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訓

2014年10月15日全國首家校園烈士紀念館——士英文化館,在遼寧錦州古塔區士英小學落成。北京、沈陽、吉林、錦州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和梁士英親屬、士英小學全體師生參加揭幕儀式。多次參加士英小學活動的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文霞、秘書長尹義陪同省關工委秘書長王建華參觀了文化館。
遼沈戰役錦州攻堅戰中,東北人民解放軍二縱隊突破口選在西城門外突出部位,梁士英所在連擔任突擊任務。1948年10月14日10時,總攻開始后,敵暗堡猛烈的機槍火力,使突擊部隊受阻,梁士英用身軀炸掉雕堡,獻出了自己年僅26歲的寶貴生命,打開了沖鋒道路,開啟了勝利之門。
敬二小學距犧牲地不足300米,校長王明順報請上級批準改為士英小學,1998年 “梁士英中隊” 建立。士英小學現有師生五百余人,占地3800平方米,一棟2650平方米五層教學樓。12間教室,15間辦公室、功能室。沒有塑膠操場,沒有室內體育館。2013年經調查,全校學生家長皆為打工族和小商小販,生活清貧。
學校很窮,但窮而有志,窮則思進,窮也追夢:立德樹人。
學校抓住士英精神教育,17年堅持“學英雄事跡,走英雄道路,創英雄業績,做英雄傳人”的主題教育和社會活動,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德育之路,省委副書記夏德仁說:“錦州梁士英中隊是遼寧省關心下一代工作三大品牌之一。”
今年5月,遼寧省基礎教育檢測與評價中心王守明主任來校檢查,好評不斷。8月22日,北京中國教育策劃學術研究會劉佳瑞秘書長、研究員博導郝志軍、北京全球華人公益事業聯合會崔守軍副秘書長及王守明等人,在古塔區教育局張洪喜局長、夏錦紅副局長陪同下來校考察、調研,給予高度贊賞,并提出幫助。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皇甫鴻昌主編《光榮的英雄中隊》一書,則向全國介紹了“梁士英中隊”。
堅信、堅守、堅持17年的士英精神,是士英小學獨特的德育之路,是以王明順、王雅新、馬麗平三位校長為代表的士英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做到了以下四點:
素質教育,以德為先。抓德育,強調成長比成績重要。第一屆“梁士英中隊”郭嵐,考入沈陽化工大學,多次獲得獎學金,并被評為“沈陽市優秀大學生”,工作后,又被評為“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
其次,創造條件,開展活動。第一屆“梁士英中隊”成立的1998年,孩子們看到梁士英犧牲地周邊環境臟亂,便給古塔區委領導寫信反映。區委書記回信,區長批示,建起祭奠平臺,現已成為錦州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多年來,士英小學從經濟和精神上照顧特困戶;進軍營、干休所搞環境衛生、文藝演出;回收16萬節廢電池;行走十公里,當一日兵;紀念錦州解放和梁士英犧牲60周年,到遼沈戰役前線指揮所參觀;同陜西省延安小學聯手祭奠遼沈戰役犧牲在錦州的朱瑞將軍……即便畢業,學子們也都帶上梁士英雕像卡片或紀念章,在士英小學校旗上簽名后,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校園。
第三珍惜成果、積累素材。
2009年3月士英小學應邀參加北京中國少年先鋒隊英雄團隊創建“高峰論壇”,全國有四個小學在會上發言,其中就有士英德育副校長周賀琴。三大戰役中毛主席身邊的作戰參謀,原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劉長明將軍對她說:“ 60多年過去了,你們還記著那場戰爭中的英雄精神,這條路,你們走得對,走得好。”老將軍拿著隊旗與周賀琴同志合影。周賀琴同志近十年來付出極大的心血組織士英精神教育主題系列的活動,并整理了原始素材。正是這些內容豐富的特色活動及基本素材,讓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多家單位領導、專家、學者,認識了士英小學,并最后決定建立全國唯一的校園內紀念烈士圣地。
2013年紀念遼沈戰役勝利暨梁士英犧牲65周年之際,士英小學主辦,多個單位協辦的大型詩歌朗誦會“精神的火種”,十八個黨政、軍團省內外單位1200人參加,場面宏大,得到錦州媒體全方位報道。
最后,校外輔導、走向社會。
1999年我開始擔任士英小學校外輔導員,投入輔導工作也已16年。期間給學校領導當參謀,提供信息。市關工委決定開展海峽兩岸同根情青少年開展“長城教育杯”征文大賽,和士英小學領導研究后決定參賽, 26名同學獲獎,征文收入《校園風兩岸情》書中;雷鋒團周道海副政委來軍休二中心報告時,我通知“梁士英中隊”師生一起聽課,接到了“學雷鋒做傳人”的題詞。也曾帶領他們到軍營觀看戰士訓練,看望遼沈戰役中功臣模范,到40集團軍將隊員簽名的“梁士英中隊”隊旗獻給軍戰史館,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向入朝參戰打響第一槍的英雄部隊致敬……
2014年教師節,錦州市委書記王明玉看望士英小學師生時對我說: “校外輔導員很重要,老同志這種奉獻精神很好。希望你能繼續努力,為下一代工作多做貢獻。”我要在有生之年繼續無私奉獻,發展更多忘年交,幫助他們快樂成長,實現夢想。
(本文作者系武警遼寧總隊第三支隊原政委,錦州軍休第二中心關工委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