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杜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教育局星城世家幼兒園
幼兒健康心理的塑造與反思
周杜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教育局星城世家幼兒園
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對生活充滿人情、可以同他人進行正常交往并能在交往中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樂于參與集體活動且敢于表現自我、可正確面對挫折、性格隨和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了幼兒園教育必須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塑造與反思做出了探究。
幼兒;健康心理;反思;塑造
(一)案例分析
我班的小明(化名)小朋友性格文靜、內向,話很少,身邊的好朋友不多,通常只是同一兩個固定的小朋友說話,大部分時間看上去抑郁寡歡,僅僅在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才會開懷大笑,不善于表現自己,總是拒絕上臺表演或回答問題。同時自理能力差,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穿衣脫褲、喝水吃飯等日常生活,但并不會主動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往往只是站在一邊默默流淚,有自閉的傾向。
通過和小明家人的交流溝通后得知,小明的爸媽因關系不和在小明一歲多時便已離婚。小明媽媽為了維持生活常出差在外,因此小明主要由鄉下的婆婆看管,農村環境的偏僻使得小明與外界的接觸少,同時婆婆對孩子的心疼和寵溺造成小明的自理能力偏低,在進入到城市學習后,環境的反差使孩子性格更加內向,心理明顯失常。
(二)反思
1.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的首任教師與終身教師,家長的行為與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關鍵,能夠使孩子在耳濡目染出現潛移默化的改變。小明長期以來缺少父母的充分關心,其內心感受沒有得到父母的及時了解也難以反饋給教師,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應有的年齡特征,出現自閉的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關心指導與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發展呈正相關關系,幼兒心理健康的培養離不開合理的家庭教育。
2.幼兒園生活。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溝通中獲得交往技能及經驗,經常受到同伴拒絕或忽視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在幼兒的眼中,從小在鄉下長大的小明皮膚黢黑,衣著普通,性格內向且不合群,是不受歡迎的。因此小明常被同伴忽視,缺少朋友,無法獲得友愛的情感體驗。當別的小朋友在幼兒園有爸爸媽媽的接送時,小明沒有;當別的小朋友開開心心的討論著和爸爸媽媽相處的趣事時,小明沉默;當別的小朋友有爸爸媽媽陪伴照顧時,小明孤單;這些是孩子逐漸形成自閉的根源。
3.教師因素。教師的關愛能夠使幼兒產生安全感進而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除了家長之外與幼兒接觸最多的便是幼兒園教師了,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在無形中影響幼兒的思想與心理。幼兒教師需要在關注幼兒心理感受的基礎上善于運用鼓勵的語言、親切的目光、關愛的行動等來給幼兒帶來親近感,為幼兒創設出友愛、關愛的生活與學習環境,提升幼兒的安全感、輕松感與愉悅感,從而促進其健康心理、完整人格的發展。
(一)構建和諧師幼關系
增強師生間的有效溝通,縮短師生間距離并加深雙方的相互了解。讓幼兒在溝通過程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關注,進而產生充分的接納感與被重視感,保持積極活潑的心態。教師也可以在溝通中及時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措施。此外教師還應當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通過適當的鼓勵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對于小明小朋友來說,教師的加倍關懷能夠減輕其受忽視感。在平時教學中我常常用親切的目光注視她并多提及她的名字來讓小朋友增強對她的關注。例如,有一次我提問幼兒“米飯是哪里來的?”在我目光的鼓勵下,鄉下生活經驗豐富的小明不僅大聲回答出來了還對稻谷的種植過程做出了介紹,在小明回答完畢后我立即給出了肯定和表演,并讓全班小朋友給小明鼓掌,此時孩子們對小明紛紛投去了羨慕的眼光,開始對小明刮目相看。
(二)加強幼兒交流
一方面,要傳授幼兒交往技能,使其形成交往認知。教師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教授幼兒基本禮貌用語,培養幼兒借助交換、協商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文明行為下獲得內心的成功體驗。另一方面,要積極創造交往條件,幫助幼兒增進情感交流。平時我會鼓勵樂觀開朗、性格隨和的幼兒主動和小明交往,多開展一些互動性強、可培養幼兒交往技能的活動。例如,在“開火車”、“送信”等游戲中,小明在同伴的帶動和示范下主動開口和同伴溝通,知道在交流中應該使用哪些語言,同時也讓小明的孤立感得到減退,樹立起交往的自信心。
(三)統一家園教育
幼兒園各項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和諧統一能夠給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平時我會利用家訪、家長接送幼兒等交流機會與幼兒的家長做好溝通,在了解幼兒在家表現的同時將幼兒的在園情況反饋給家長,以獲得家長的配合,推動家長教育觀的端正。在和小明家長的溝通中要求其多多關心小明的在園情況,常詢問小明“你今天和小朋友們玩了哪些游戲?”“你和哪個小朋友關系最好?”等,鼓勵小明多與附近年齡相仿的幼兒接觸,條件允許時可將幼兒請到家長和小明一同玩耍,這樣一來既讓小明感受到了家庭的關愛,也促使了其交往能力的提高。
通過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心理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如今小明已經能夠和同伴進行正常的交流和共同游戲,還能和幼兒一同上臺進行表演,性格逐漸開朗活潑起來。實踐結果表明,幼兒教師必須在高度重視、認真分析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基礎上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并同家長做好配合,從而有效地塑造幼兒的健康心理,實現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
[1]劉維良編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M].華文出版社,2004
[2]馬玲.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民營科技.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