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同恒
摘要: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是一種營養代謝性疾病,多發于產蛋雞,尤其在籠養雞的產蛋高峰期。現從營養、激素、遺傳、環境等多方面分析脂肪肝綜合征的致病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期對蛋雞生產有所幫助。
關鍵詞:蛋雞;脂肪肝;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5-0034-02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FLS)是一種營養代謝性疾病,其特征是肝臟堆積大量脂肪,表現為脂肪肝,有時肝臟出血,雞體肥胖,產蛋減少。有的病雞因肝臟破裂而突然死亡。該病主要發生于產蛋雞,尤其是籠養的產蛋高峰期,發病率和死亡率在5%~30%。近年來,該病的發生呈逐年升高的趨勢。
1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致病因素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是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的,堆積在肝內的脂肪有甘油三酯(TG)、膽固醇酯(CHE)、磷脂、或神經酰胺等。由于絕大多數脂肪肝是因TG的堆積所致,故一般所稱的脂肪肝即屬此類。
1.1 營養因素
(1)能量過剩。能量攝入過多是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籠養蛋雞自由采食更容易發生脂肪肝綜合征。產蛋雞飼喂高能飼料導致能量攝入過多,過多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脂肪,引起肝臟脂變,導致肝細胞與血管壁變脆而發生肝臟出血。
(2)能量蛋白比過高。日糧中能量蛋白比過高可促使蛋雞發生脂肪肝綜合征。何維明等[1]試驗表明,給產蛋雞飼喂高能量蛋白比日糧(66.94),該病的發生率為30%;而飼喂低能量蛋白比日糧(60.92),該病的發生率為10%。當飼喂高能量低蛋白日糧時,易使大量脂肪沉積肝內。
(3)能量來源選擇不當。研究表明,以小麥、麥麩和大麥為能量谷物的蛋雞,其發生雞脂肪肝綜合征的幾率低于以玉米為主要能量來源的蛋雞,主要是因為這些谷物中含有多聚糖,可降低雞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病率。若日糧中添加以玉米為主要能量來源的飼料,容易導致脂肪在肝和腹部大量沉積[2]。
(4)脂肪來源選擇不當。研究表明,降低日糧中脂肪含量對肝臟脂肪水平沒有影響。以玉米油代替日糧中的淀粉可顯著降低蛋雞肝臟脂肪含量及肝出血程度,日糧中40 g/kg脂類有減輕雞脂肪肝綜合征作用,表明適量的脂肪通過反饋機制可以阻止淀粉對肝臟脂肪的沉積作用。
(5)日糧鈣水平過低。蛋雞日糧中鈣缺乏可以增加肝出血、肝重,并伴隨產蛋量的下降。蛋雞為了滿足鈣的需求而多采食,造成能量及蛋白的過多攝入。另外,低鈣日糧抑制了蛋雞下丘腦的活動水平,降低了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也引起產蛋量下降,而在采食量不變的情況下,致使雞體內多余的營養轉化為脂肪沉積在體內,從而發生脂肪肝綜合征。
(6)日糧維生素水平低。飼料中氯化膽堿、維生素E和維生素B12等,參與脂蛋白的合成,并輔助脂蛋白將脂肪運出肝臟,當這些維生素缺乏時,在肝臟加工或轉化成的脂肪運不出去,就沉積在肝細胞內,形成脂肪肝。日糧維生素對雞脂肪代謝具有調節作用,維生素供給不足是造成雞脂肪肝綜合征發生的營養因素。另外,這些維生素在飼料中含量過低,雞群就須攝入更多的飼料才能滿足需求,這樣會導致能量蓄積,誘發雞脂肪肝綜合征。
1.2 激素因素
雌激素、皮質醇、生長激素、胰高糖素、胰島素及甲狀腺素等,可通過改善能量代謝來源、促使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脂肪、增加游離脂肪酸的產生、抑制脂肪酸的氧化、減少膜磷脂組成及增加對致病因素敏感性等誘發脂肪肝的發生。
1.3 遺傳因素
在田間試驗中,發現相同飼養條件下的不同品系的雞對該病的易感性不同,提示遺傳因素對該病有影響。
1.4 環境因素
(1)應激刺激。任何形式的應激均可成為雞脂肪肝綜合征的誘因。當雞只受到應激時,機體須耗費很多的能量來對付應激,而使機體分解代謝增強,合成代謝下降,并且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強,造成葡萄糖異生和脂肪的合成增加,同時雞只生長停滯,轉化率下降,也造成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加快,從而發生雞脂肪肝綜合征。
(2)高溫環境。高溫環境會加重雞所遭受的應激,從而使死亡率升高,主要是由于雞在高溫下要比在低溫下對能量的需求少,脂肪分解也少,而高溫又有利于脂肪酸的合成。因此,該病主要發生于高溫環境下,與機體內高水平的脂肪沉積呈正相關。
(3)籠養方式。集約化飼養方式是雞發生脂肪肝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籠養蛋雞要比地面平養蛋雞發病率高?;\養蛋雞的活動有限,飼養密度較高,限制了雞的活動,減少了自由活動消耗的能量,過剩的能量就容易轉化成脂肪。
1.5 毒物因素
(1)霉菌及其毒素。各種霉菌及其毒素,特別是黃曲霉毒素最易導致肝臟代謝障礙和脂肪的沉積,引起肝臟出血。產蛋雞飼料中含有20mg/kg的黃曲霉毒素,會引起產蛋、蛋重下降,肝臟脂肪含量增加55%,肝臟腫大、易碎及顏色變黃。油菜子中存在的一些毒素如芥子酸,可促發雞脂肪肝綜合征。
(2)藥物或毒物。某些藥物或化學毒物均可引起脂肪肝,其發病機理大多是抑制肝臟內蛋白質合成,或降低肝臟內脂肪酸的氧化率,使肝臟內脂蛋白的合成減少,TG增加,形成脂肪肝。四環素是極易導致脂肪肝的藥物之一。其他藥物或毒物均可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而導致脂肪肝。
2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防治措施
2.1 科學配制蛋雞日糧
對該病的預防措施主要在于合理搭配飼料,特別是能量水平應保持在一定標準,使各種營養物質既滿足雞的生理需要又不過剩。日糧應該根據雞的不同品種、產蛋率科學配置,使能量和生產性能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2.2 適時限量飼喂
對體重達到或超過同日齡、同品種標準體重的雞,采取減少飼喂料量的辦法降低該病的發病率。依照雞群的不同產蛋階段,不同氣溫采用分階段飼養法,詳細監測育雛育成期體重變化,當平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5%時,要立即進行限飼。endprint
2.3 加強飼養管理
飼喂要定時定量,防止突然更換飼料和飼喂霉變飼料。加強運動,減少應激,給予充足的飲水和光照,減少氨等有害氣體的危害,保持室內環境安靜,溫度適宜,降低飼養密度,防止熱應激,可減少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生。
2.4 強化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
在天氣炎熱和產蛋高峰期每千克飼料添加蛋氨酸8 g、氯化膽堿1 g、維生素E20單位和維生素B12 0.012 mg,能有效防止雞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生。此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鋅、鉬、和硼等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雞體脂肪的沉積。
2.5 選擇添加油脂類
在雞日糧中添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紅花油、葵花油及亞麻油,雖然日糧中的脂肪含量升高,但可顯著降低肝臟脂肪和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雞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病率。
2.6 添加抗氧化劑
肝臟脂肪抗氧化功能低下,特別是脂肪酸β-氧化受損在肝臟脂肪變性過程中起關鍵作用。還原型GSH、維生素E、硒、有機鉻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有可能減少氧化應激損害及脂質過氧化誘發的肝纖維化,能夠降低脂肪肝的發生。
2.7 添加甜菜堿
甜菜堿可以為肉堿和肌酸的合成提供甲基,能增強細胞線粒體中游離脂肪酸的氧化,從而降低機體脂肪含量。
2.8 添加中草藥
中草藥在降低脂肪肝方面得天獨厚。主要以化痰祛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和健脾消導為主,輔以清熱解毒、利膽化積及補腎養肝等方法。申瑞玲等[5]用首烏、山楂、姜黃和茵陳等十余味中草藥對海蘭白蛋雞進行試驗,結果發現該藥物能明顯提高血清載脂蛋白AI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作為現代化飼養條件下雞的多發病,與營養、激素、遺傳、品系、管理、毒物、疾病及環境應激均有關。營養和管理因素的協同是主要的原因,其機理與脂肪代謝密切相關,因此從多角度尤其通過營養因素調控脂肪代謝是防治雞脂肪肝綜合征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何維明,楊福有.飼料蛋白能量比值與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發生率的關系研究[J].畜牧獸醫學報,1992,23(2):107-111.
[2] 劉月鳳,張靖飛.雞脂肪肝綜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牧,2003(1):8-10.
[3] 朱仁俊,冷 靜.減少動物脂肪沉積的營養調控[J].中國飼料,2004(22):14-16.
[4] 任成林,馬利芹,王 鵬,等.禽脂肪肝綜合征的營養調控措施[J].中國家禽,2007,29(19):55-57.
[5] 申瑞玲,王俊東,李淑琴,等.復方中草藥對蛋雞脂類代謝的影響[J].中國家禽,2000,22(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