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華
Bis監測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插管全身麻醉蘇醒的指導意義
鄧愛華
目的 探討Bis監測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蘇醒的指導意義。方法 選取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80例女性患者,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常規監護,實驗組患者使用常規監護后加Bis監護進行檢測,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復蘇時間以及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脈搏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變化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睜眼時間(7.9±2.2)min、拔管時間(9.8±3.3)min、送PACU時間(15.3±4.3)min、送回病房時間(61.4±10.7)min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患者不同方法監測后,實驗組患者給藥20min后的HR:(81±7)次/min、SBP:(94±8)mmHg、SPO2:(92.0±1.9)%變化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Bis監護在全麻插管手術蘇醒及術中麻醉藥追加時機都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
Bis監測;婦科腹腔鏡手術;插管全身麻醉蘇醒
近幾年來,臨床上婦科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廣大女性患者的生命生活質量。目前在我國,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為提高婦科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致力于對婦科疾病治療方法的研究中[1]。為進一步研究Bis監測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蘇醒的指導意義,本研究選取80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Bis監測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蘇醒的指導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80例女性腹腔鏡手術患者,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4.0±2.9)歲;實驗組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32.0±1.5)歲。2組患者進行研究前均確診為需行腹腔鏡手術治療。2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術前常規禁飲禁食10h,術前用藥咪達唑侖(midazolam)2mg,東莨菪堿(scopolamine)0.3mg。麻醉前患者清醒狀態Bis值一般在80~90。麻醉方法采用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麻,麻醉誘導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庫銨0.5mg/kg,麻醉維持使用吸入七氟醚MAC1-1.3,麻醉誘導前患者清醒狀態Bis值在80~90,術中調整吸入七氟醚MAC,保持Bis值在30~50,期間心率血壓平穩,無太大波動,手術時間一般30~60min,手術結束關閉七氟醚后Bis值在70左右開始大多患者可以自主呼吸穩定,5~10min,Bis值在75~80時可呼喚睜眼,通氣良好,可拔除氣管導管。對照組術中按照心率血壓變化及經驗調整七氟醚吸入濃度,在沒有Bis監測提供客觀麻醉深度數據導致術后蘇醒延遲,拔管時間掌握偏差導致早拔管患者舌后墜甚至通氣障礙或者遲拔管患者出現嗆咳煩躁拔管后聲門水腫。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睜眼、拔管、送回病房等時間以及(heart rate,HR)、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脈搏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等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復蘇時間情況 在進行不同的方法監測后,實驗組患者的睜眼時間、拔管時間、送PACU時間、送回病房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復蘇時間情況(x±s,min)
2.2 2組患者的HR、SBP、SPO2變化情況 2組患者不同方法監測后,實驗組患者給藥20min后的HR、SBP、SPO2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腹腔鏡手術患者給藥20min后的HR、SBP、SPO2變化情況(x±s)
Bis監測方法是目前在國內外均較常用的量化腦電監測指標之一,其臨床作用多與靶控濃度以及鎮靜深度之間存在較良好的相關性等,不僅僅能夠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趨于穩定,同時能夠對患者體內的注射麻醉藥物時的深度有更進一步了解[2-3]。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Bis監測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時存在較大的作用,應用其獨特的方法明確的檢測患者插管過程中的各項指標有明確的了解,使手術的插管過程更安全,增加患者的手術效果,更精準地掌握麻醉加深或者減淺時機,減少患者的復蘇時間,大大提高了整個手術過程的麻醉安全性,更好地讓麻醉醫生做到心中有數,減少術中根據麻醉醫生經驗追加麻醉藥物引起的蘇醒延遲甚至術中知曉概率[4-5]。
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不同方法監測后,使用常規監護后加Bis監護進行檢測的患者給藥20min后的HR、SBP、SpO2均顯著優于采用單純常規監護患者的HR、SBP、SpO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顯示,對患者進行常規監護后加Bis監護,可以明確檢測患者體內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Bis監測是指通過對患者腦電圖線性成分進行測定,并且對分析患者各個成分波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把能夠代表患者不同鎮靜水平的各種腦電波信號挑選出來,進行相對較標準化以及數字化處理方法,最后進一步將其轉化為一種簡單的量化指標對患者的手術指標進行監測的方法,是國內外醫務人員經過多種研究制造的一種以腦電波來判斷鎮靜水平和監測為患者進行麻醉深度較為準確的方法[6-8]。通過對患者的各種情況的檢測,以提高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精準檢測水平,使患者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Bis監護在全麻插管手術蘇醒及術中麻藥追加時機都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安全可靠。
[1] 王唯,陳慧榮,李軍,等.婦科腹腔鏡術中應用腦電雙頻指數對丙泊酚用量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3):239-241.
[2] 鐘劍洪,衛鳳英,劉妙雯.BIS監測全麻對婦科腹腔鏡手術術中知曉和術后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0(1):29-30.
[3] 王愛群,李悅山,曹陽,等.鹽酸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手術控制性降壓的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6):711,714.
[4] 周衛敏.腦電雙頻指數在婦科腹腔鏡手術快通道麻醉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2):520-521.
[5] 劉忠玉,全燕,李剛.BIS與血流動力學監測相結合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34(12):1579-1580.
[6] 徐名開,劉勇軍,林毓政,等.插管全麻與硬膜外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8):99-100.
[7] 萬潔,張萍.氯胺酮輔助麻醉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8):657-659.
[8] 程翔,田國剛,田毅,等.不同麻醉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5):946-9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26
廣東 528200 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鄧愛華)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