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凌,傅麗紅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浙江瑞安 325200)
近年來,有關患者安全議題已成為各國醫療改革的關注重點,如何減少醫療差錯,提升患者安全水平,是世界各國推動各項醫療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標[1]。美國醫學會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安全文化建立可有效避免或降低差錯及意外事件的發生,并建議醫療機構通過安全文化測評促進其現狀的積極轉變[2]。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AHO)要求所有參加評審的醫院必須自2007年起進行年度醫院患者安全文化自我測評[3]。但國內對于醫院患者安全文化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4]。因此,本研究對溫州地區2家綜合性醫院的醫務人員的患者安全文化水平進行了現狀調查。通過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文化認知的測評,找出醫療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和潛在的隱患,進而防范或減少醫療不良事件,以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方法,于2013年1月抽取溫州地區2家綜合性醫院的持有執業證書、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在崗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采用美國衛生保健研究與質量署設計的醫院患者安全文化調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α0.63~0.84)和效度(r=0.23~0.30)[5-6]。調查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背景資料,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專業、婚姻狀況、職稱、用工形式、所在科室、工作年限等。第二部分:患者安全文化調查,包括團隊氛圍(維度1)、個人價值觀及滿意度(維度2)、個人行為和能力(維度3)、差錯上報認知(維度4)、差錯上報率(維度5)共5維度40條目,用來了解醫務人員的患者安全文化態度及其機構相關的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測試條目分正向和負向測試,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s Scales 5級評分制:正向測試條目中強烈反對1分、反對2分、中立3分、同意4分、強烈同意5分;負向測試條目中強烈反對5分、反對4分、中立3 分、同意2 分、強烈同意1 分。總分(或維度得分)=條目得分之和/條目數,總分或維度、得分在1~5之間,中位數為3,因此設定3分為中等水平。得分越高,意味著被試者對患者安全文化的感受越好。
1.2.2 調查方法 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意義以及自愿、保密原則,然后發放調查問卷,并由調查員給予統一指導語,采用不記名方法,消除調查對象的顧慮,答卷完成后統一收回。
1.2.3 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用Excel及SPSS 18.0軟件包建立數據庫,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及單因素方差分析。
2.1 問卷回收情況 共發放問卷248份,回收有效問卷239份,回收有效率為96.37%。
2.2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239名調查對象中,男79人,女160 人;20~30 歲146 人,31~40 歲54人,≥41歲39人;已婚112人,未婚127人;護士112人,醫生(包括醫生和麻醉師)88人,醫技人員(包括檢驗員和藥劑師)39 人;職稱:初級162人,中級49人,高級28人;學歷:大專及以下74人,本科157人,研究生及以上8人;工作年限:≤5年126人,6~10年50人,>10年63人;所在科室:內科48 人,外科41人,婦產科22 人,兒科26人,ICU 12人,手術室11 人,急診16 人,檢驗科13人,藥房19人,麻醉科22人,輸液室9人;事業編制193人,合同工46人。
2.3 醫務人員患者安全文化測評總體與各維度得分 問卷總體得分(3.69±0.17)分,其中個人行為和能力得分(3.82±0.35)分,團隊氛圍得分(3.80±0.61)分,差錯上報認知得分(3.74±0.55)分,個人價值觀及滿意度得分(3.67±0.45)分,差錯上報率得分(3.41±0.16)分。
2.4 醫務人員患者安全文化測評得分最高和最低5項的條目排序 見表1。
2.5 醫務人員一般資料與患者安全文化測評得分比較 醫務人員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職稱、用工形式、工作年限等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專業和目前所在科室各維度總得分情況見表2、表3。

表1 醫務人員患者安全文化測評得分最高和最低5項的條目排序

表2 護士、醫生及醫技人員在患者安全文化測評各維度及總體得分的差異 分

表3 醫務人員所在科室在患者安全文化測評各維度及總體得分情況 分
3.1 本文資料特點分析
3.1.1 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文化整體認知水平中等偏上 結果顯示,醫務人員對醫院患者安全文化整體認知得分(3.69±0.17)分,稍高于中等水平,與田歡歡等[7]調查結果相似,表明所測醫院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文化的感受較好,有利于患者安全;且醫務人員對團隊氛圍、個人價值觀持較肯定態度,說明所測醫院醫務人員對同事間共同合作和組織承諾感受較好,認同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有助于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患者安全文化水平。這與我國對衛生事業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衛生部從1989年開始進行了為期10年的醫院評審,2001年起開展了以患者安全為中心、以和諧醫患關系為主軸的“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活動,2005年開始在全國開展了以患者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2006年起又進行了“患者安全目標”的完善、動態評價與考核,2009年提出進行“醫院安全文化”建設活動[8]。現如今患者亦開始重視自身醫療安全,2004年10月WHO 成立全球患者安全聯盟,并提出了“患 者 為 患 者 安 全(patient for patient safety)”等6個行動計劃,將公眾納入患者安全項目,鼓勵患者為患者安全把關,教導患者及其家屬主動咨詢,共同杜絕各種醫療錯誤的發生[9]。當國家重視,患者自身也參與到患者安全文化中來時,醫院及下屬各科室也紛紛響應來促進醫院患者安全文化形成,因此,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文化也會相對提高。
3.1.2 差錯上報認知雖高但行動欠佳 調查顯示,醫務人員的差錯上報認知維度得分為(3.74±0.55)分,在問卷5個維度中排名第三,但差錯上報率維度得分僅(3.41±0.16)分,排名最后,特別是問卷中“我犯了差錯后只要及時如實上報,個人不會被懲罰”的條目得分僅(2.66±0.16)分。究其原因是懲罰性報告文化對不良事件報告的影響,傳統觀念將差錯的發生歸責于某個人,處理方式以譴責和處罰為主,其直接后果是使醫務人員對報告和揭露錯誤行為持防范態度,甚至故意隱瞞錯誤,造成醫院無法了解客觀事實,更不能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重犯類似問題的醫療風險增加。有調查顯示[10],去除懲罰機制,醫療缺陷的報告率顯著上升,達10倍甚至20倍。然而精神性懲罰卻在無形中影響著醫務人員,特別是年輕醫務人員(年齡<40歲者),其重視自身在醫院發展,擔心自己所犯差錯給科室及醫院領導留下不好印象,也擔心科室同事將戴有色眼鏡看待自己,讓自身名譽受損,這些成為醫務人員犯錯卻不敢上報的一個巨大障礙。
3.1.3 人力配置及醫務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有待提高 調查顯示,“科室的人員編制足夠承擔現有的工作量”及“我所在科室里的工作強度不是很高”條目得分最低,分別為(2.58±1.22)分和(2.14±1.24)分,低于劉義蘭等[11]2008年的調查結果,說明所測醫院的醫務人員認為醫院人力配置不足。國內學者指出衛生人力資源是醫院資源中最基本、最活躍的要素,決定著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果[12],若以犧牲醫療服務質量為代價,對醫療組織來說,將是一種自殺行為,特別是護理人力資源短缺是患者安全系統的嚴重隱患。國內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護理人員認同護士配置不足[4,11]。Talsma等[13]的研究顯示,護理人力配置與患者安全密切相關,提示醫院管理者需對護理人員人力配置不足加以改進。另外,所測醫院醫務人員在“我喜歡我的工作,并為在這家醫院工作而感到自豪”及“我對我在醫院的福利和待遇感到滿意”條目得分在總體得分水平以下,說明醫務人員的工作滿意度不高。
3.1.4 醫務人員患者安全文化認知程度因專業及科室不同有差異 不同專業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文化認知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護士相較于醫生和醫技人員不僅在總體水平得分最高,且在問卷5個維度中得分均最高,說明護士對患者安全文化的認同程度在某種程度上好于醫生和醫技人員。雖然醫生和醫技人員受教育時間長,知識結構完整,學習能力與評判思維能力較強,容易接受新思想,但是近幾年政府和各大醫院相較于醫生和醫技人員來說,更強調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也展開了大量的相關研究。所測醫院對于臨床在崗護士的患者安全文化培訓十分重視,且科室里一旦有護理差錯,不僅在科室里展開差錯原因的分析討論,同時護理部會召集全院各科室護士長對此差錯進行分析討論及制定相應防范措施以杜絕此類型差錯再次發生。另外,不同科別的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文化認知程度有差異,與Huang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得分最低的科室是藥房,為(3.57±0.51)分,得分最高的科室是輸液室,為(4.29±0.47)分,不同于Singer等[15]對美國92所醫療機構的安全文化調查結果。分析其原因,這與科室的工作環境有關,所測醫院輸液室的醫療差錯發生率和員工的獎金掛鉤及重視患者安全文化教育,以至輸液室醫務人員重視患者安全文化,盡可能避免醫療差錯的發生;而藥房承擔醫院全部科室的用藥,對于藥物的劑量、生產日期等細節需要細心去查對,特別是當各科室到藥房領藥的高峰期時,藥房人員短缺,可能對醫療質量造成影響,此外藥房對患者安全培訓可能存在薄弱之處。
3.2 對策
3.2.1 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 在衛生保健機構創造患者安全文化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向管理者、醫生、護士以及其他的員工提供安全科學的教育和培訓[16],向醫院所有的新成員介紹患者安全計劃,并對新成員進行關于創造和保持患者安全文化目標以及行動計劃的教育和培訓。通過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以提高全院職工素質來保障患者安全。例如根據不同主題邀請院外專家來院進行醫療安全方面的講座;同時由醫務科、護理部牽頭收集院內的典型投訴、糾紛病例,召開全院醫務人員大會作分析,使醫務人員從身邊的事例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3.2.2 進一步營造患者安全氛圍
3.2.2.1 重視患者安全文化建設 重視患者安全文化建設需要醫院領導牽頭,以機制、法規、制度帶頭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和作風,自上而下灌輸,以身作則,培養每一位員工,使其均具有嚴謹的工作方法以及探索的工作態度,并充分調動職工重視改進安全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減少人為的失誤。
3.2.2.2 進一步建立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對待醫療不良事件,不應以懲罰出錯的個人為主,而應重在改善系統,防患于未然,避免再次造成患者傷害。故醫院應有計劃地、正確地、持續地開展患者安全與安全文化建設的宣傳教育活動,使醫務人員理解主動報告醫療不良事件絕非用于個人責任的追究,而是收集信息,作為改進醫院系統和流程的依據,使其自愿、主動地報告各類意外事件和安全方面的隱患,甚至可以在醫務人員發生醫療差錯而主動上報時給予獎勵,從而建立有效、暢通、無障礙、非懲罰性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3.2.2.3 完善質量控制體系 醫院從下往上形成患者安全的醫療質量控制氛圍,如從科室質控員、科主任、護士長及醫院的職能科室對醫療安全進行質量控制。
3.2.3 加大對醫務人員的招聘力度 醫院領導應增加工作強度大、風險高科室的醫務人員人數,或為滿足醫院對醫務人員編制需要與當地人事局商討增加所要應聘醫務人員總數,以保證減少醫療不良事件的發生。
3.2.4 提高醫務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
3.2.4.1 建立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和薪酬系統 科學公平的績效評估制度和薪酬體系可以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相互尊重的良好工作環境,不僅能滿足醫務人員的生活物質需要,而且能提供良好的個人職業發展空間。尤其在收入分配制度和獎懲制度以及績效評估制度等方面的制定和完善,對于提升職工的個人滿足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3.2.4.2 重視醫院員工的個人發展 醫院應該關心醫務人員個人的發展,有針對性地提供系統的培訓和再教育機會。按照“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制定培訓和外出進修學習計劃,或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院作學術講座,更好地幫助醫務人員尤其是年輕醫務人員實現職業發展目標,進而激發其工作積極性,提高其對工作的滿意度。
3.2.5 加強患者入院后的安全教育 有研究表明[17],患者較低的健康知識水平會導致潛在的患者安全風險增加。因此,向就醫患者普及患者安全知識、開展患者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患者應當以積極的態度主動保護自己,并認識到參與醫療安全工作并不意味著醫院和醫護人員推卸責任,而是更好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可采用各種方式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預防跌倒、用藥安全教育、自我防范意識),如櫥窗專欄展示、宣傳手冊、音像資料、電視廣播及互聯網宣傳等。
3.2.6 政府營造良好行醫風氣 政府應該借鑒國外成功經驗,采取措施凈化規范醫療市場,提高打擊“醫鬧”力度,維護衛生技術人員和患者的合法利益;加強輿論導向引導,保證媒體醫療報道客觀公正;加強醫學科普知識宣傳力度,宣傳醫學發展和復雜性;建立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讓醫務人員在行醫上無顧慮,對自己的職業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1]姜賀,許樂.我院臨床護理人員的患者安全文化現狀的調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2):118-120.
[2]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R].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0.
[3]Pace WD.Measuring a safety culture:critical pathway or academic acativity[J].Gen Intrn Med,2007,22(1):155-156.
[4]李漓,劉雪琴.護理人員對醫院患者安全文化的評估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04-307.
[5]King T,Byers JF.A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struments for nurse executives[J].J Nurs Adm,2007,37(1):21-31.
[6]Sorra JS,Nieva VF.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R/OL].Rockville,MD: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2004-09-01)[2008-07-12].http://www.ahrq.gov/qual/hospculture.
[7]田歡歡,劉華平,趙瑾,等.北京市三級甲等醫院護士對病人安全文化的認知[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4):255-257.
[8]劉玉娥,張平,鄧愛輝,等.對醫院護士安全文化認知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1):1308-1311.
[9]張鳴明,文進.參與WHO“患者為患者安全“活動,做一個明智的患者[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6,6(1):3-5.
[10]曹榮桂.中國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J].中國醫院,2007,11(11):1-4.
[11]劉義蘭,張亮,許娟,等.護理人員醫院安全文化評價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8,23(23):45-47.
[12]趙光紅.護理工作量與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
[13]Talsma A,Grady PA,Feetham S,et a1.Patient safety and nursing shortag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health policy 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J].Nursing Research,2008,57(1):15-28.
[14]Huang DT,Clermont G,Sexton JB,et al.Perceptions of safety culture vary across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a single institution[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7(35):165-167.
[15]Singer SJ,Gabs DM,Falwell A,et al.Patient safety climate in 92US hospitals:differences by work area and discipline[J].Med Care,2009,47(1):23-31.
[16]孟娣娟,繩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942-945.
[17]Warnan AD,Galiaghter TH,Garbutt J,et a1.Brief report:hospitalized patients attitude about and participation in error prevention[J].J GenIntern Med,2006,21(4):3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