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泉
近年來,因生食或食用半生不熟的海魚、蛙、蛇、蝦、蟹及貝殼螺類等而感染寄生蟲病例的報道屢見不鮮。當前正值海鮮旺銷季節,一些喜歡嘗鮮的人們應謹慎食用,當心寄生蟲侵襲,損害自身健康。
我國許多地區的居民都有生食肉、魚、蟹的習慣,使得食源性寄生蟲病呈多發、高發趨勢。食源性寄生蟲病多是人獸共患傳染性寄生蟲病,數量多達百余種。
按食物來源,食源性寄生蟲病可分為以下八類:
肉源性寄生蟲病
源自豬、牛、羊、禽肉,通過消化道感染,如肌型旋毛蟲、囊尾蚴、絳蟲肉孢子蟲、弓形體(蟲)等。
魚源性寄生蟲病
源自淡水魚類和海水魚類,包括黃鱔、泥鰍等。通過生食、半生食可感染肝吸蟲,又稱“華支睪吸蟲”,以及棘口吸蟲、異形吸蟲、裂頭絳蟲、顎口線蟲等。
軟體動物源性寄生蟲病
來自貝殼類中的螺、蚌、牡蠣等,可感染管圓線蟲、棘口吸蟲病等。
淡水甲殼動物源性寄生蟲病
來自蟹、蝦類水生動物,可感染衛氏并殖吸蟲病,又稱“肺吸蟲病”。
節肢動物源性寄生蟲病
來自面粉中的甲殼蟲及土壤中的甲螨、跳蚤、蟑螂等??筛腥灸そ{蟲病、犬復絳蟲病、巨吻棘頭蟲病等。
兩棲類爬行動物源性寄生蟲病
主要來自蛙、蛇類動物。可感染迭宮絳蟲、舌形蟲病等。
植物源性寄生蟲病
來自水葫蓮等水生植物,如姜片蟲、片形吸蟲等。
水源性寄生蟲病
來自被一些寄生蟲蟲卵、幼蟲污染的水源,如隱形孢子蟲、人芽囊原蟲、日本血吸蟲病等。
有的寄生蟲病是多源性的,如棘口吸蟲病,既可來自魚又可來自軟體動物如墨魚;顎口線蟲病,既可源自魚類又可來自兩棲類爬行動物(蛇、蛙、鱷魚等),或因蟲卵污染食物、蔬菜、水源而感染包蟲、蛔蟲、鉤蟲、蟯蟲等。
誤信另類“偏方”,病從口入
肝吸蟲(華支睪吸蟲)
食用涼拌活蝦、熗蝦、生泥鰍及生飲黃鱔血者是易感人群。夏秋季節,一些地區夜晚納涼之際,將鮮活蝦加調料作為美味佳肴品嘗。還有些人聽信另類“偏方”,吃生泥鰍、飲黃鱔血,用以治病強身健體。事實上,一旦生食攜有蟲卵、幼蟲污染的水源飼養的魚蝦、黃鱔、泥
鰍后極易感染,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臨床出現腸胃不適,厭油膩,食欲減退或消失,繼有惡心、嘔吐、腹脹,在上腹部或肚臍四周發生陣發性疼痛。嚴重時發熱,呈弛張型高熱達40℃,伴有寒戰,可引起肝炎、肝腫大、膽結石。最后出現肝腹水、細菌性腦膜炎。如不及時就診醫治,將危及生命安全。
曼氏迭宮絳蟲和裂頭蚴
愛吃生炒蛙肉、涼拌蛇皮及生吞蛇膽、蛇血者是易感人群。食用被蟲卵污染的蛙肉、蛇肉后,蟲卵利用血液營養成長為蟲體,在腸壁吸取營養的同時,蟲體穿過腸壁進入腹腔,通過血液循環移行游走至口腔咽喉、眼、頜面部。到達大腦時已成為有一定長度的節片形狀的曼氏迭宮絳蟲,盤踞在腦組織中,損害神經系統。臨床出現劇烈頭疼以致痛不欲生,站立不穩,時有癲癇癥狀發生,記憶力明顯減退。唯有進行腦手術,取出蟲體,方能轉危為安。
肺吸蟲
肺吸蟲學名“衛氏并殖吸蟲”,又稱“肺蛭”。淡水養殖的蝦、蟹等甲殼動物是該寄生蟲的中間宿主。
喜食未能殺滅蟲卵的醉蟹、熗蝦者是易感人群。蟲體進入體內,通過血液移行至肺部時,伴有細菌性炎癥,臨床出現發熱、咳嗽不止、肺部炎癥引起的劇痛感。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形成肺空洞、胸腔積水、痰中帶血。此病癥狀類同肺結核、肺癌,容易誤診。準確診斷是關鍵,對癥下藥,服用驅蟲藥,才能藥到病除,恢復健康。
異尖線蟲和蛔蟲
異尖線蟲、蛔蟲寄生于海洋魚類中,蟲體存在新鮮和冰凍的黃魚、帶魚、鮐魚、三文魚、墨魚(烏賊)的肉內。喜吃生魚片、魚生粥、腌海魚者是易感人群。
異尖線蟲
人們因吃東海、黃海和北部灣的含有蟲卵的近海鮮魚或凍魚、腌海魚的魚肉、魚肝、魚子后而感染。癥狀輕重與感染寄生蟲部位、數量、持續時間呈正相關。蟲體寄生在咽喉、胃、腸黏膜內,胃內寄生是腸內寄生的兩倍。急性期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劇疼等胃腸炎癥,血樣化驗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以腸胃道嗜酸性肉芽腫為主要特征,可并發腸梗阻和腹膜炎。
蛔蟲
寄生于海洋魚類,當人們不講究飯(食)前便后勤洗手的習慣,或在食用染有蛔蟲卵的東海魚類后也可感染,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不振,上腹部或臍四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消瘦、失眠、磨牙等癥狀。如蛔蟲扭集成團,可致腸梗阻,如鉆入膽道阻塞總膽管會發生阻塞性黃疸,進入闌尾又可致腸穿孔。
廣州管圓形線蟲病
蝸牛、南方菜田生長的瑪瑙螺、東南沿海地區生長的福壽螺是該蟲的中間宿主。
人們食用未徹底加熱煮熟含有蟲卵的螺肉后,一般在2~4個月內,蟲卵生長發育成蟲體,經血液移行到腦部,損害神經系統。臨床出現頭痛欲裂、全身痙攣、昏迷狀態,對健康危害極大,必須及時搶救醫治。
(本文寄生蟲照片由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防治科張小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