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磊
小學數學課程在我國實行九年義務階段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整個教育基礎階段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過多地注重教學方法,而忽略學生的自身需要,在進行教育改革的形式下,這種教學觀念應該得到改變,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導學式教學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
一、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應用導學式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使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指導性學習,讓小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本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這對于目前的教育改革來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使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創新精神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需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就開始進行培養,但是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中,是不可能實現創新的。然而,在導學式教學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完全可以得到發揮的,同時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培養,甚至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小學生理解抽象概念。
3.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近年來的改革教育中,實踐能力也是改革的重要部分,實踐能力可以體現出一個集體的綜合素質水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書本知識有較好地理解,而且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小學生的事件能力。
二、如何將導學式教學法融入小學數學教學
由于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因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效果也令人大不滿意。但是,將導學式教學方法融入教學中,老師把課本內容分成空間概念的培養、測量能力、相互位置等幾個較為獨立同時又存在關系的不同內容單元,較好地提升了學習效果[1]。以下是將導學式教學法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措施:
1.在“圖形與幾何”授課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
“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學好“圖形與幾何”對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很有幫助。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所以對空間概念的理解相對來說比較困難,但是,通過各種感知器官學生也可以感受到空間的存在。因此,在教授“圖形與幾何”的內容時,老師應該采用導學式教學法,把抽象的思維物質化,再把實質化的思維進行拓展,重新步入抽象化。比如老師在講到直角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哪些東西存在直角。老師只需要簡單地引導學生去尋找,讓學生實現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學生也就對空間得到很好理解了[2]。
2.在測量教學中融入導學式教學法
測量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一個基本技能,懂得測量之后,對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也會簡單容易很多。老師應該多多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測量,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關于圖形的周長,圓的直徑等,如果老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并在旁邊進行指導,也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在統計和概率中運用導學式教學法
統計和概率這一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問題的發現和實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想到實際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統計和概率。比如,老師可以用一個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有外形完全一樣但是白黑紅顏色不同的乒乓球,各種顏色的球數不一樣,讓同學們動手感受摸出不同顏色球的概率。老師將導學式教學法融入小學數學的統計與概率學習中,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學習步驟,使學生在對概率和統計的學習過程中對數據統計有初步的了解,能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簡單分析[3]。
導學式教學法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創新思維的培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導學式教學也在不斷地被各個中小學校所采用,希望以上分析能有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偉波.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法),2012,5(13):1339-1341.
[2]朱元滿. 淺談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1(11):112-136.
[3]龐玲.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育法的運用[J].小學數學參考,2012,8(4):561-563.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郭巷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