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艷,蔣維連,馮愛素
(1.紹興市上虞人民醫院,浙江上虞 312300;2.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廣西桂林 541002)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心身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并趨于年輕化[1]。青年[2]乳腺癌患者不僅要面對診斷為癌癥的事實,同時還要面對失去乳房的殘酷現實。這些因素不但影響患者的外在形象,在女性、母性、夫妻感情等方面也出現不同于其他癌癥患者的心理變化。聚焦解決模式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心理干預模式,該模式最初用于臨床心理咨詢和治療,以其充分尊重個體、相信個體自身資源和潛能的作用為原則[3]。近年來已在國內臨床護理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在護理實踐中取得了較 好 的 效 果[4-5]。2012年6月以來,紹 興 市 上虞人民醫院采用以聚焦解決模式為基礎的干預策略對青年乳腺癌患者術后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年齡≥20周歲;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對自己疾病知曉,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研究;無聽力及交流障礙;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本院乳腺外科的青年乳腺癌患者75例,年齡22~44歲,平均(33.42±3.68)歲;手術方式均為改良根治術;有配偶56例,無配偶19例。
1.2 方法
1.2.1 人員選擇及培訓 研究人員由乳腺外科護士及手術室護士組成,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5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大專以上護理教育學歷,良好的溝通、協調及表達能力。根據上述條件選出3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在開始本課題前完成聚焦解決模式相關知識培訓。培訓形式包括:授課培訓,由對聚焦解決模式有專門研究的心理學專家對研究人員進行培訓,內容為聚焦解決模式知識,包括聚集解決模式的特點、應用原則、與傳統問題解決模式的區別、臨床應用等;研究人員閱讀聚焦解決模式相關知識;研究人員一起探討聚焦解決模式的應用。
1.2.2 干預方法 干預時遵循自愿、保密和無傷害的原則。本組干預3~6 次,每次30~40 min。干預過程包括5 個步驟。描述問題:患者入院第1天,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將患者自我感受進行記錄,制訂健康教育的路徑和措施,每次實施前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關注及引導的方式與患者交談,同時了解患者具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資源,增強其信心,打消不良情緒,例如“很多乳腺癌患者都有您這樣的心理感受,在前面與我交談的患者中,有些患者的心情比您還糟糕。”構建目標:發現問題后,鼓勵患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構建現階段可行的目標,并以患者描述的目標作為努力方向,鼓勵患者從容易做到的小改變開始做起,如引導患者回憶曾經有過的較好應對問題的體驗,或與患者一起討論假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患者可能獲得的利益,從而深入了解患者對于健康的需求,以及對未來健康狀態的期望值。探查例外:確立目標后,與患者一起繼續探討過去這些問題曾經被偶然解決時的狀況,并讓患者進一步思考,如何使過去的“偶然例外”持續發生并保持下去[6];另外還可以正面引導患者感受生病后對自己及家庭的影響,目的讓患者清楚雖然生病住院是一個不幸的事件,但從中也會有意外收獲。實施反饋:對患者前一階段的療效進行評估,在患者找到“例外”、解決方法時給予支持與肯定,若療效不明顯,鼓勵患者嘗試新的行為改變,如責任護士與患者共同對實現目標的過程進行反饋,評價患者所獲得的成果,如果成效不顯著,則檢討目標是否定得過高、過大,應及時糾正。評價階段:幫助患者對聚焦解決模式進行護理的效果給予總體評價,一旦患者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要給予充分肯定,并進一步幫助患者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擴大自己的進步,構建新的目標。
1.3 觀察指標 于入院當天和出院前1d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7]測量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SAS 標準分的分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SDS標準分的分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評價指標結果用±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后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 分
3.1 對青年乳腺癌患者術后進行聚焦解決模式干預的必要性 乳腺癌目前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與放化療,手術切除后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多次化療。一方面,患者對乳腺癌術后造成的乳房缺損尤為敏感,對乳房缺損后胸部形態的改變甚為擔憂,尤其是青年女性更加注重身材曲線的完美和身體結構的完整[8];另一方面,患者長期接受化療,絕大多數會產生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從而出現脫發、全身乏力、身體形象紊亂,這些情況對于大多數女性患者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且多數患者對乳腺癌本身的認知障礙,不能正確看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9]。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明顯的負性情緒以及對治療的不信任。同時,乳腺癌發生后,患者的夫妻生活及社會適應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更加重了患者的負性情緒及對治療的抵抗程度,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部分患者因為這些情況得不到及時調整而放棄治療。本研究對象護理干預前焦慮及抑郁評分均較高。因此,對青年乳腺癌患者采用聚焦解決模式干預是必要的。
3.2 聚焦解決模式干預的臨床實踐意義 聚焦解決模式是在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種充分尊重個體、相信個體自身資源和潛能的臨床干預模式,該模式強調把解決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人的正向方面,并且尋求最大化地挖掘個體的力量、優勢和能力[10]。與傳統模式相比,該模式使得護理過程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更容易激發患者主動參與自我管理。本研究通過以聚焦解決模式為基礎的干預策略在臨床的具體實踐,認為該模式有以下臨床實踐意義:容易與患者溝通,隨著問題的逐漸深入,患者愿意向研究人員傾訴;幫助患者樹立責任感,患者在關注自身感受的同時意識到家人也一樣承受著痛苦,家庭成員間需要相互幫助,一起面對這一事實;很多患者患病后自我概念感減輕,對自己身體外形、身體功能、健康狀況的感受下降,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性情等方面的感受也下降,甚至處于長期自我貶低狀態中,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對自己的身體重新認識,對別人的反應重新評價,提高了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啟發引導,原來不可自拔的痛苦事件有了另外的意義,如發現了自己對意外事件的處理能力,家人之間的關心、支持及親友間的幫助等,患者重新尋找生活的目標,重塑生活信心。
3.3 聚焦解決模式干預能改善青年乳腺癌患者術后的焦慮抑郁情緒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聚焦解決模式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改善(P<0.05)。其原因可能為研究人員應用聚焦解決模式干預參與患者治療全程,關注乳腺癌患者特有的心理問題,把解決問題作為心理干預的重要環節,強調解決問題和培養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幫助患者感知到可預見的期望,使患者感到可以達到期望的目標,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得到改善。本研究通過以聚焦解決模式為基礎的護理干預在臨床的具體實踐,發現該模式容易被研究人員及患者接受,可以作為青年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護理的干預模式。
[1]葉和珍,石小姑,李香利,等.年輕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與 康 復,2013,12(11):1023-1025.
[2]葉麗敏,周曉紅,吳遠聰.青年腦梗死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0,9(8):695-696.
[3]駱宏,葉志弘,王菊香.聚焦解決模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68-569.
[4]盛珍,賈仙娥,朱雅琴,等.聚焦解決模式在老年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3,12(1):84-85.
[5]余曉燕,徐凌燕,胡引,等.聚焦解決模式在胎兒異常孕產婦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54-256.
[6]趙明明,趙國軍,李寧,等.術前訪視應用聚焦解決模式對全子宮切除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6):4470-4472.
[7]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94-195,235.
[8]趙文卿,盧淑華,陳麗珍,等.40歲以下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焦慮抑郁原因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86-888.
[9]陶菊,馬勝珺,周麗,等.系統化護理干預對緩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3,12(9):842-843.[10]徐亞楠,陳湘玉.聚焦解決模式在臨床護理的應用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