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炯 駱安德 蘇美如 黃榮師 連曉明
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其不良反應分析
廖炯 駱安德 蘇美如 黃榮師 連曉明
目的 探討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其不良反應。方法 回顧性分析70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農村籍AIDS/HIV患者的治療情況。通過70例患者的年齡、性別和其他資料進行情況的對比,根據觀察治療的第0、3、6、9、12、18個月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和臨床中的一些事項,進行系統的分析,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效果。結果 通過對患者進行服用抗病毒藥物后結果顯示,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貧血、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傷、胃腸道反應、過敏等,主要發生在用藥的第1個月,按照醫囑行為服藥6個月后很多艾滋病患者的CD4+T細胞有非常明顯的提升,這說明藥物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抑制了病毒的復制。結論 艾滋病患者只要有很好的依從性,按時用藥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生活質量,在對各方面提高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治療期間對不良反應的理解和認識,并做好積極的心理干預。
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艾滋病主要是身體中的一些免疫系統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病毒性的傳染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幾種,主要是通過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等。由于人身體中的一種輔助性T細胞的缺陷,導致了人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引起各種傳染病,主要是性傳染。艾滋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據統計,我國目前艾滋病患者達到150萬人,通過報告的艾滋病患者有50萬,來賓市作為廣西生活水平相對較好的城市,累計報告AIDS/HIV感染者4500例。通過藥物對艾滋病患者體內病毒進行實時控制,患者身體素質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70例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來賓市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農村籍AIDS/HIV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確診為AIDS/HIV感染者,年齡18~81歲,艾滋病雙重感染患者有20例[1]。抗病毒藥物由國家免費對患者發放,發放藥物包括:拉米夫定,300mg×30片/瓶;依非韋侖片,600mg×30片/瓶;齊多夫定片,0.3g×60片/盒;奈韋拉平片,0.2g×60片/瓶;司他夫定膠囊,15mg×60粒/瓶;替諾福韋300mg×30粒/瓶;克力芝200/50mg×120粒/瓶[2]。
1.2 方法 對70例患者的治療方法完全符合國家治療標準。將患者分為3組進行對比分析,對3組患者進行不同的治療方法。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由于治療出現身體不良反應,需要給予適當的調整。A組:ZDV+LAM+NVP,23例患者;B組:ZDV+LAM+EFV:24例患者;C組:TDF+3TC+EFV:23例患者。按照國家給予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不同的治療,患者用藥后的0.5、1、2、3、6、9、12、18個月需要進行定期有關事項的檢查,包括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和CD4+T等,定期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并做好患者的隨訪數據記錄,最后統計出患者用藥后身體狀況和病毒的擴散情況以及藥物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反應[3]。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2.1 患者CD4+T細胞檢測情況 經過患者之間的治療+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不是非常明顯。按照醫囑行為服藥6個月后很多艾滋病患者的CD4+T細胞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占治療患者人數的65.0%;有15例患者
CD4
+T細胞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顯著提高,占治療患者人數的21.4%;3例患者用藥后沒有變化,占治療患者人數的4.3%;有
1例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死亡,占治療患者人數的1.4%。這說明藥物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抑制了病毒的復制。
2.2 生活質量調查結果 經過對患者藥物治療后,對70例艾滋病患者進行生活質量的數據調差,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治療3個月的時候,CD4

表1 生活質量調查結果(n)
2.3 3種治療方案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 見表2。

表2 3種方法產生的不良反應(n)
3.1 患者CD4+T細胞檢測情況:經過患者之間的治療對比,治療3個月的時候,CD4+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不是非常明顯。按照醫囑行為服藥6個月后很多艾滋病患者的CD4+T細胞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占治療患者人數的65%;有15例患者CD4
+T細 胞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顯著提高,占治療患者人數的21.4%,3例患者用藥后沒有變化,占治療患者人數的4.3%,有1例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死亡,占治療患者人數的1.4%。這說明藥物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抑制了病毒的復制[5-7]。
3.2 艾滋病患者身體中CD4+T淋巴細胞是病毒最容易攻擊和侵襲的細胞,也是病毒攻擊的主要對象,CD4+T淋巴細胞是人體內非常重要的免疫細胞,主要肩負著體內病毒侵襲的工作。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治療9個月后,對病毒起到有效控制的占所有患者人數的85.0%,很多患者治療后CD4+T細胞沒有明顯的變化,雖然變化不明顯,但是也說明對病毒進行了有效的控制。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有明顯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藥物治療能夠改善患者身體上的不良反應,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8]。
3.3 艾滋病患者只要有很好的依從性,按時用藥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生活質量,在對各方面提高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治療期間對不良反應的理解和認識,并做好積極的心理干預,能夠很大程度上使患者治療時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減小到最低,增強身體恢復能力。
[1] 姚仕堂,段松,項麗芬,等.云南省德宏州3014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后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1(2):128-134.
[2] 韋秋玲.109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療臨床觀察[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0(4):375-378.
[3] 周志新,楊同衛,陳曉陽.儒家倫理視域下當代醫學職業倫理觀之重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42-46.
[4] 張淑忠.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9):5941-5942.
[5] 李宏,王哲,崔為國,等.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療的服藥依從性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507-510.
[6] 楊應俊.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探索及療效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3(12):71-72.
[7] 李小芳,田慶豐,張東霞,等.河南農村地區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44(5):1016-1019.
[8] 陸銘,蒙燕,吳欣華,等.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物不良反應104例觀察[J].傳染病信息,2008,21(6):373-3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09
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研究 (來科字[2012]40號)
廣西 546100 廣西來賓市人民醫院感染科 (廖炯 駱安德蘇美如 黃榮師 連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