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作為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朱之文的走紅就像是一個神話,這則神話除了讓他自己有點難以置信之外,更給他的妻子李玉華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原本那個一貧如洗土了吧唧走在街上不會有另一個女人多看一眼的男人,一轉眼成了經常出現在電視上的名人,而且身邊還多了許多如花似玉的女粉絲……
有句話說:有兩種人是值得敬佩的,一是貧窮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二是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而朱之文,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是一個值得敬佩的男人——
貧賤夫妻,困頓時刻凝結的感情歷久彌堅
那一年,朱之文在北京的一處建筑工地上做鋼筋工時,他做夢都沒想到日后將在他身上發生的一切。
那時候,包工頭遲遲結不了工錢,他和十幾個工友苦熬著,住在一個廢棄的豬圈里面,渾身散發著臭味,每天的伙食是白水煮面。春天來了,柳樹發了芽,他們弄了些柳樹芽,洗一洗,用鹽拌一拌,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在山東老家的妻子李玉華,遲遲等不到丈夫歸來,向鄰居借了200塊錢來北京尋夫。看到朱之文時,他正和工友圍成一堆在太陽底下捉身上的虱子。“哎呀媽呀,那個臭哦,和流浪漢一樣!”李玉華看了心里一酸,眼淚掉了下來,說什么也要朱之文和他回家。一開始朱之文還不肯:“工錢還沒拿著咧!”李玉華拉著他頭也不回:“是錢要緊還是命要緊?這錢咱不要了!”
1分錢沒掙回到家,妻子還因為去找他欠下了200塊錢債務,朱之文著急上火,犯了牙疼。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實在太疼了,他就在嘴里含一口井水鎮痛。可是井水一會兒就不涼了,夜里,朱之文疼得睡不著,就起身坐到院子里,趴在井水旁邊——這樣可以隨時舀口冰涼的井水到嘴里。看著丈夫疼成這樣,李玉華說:“我再借點錢陪你去醫院看看吧!”可朱之文要面子,說啥也不肯張口向別人借錢。
過了兩天,李玉華將100塊錢放到朱之文面前:“有錢了,去醫院吧。”朱之文抬頭一看,妻子那兩條烏黑發亮、拖到腰際的長辮子不見了。看到他一副很感動很內疚的樣子,李玉華一揮手說:“沒啥,頭發長,麻煩,本來也準備剪了,賣了120塊。100塊給你,剩下的20塊買了鹽和油。”
那是他們最苦的日子吧?但李玉華不覺得有什么,“當初我也不是沖著錢嫁給他的。”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兩人從沒吵過架。相反,自有屬于貧賤夫妻的樂趣。
生活困苦,但朱之文熱愛唱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河堤上去練歌,練完了回家還能睡個回籠覺。這要在別人家,媳婦大概早不樂意了:“這唱歌是能當飯吃還能當錢花呀?”但李玉華對丈夫的愛好雖然不懂,但從不反對,每每朱之文睡了一個回籠覺再起床,總能看見桌上放著妻子給他做好的早飯。
雖然日子不富裕,但朱之文和李玉華相伴相依,帶著兩個孩子,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這樣的生活,讓他并不期待還有什么更好的事情會發生,也不向往外面的世界。那時候他就在家周邊的地方打些零工貼補家用,而不愿像同村的人那樣去大城市打工,他最愛說的一句話是:“哪兒也不如自己的家好!”
即便是在今非昔比的現在,他也常說:“哎呀,外頭再繁華,美女再多,只有回到老家那平房里,躺在媳婦身邊,心里才最舒坦、踏實!”
一夜爆紅,愛你經得起考驗
朱之文唱歌、獲獎、走紅,村里人看他們家都覺得羨慕,李玉華自己卻沒有太大的感覺,她說:“有什么好呀,一天到晚不著家,地里的活都得我一個人干,還老是有人來借錢,咱哪有那么多錢呀?不借,就得罪人。”
說到借錢,是讓朱之文兩口子最苦惱的事情。朱之文走紅后,來他們家借錢的人排起了隊。借錢的人一進門通常都問:“之文啊,你說我以前對你咋樣?”朱之文說:“不錯啊。”于是來人伸出了兩個手指頭:“你現在發達了,我有了難處,能不能幫哥一把?”他問:“多少?200塊?”來人說:“20萬!”嚇得朱之文臉色都變了:“我哪有20萬啊,把我剁剁賣了也弄不來20萬!”人家就氣哼哼走了,臨走時說:“你騙誰哪?都說你現在1年能掙30個億,20萬算個啥!”朱之文只能在心里叫屈:我上春晚給了3000塊,元宵晚會也就是2000塊,30個億?神話也不帶這么編的!
與借錢的人一樣紛至沓來的,是各種各樣的緋聞。有的說朱之文離婚了,有的說他被富婆包養了,還有的傳得更神了,說有個女人,為了追求他,拋夫棄子,把房子賣了,跟著他到處跑……這些緋聞傳到李玉華的耳朵里,一開始她當個笑話聽,但說的人多了,她心里也有些犯嘀咕,她問丈夫:“村里人都說有好多女人喜歡你,追著你到處跑,真的假的?”朱之文說:“別的女人再年輕漂亮,我也不會做對不起你的事兒,咱倆這么多年,一起吃苦受窮的交情,你還不信任我?”為了讓妻子放心,朱之文用妻子的照片做了手機的屏保,他說:“這是我的護身符,如果有哪個女人對我有非分之想,我就把你的照片往那兒一放,看看誰還敢上?”一句話把李玉華給逗笑了。
其實要說鐵桿女粉絲,還真的有,雖說沒有拋夫棄子那么邪乎,但也算得上狂熱。比如有一位女粉絲,愛給朱之文買衣服,春夏秋冬里里外外的衣服都買。一開始,朱之文收下衣服,會估摸著那衣服有多少錢,再把錢還給人家,可是后來那女粉絲越買越多越送越貴,讓他招架不住了,見那粉絲就躲,送來的衣服也給退回去。外人勸他:“你傻呀,粉絲的禮物,你收就是了,不收人家還不高興呢。”可是朱之文有他自己的一套淳樸的理念:“無功不受祿,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我收了人家的禮物,也幫不了人家什么忙,心里有負擔。”
也算是娛樂圈中的人了,但娛樂圈里的浮華、客套、逢場作戲、四處留情……朱之文沒學會。
北京電視臺一位采訪過朱之文的記者,至今還記得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要給朱之文拍個短片,跟了他1周,吃住都在一起。一天夜里,他聽見朱之文在外面敲門,起來一看,只見朱之文只裹著一件酒店里的大浴袍站在門外神色慌張。原來,一位女粉絲打聽到他住的酒店,乘著夜深人靜保安疏忽混上樓來,按響了他房間的門鈴。一開始他不敢開,后來那粉絲就在走廊里大叫他的名字,把他給嚇著了,擔心打擾別的客人休息,他趕緊把門打開放粉絲進來,自己卻一溜煙跑來敲記者的門:“你陪我過去,咱們兩個人,你可以給我做個證明,要不然深更半夜孤男寡女的,我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這位記者還記得一個細節:朱之文和女性粉絲合影的時候,從來都是規規矩矩垂手而立,有時候遇到特別熱情的女粉絲,他也會很注意分寸。這位記者說:“這個圈子里各種真真假假的緋聞多,但那之后我再聽到關于朱之文的緋聞,一概不信。”
有一陣子,到處在傳朱之文離婚了。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問朱之文傳聞是不是真的。他氣憤地說:“那都是胡扯!我媳婦跟我受了這么多年的罪,現在好不容易條件好些,該享福了,我能拋棄人家?那還叫個人嗎?”淳樸的回答引得了現場的觀眾掌聲一片。
朱之文在外頭演出,是明星,但回到家里,照樣扛起鋤頭、下地干活。朱之文說:“我回去幫玉華,她就知道我心里有她,知道我還是以前的那個人,沒變!”
或許正因為朱之文的“出名不忘糟糠妻”,過硬的人品為他贏得了更多女粉絲的擁戴,有意思的是,這些粉絲們都愛屋及烏,喜歡上了李玉華。她們叫她“嫂子”,凡是給“朱哥”買了什么禮物,也會記得給“嫂子”買一份。
出名不出軌,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
雖說朱之文很注意妻子的感受,但對于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來說,丈夫人生際遇天翻地覆的變化,也讓她有些手足無措,內心慌張。她做過一些笨拙的努力,希望自己能配得上“朱之文老婆”這個身份。
原先一頭黑發的她,將頭發染成了黃色;從來脂粉不施的她,也用起了化妝品。有趣的是,第一次化妝,她就將BB霜涂多了,整張臉慘白。朱之文形容妻子的妝容:“臉煞白,唇血紅,眉毛黢黑,要不是那雙因為干農活顯得有些粗糙的手,我還真沒認出來!”他對妻子說:“你以前樣子挺好,黑頭發多好看,皮膚黑里透紅多好看,你那是自然健康的美,那才是你的特點,別人想學還學不來呢。”聽見丈夫這么說,李玉華再也懶得化妝了,那套化妝品買回來只用了一次就再也沒用。她說:“臉上糊了厚厚一層,難受,老想洗臉。”
村里人給李玉華支招:“你得跟著他呀,他去哪兒你去哪兒。做他的經紀人。”李玉華也不知道“經紀人”是個什么意思,她問朱之文:“我給你做經紀人咋樣?這樣咱倆還能待在一塊兒。”朱之文知道妻子的心思,說:“經紀人你差點,要不你就跟著我做我的生活助理吧。”實際上,他是覺得能借著這么個機會,將妻子帶在身邊,跟著自己享享福見見世面,挺好。
關于李玉華給丈夫做生活助理的故事,如果讓朱之文繪聲繪色地來講,其搞笑指數絕不亞于一部相聲劇,最有趣的有這么兩件:一次,朱之文去外地演出,主辦方請他們去吃飯,席間每人面前一只精致的小碟子,上面有一撮綠色的膏狀體。李玉華不知道是啥,就用筷子把那一小撮全挑進了嘴里。結果,一股辛辣刺鼻的味道直沖腦門,猝不及防的她嗆得差點兒暈過去。是的,那是芥末。嚇得朱之文在一邊又是拍背又是喂水,好一番伺候。那之后,朱之文囑咐她:“宴席上你先別動筷子,讓我先吃,我吃了沒事,你再吃。”
還有一次,朱之文去演出,李玉華一個人在酒店房間里悶得慌,就出去在酒店里到處溜達。沒想到酒店太大,她轉來轉去迷路了,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間,急得只有打電話向朱之文求救。朱之文演出完畢,還得急匆匆趕回酒店,將迷路的妻子給找回來……
這助理當的,實在不成樣子,但朱之文從沒嫌棄,雖然他私下常和妻子開玩笑說:“名義上你是我的助理,但實際上我是你的助理。”倒是李玉華時常抱怨這種生活真是“活受罪”,總念叨“想家”。朱之文知道妻子這么跟著自己,根源還是對自己沒自信對他沒信心。
也正因為這樣,無論在什么場合,心細的朱之文都會注意妻子的感受,尊重她照顧她,不讓她感覺自卑、孤單。比如出去演出,在后臺,他一定先安頓好妻子,坐在哪里、洗手間在哪里、要喝水去哪里拿……每次接受采訪,總難免要面對“出名了之后感情生活有什么變化嗎”之類的問題,他總是正色回答:“我呀,是出名不出軌。”
有一次在演出后臺,看著那么多伴唱演員,朱之文對妻子說:“你傻呀,你看這么多專業出身的,都沒機會演出呢,我這不是專業出身的,也就是有這么一個機會,紅了一下,不可能總是這么紅的。到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農民,還是要回到老家,咱倆相伴著到老……”
丈夫這話,李玉華聽進去了,也懂得了。在外頭這番折騰,她早就厭倦了,燈光璀璨的舞臺,以及舞臺上的那個丈夫,只讓她覺得疏遠和陌生,只有回到老家那村里田頭,她才覺得如魚得水自在放松。做了1年的“生活助理”,李玉華又回到了山東菏澤的朱樓村,她底氣滿滿地對村里人說:“他沒事兒,也就紅這么幾年,最后還是要回到村里回到我身邊,我不擔心!”
這幾年來,朱之文賺的錢用來做了不少善事:給村里修路,給地震災區捐款,給得了尿毒癥的病孩治病……這一切,李玉華從來都是舉雙手支持,這讓朱之文非常感激:“我媳婦那人,心善,比我心善。這要是別人家的媳婦,早翻臉了,自己家還住著漏雨的房子呢,你還幫別人?就沖這一點,在我心目中她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誰也比不了,誰也代替不了。”
2014年,朱之文終于為自己家做了一件事,將那漏雨的平房重新翻蓋,建了兩層漂亮的小樓,春節前夕,一家人喬遷新居。搬家那天,朱之文對妻子說:“等咱倆老了,就在這院子里種些菜種些果樹,早晨起來我在院子里唱歌,你做我的聽眾,多好!”而對李玉華來說,她對音樂沒啥興趣,她慶幸和欣慰的是:自己遇到了一個好男人:不離不棄,始終如一。
(責編/鄧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