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杏
時間如白駒過隙,總在不經意間悄然從手掌中掙脫。不知不覺,當初的興奮之情已變為如今的懷戀之感,短短的支教時光,如同幻燈片般一幕幕地在腦海中回放,讓人感到由衷的快樂與不舍,離去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青云,后會有期。
自從報名參加支教后,我便對支教生活開始了一次次的猜想。青云小學是怎樣一個地方?那里的山區孩子又是否像電視里采訪的那樣純樸?這一切的猜想,都在我踏出大理火車站的那一刻,宣告化為泡沫。旅途正式開始。灰蒙蒙的天空,不是霧霾,而是一個情深深雨蒙蒙的陰雨天,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讓混雜著大理泥土和雨水的氣息充盈我的肺腔。一轉頭,便看見前來接我們的青云小學的老師。他們那一個個黝黑的臉龐,帶著山里人特有的純樸,這特點讓他們在人群中格外顯眼。簡單地對上號后,一行勞累的我們便坐上車,前往大理市巍山縣馬鞍山鄉青云小學。
接近半天的旅途,我們終于到達當地的鎮子,而在此,顛簸的十萬大山旅程,才剛剛開始。黃色泥土構成的單車道,中間擺著各種各樣的“防滑”石塊,一個緊接一個的U型轉彎……最后,讓我都不得不對“享受”了接近兩個鐘頭崎嶇山路的自己肅然起敬。終于在一路顛簸之后,我們站在了一座大山的頂端,見到了這間創建于清光緒八年,已有130年歷史的青云小學。
支教生活 ,我來了。
初來乍到,抑制不住興奮的一位同行者,甚至連晚飯都沒吃,就興沖沖地跑到教室去自我介紹。晚飯過后,便是正式的介紹。第一次站在講臺上,作為老師進行自我介紹,并對講臺下同學們提問,被滿教室里純真的大眼睛們盯著,我有點兒害羞,有點兒揣測不安,也有點兒期待。回到宿舍,卻突然發現自己實驗課的器材并沒有送到學校。于是,我又雞飛狗跳似的忙活了半天,度過了難忘而鬧騰的第一個晚上。
次日,我初次登臨講臺上課。我選的班級段是高年級,講課內容是天文知識。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已經變得不大愿意講話了,提問甚至沒人愿意舉手回答。片刻的尷尬之后,我只得調整話題。所幸自己雖然只比這些學生大了幾歲,但平時還是儲備了許多的課外知識。山區教學條件落后,信息閉塞,所以這里的學生,即使有的已經上了初中,卻連太陽系也不甚了解,他們渴望學習,但沒有人去教。緊接著,我們又去上低年級的課。低年級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沒有高年級學生那般拘束,顯得十分活躍,對于需要走兩個鐘頭的山路來上學的艱苦環境,卻表現得非常樂觀。這些都是從小生活在父母為我營造的完美環境里,而不識愁滋味的我無法想象的。生活,其實真的很美好。
慢慢地,在接下來幾天時間里,從剛開始的不熟悉,僵硬地露出笑容打招呼,到混熟后的隨意閑聊,到處亂竄宿舍,孩子們漸漸放下了自己的警戒心,把我們當作哥哥姐姐來對待了。我們去了這里的彝族村莊,這里有獨自一人守屋的空巢老人,有坐守村口的金毛大狗 ;我們去了這里當地的龍王廟,據說,龍王控制著山里的水源,龍王廟在當地人心中是十分神圣的地方;我們去了這里的集市,人們每個星期都會定時在這里買賣,也就是俗稱的趕集;我們參加了彝族的篝火晚會,人們都圍著篝火跳舞,吹奏著不知名的彝族歌曲。這些都不屬于支教內容,但卻是對當地生活的體驗,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山里人獨有的純樸與善良,也經歷了大山里艱難的生活:沒有熱水澡,沒有簡單的代步工具,2000多米海拔上行走的山路……這些都使身處城市的我們第一次體驗到生活與生存的艱難。
不知不覺,短短五天的支教生活即將結束。五天里,我們好像不是來支教,而是來向山民們學習的:學習他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學習他們如何樂觀地面對生活的重壓,學習他們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磨礪自己的意志。雖然我們告訴了這些山里孩子山外的生活,但他們也教會了我們熟練地講課,樂觀地對待生活,以及許多生活中的小常識。
離別總是傷感,他們搶著與我們合影,留下生活中的難忘回憶。我們約定,要走出大山,在未來的日子里再相見。
我堅信這個約定,深信不疑。
青云,后會有期。
【推薦理由】
支教,公益,在作者的筆下和心里,卻無關慈善,它只是一場相遇,一場美好的相遇。走進青云,“我”給孩子們帶去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青云卻回饋了“我”一個更美的世界。在這場相遇中,彼此更加深刻地認識了生活,豐富了生命。如果世界沒有交集,人生何等孤寂。正是這樣美好的相遇,讓世界變得更美,讓人生變得更好。作者清澈的心靈猶如一面鏡子,從不同角度折射了青云的生活畫面和人文風景。作者的文筆樸素清新,娓娓道來的不僅是對這段回憶的深深眷戀,還有對人生的深刻反思,對世界的嶄新發現。
(薦評:熊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