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堅 袁健生 朱翠珍
待測血清保存方式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的影響
李毅堅 袁健生 朱翠珍
目的 探討待測血清保存方式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的影響。方法 通過對進行血液檢查的1000例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研究,將每份血液標本分為4份,一份即刻進行生化檢驗,另外3份分別保存在-18℃~-25℃條件下1周、2周、1個月后采取生化檢驗。觀察不同保存方式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的影響。結果 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周后ALT(丙氨酸轉氨酶)、BUN(尿素氮)、TP(肝功能總蛋白)、TBIL(總膽紅素)、TC(血清總膽固醇)、CK(肌酸磷酸激酶)檢測結果比立即檢測顯著下降(P<0.05),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2周后檢測ALT、ALB、BUN、TP、CR、TBIL、TC、CK檢測結果與立即檢測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個月后ALT、UA、ALB、BUN、TP、CR、TBIL、TC、CK檢測結果與立即檢測比較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置1個月后ALT、UA、ALB、BUN、TP、CR、TC、CK與立即檢測相比,誤差在允許范圍內。結論 待測血清的保存方式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產生顯著影響,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及時檢測,并根據各檢測檢測指標的需要采取相應的保存措施。
待測血清;保存方式;生化項目檢測
生化檢測在診斷疾病、輔助治療、觀察療效中有重要作用。在檢測過程中可能存在分析誤差,導致診斷不準確。隨著醫療的進步,絕大多數醫院已普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臨床檢驗工作已從半手工或手工模式轉變成為現代化工作模式[1]。血液標本分析質量控制已得到廣泛關注,文獻報道,血液標本的保存方式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具有重要影響[2]。本研究對進行血液檢查的1000例患者的血液標本的保存方式進行分析,探討待測血清保存方式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的影響,現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進行血液檢查的1000例患者,其中男500例,女500例,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1.57±3.24)歲。經患者本人同意,采集患者靜脈血液樣本。
1.2 方法 參與調查的患者均進行靜脈采血,并記錄采血時間,將每份血液標本分為4份,1份即刻進行生化檢驗,樣本在4000r/min條件下離心,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對校準品及血清進行操作,測定ALT(丙氨酸轉氨酶)、BUN(尿素氮)、TP(肝功能總蛋白)、TBIL(總膽紅素)、TC(血清總膽固醇)、CK(肌酸磷酸激酶),另外3份分別保存在-18℃~-25℃條件下1周、2周、1個月后檢驗上述生化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利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周后ALT、BUN、TP、TBIL、TC、CK檢測結果較立即檢測明顯著下降(P<0.05),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2周后檢測ALT、ALB、BUN、TP、CR、TBIL、TC、CK檢測結果與立即檢測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個月后ALT、UA、ALB、BUN、TP、CR、TBIL、TC、CK檢測結果與立即檢測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置1個月后ALT、UA、ALB、BUN、TP、CR、TC、CK與立即檢測相比,誤差在允許范圍內。見表1。

表1 不同保存方式各生化檢測指標對比(x±s)
研究顯示,生化檢測項目應盡早測量,降低影響因素[3]。在臨床工作中,標本采集后需要經過運輸、分類、標號、前處理等過程進行檢測,存放時間為3h甚至更長。待測血清的檢測結果受眾多因素影響,其中存放時間、存放溫度、保存方式受人為控制,且對技術的要求不高,易被檢測人員忽視[4]。待測血清保存方式不得當可影響檢測結果,最終影響醫生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效果。文獻報道[5-6],血清經過反復的凍融和影響酶活性,最終影響檢測結果,血清在4℃條件下保存1周,不會影響酶活性,但本研究顯示,待測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周后ALT檢測結果明顯下降,檢測結果超出實驗室檢測誤差范圍,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周后AST活性未發生顯著變化,但酶穩定性下降,影響測定準確性。研究顯示[7-8],血清保存3d后不影響膽紅素測定結果,在-70℃條件下,待測血清保存3個月,不影響測定結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2周后,TBIL檢測結果顯著下降,這可能與未避光保存密切相關,同時保存1個月后TBIL檢測結果明顯提高。血清在保存2周后TP值明顯增加,保存1周TP值異常增加,產生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清內水分收干,血清濃縮,導致結果異常[9]。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周后ALT、BUN、TBIL、TC、CK檢測結果較立即檢測顯著下降,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2周后檢測ALT、ALB、BUN、CR、TBIL、TC、CK檢測結果與立即檢測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血清保存在-18℃~-25℃條件下1個月后ALT、UA、ALB、BUN、CR、TBIL、TC、CK檢測結果與立即檢測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置1個月后ALT、UA、ALB、BUN、CR、TC、CK與立即檢測相比,誤差超出允許范圍。
綜上所述,待測血清的保存方式及時間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具有重要影響,臨床應給予高度重視,并根據各檢測指標的差異,采取相應的保存措施,保證測定結果的準確。但影響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的因素較多,且作用機制復雜,因此待測血清的保存方式及時間對生化檢測結果影響需進行大樣本研究[10]。
[1] 孟憲霜.EDTA-K2抗凝對生化檢測項目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0):32.
[2] 任繼欣.不同真空采血管對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9):2407-2409.
[3] 鄭罡.血標本放置時間和方式對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3):67-68.
[4] 趙果園.血液標本放置時間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9):170.
[5] 孟建博,張厚毅.重度溶血對人血清生化項目檢測干擾及消除干擾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8):139-141.
[6] 隆維東,黃冬悅,李堅,等.脂質清除劑Lipoclear 消除脂血對常規生化項目檢測干擾的效果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72-74.
[7] 姚維菊.不同血液樣本在常規生化項目檢測中的結果比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4):468-469.
[8] 胡鶴娟,徐銀根,徐喜林,等.標本不同處理因素對部分生化項目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29-30.
[9] 梁吉平,孫振濤.在生化項目檢測中不同血液樣本的檢測結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12(9):3538.
[10] 孫虹,牛華,趙崇吉,等.膽紅素、血紅蛋白和乳糜微粒對生化檢測結果的干擾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21):2509-25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31
廣東 528200 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 (李毅堅 袁健生 朱翠珍)