問題,并自我糾正。
(四)加強語言文化了解。讓學生明白語言的意義,世界上語言多種,有些流傳,有些失傳。讓學生體會英語強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書寫容易”,“語法嚴謹”,從而了解英語為什么會成為世界性的語言。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英語國家的思維習慣,文化觀念,人文地理。以英語國家的學生,思維方式來說英語,來交際,了解西方文化,讓英語成為兩種文化溝通融合的橋梁。
如果老師和同學都遵照以上幾點要求,各自都付出了時間和心力,那么口語能力必定會有所提高,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口語訓練,貴在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